李白寫明月的9首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021-01-10 攝影拾遺

在古代的詩詞中,「明月」絕對是出現頻率最高的意象之一,很多詩人、詞人的作品中,「明月」都是出現不止一次的題材。其中的唐代詩仙李白,絕對是寫明月詩最多也最好的詩人,為我們留下許多佳篇名句。

一、《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月、酒、友是李白詩中最常見的元素,而且三者經常出現在一首詩中。《月下獨酌》共有四首,當時詩人在長安,處於官場失意之時,其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面對這樣的現實,他沒有沉淪,而是繼續追求自由,嚮往光明。

二、《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我們小學就學習過的詩,寫的是詩人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當時的李白26歲,住在揚州的旅舍,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衝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

三、《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由詩題可知,當時詩人是應好友賈淳之請而作的,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對於那個年代沒有多少天文常識的古人而言是絕對的宇宙之謎。夜空中的明月高懸於何時?開篇的劈頭一問,對那無限時空裡的奇蹟,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用行雲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將明月與人生反覆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

四、《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朗月行」,是樂府古題,但李白並沒有襲舊的內容,而是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像,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

五、《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徵。

這是詩人沿用樂府舊題創作的新詩,描寫的是徵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徵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於離家去遠徵。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

六、《蘇臺覽古》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這是一首懷古詩,是李白遊覽姑蘇臺(在今蘇州姑蘇山上)時所作的,通過對姑蘇臺今昔變化的描寫,表達出對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人總是在不斷追求著自由自在,追求著超越解脫,但是這種渴望與追求常常難以實現,於是難免會陷入一種痛苦的境地,古今賢愚,莫不如此。

七、《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由詩題可知,這是李白聽說好友王昌齡被貶時寫的詩,當時的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古代以右為尊,故稱貶官為左遷)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說此事,便寫下這首詩。借明月抒發旅思懷遠,李白絕對是寫得最好的,在這首詩中,不僅只是託月寄情,而且還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八、《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可算是蜀地的代稱,李白是蜀人,所以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園之月。這首詩是李白第一次離開蜀地時所作的,詩中詩人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字裡行間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

九、《送楊山人歸嵩山》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詩題中的楊山人應該是李白早年「訪道」嵩山時結識的朋友,他還寫有一首《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詩中有「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之句。所以這是一首送別詩,寫這首詩的時候詩人在長安,這位友人要回嵩山了,李白撫今憶昔,感慨倍增,作詩以贈。

相關焦點

  •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恰恰就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無處可說,只好與明月和自己的身影為伴。【原文】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 李白《月下獨酌》說了什麼?其詩大多與修道有關,有何不解之緣?
    舉杯邀請明月,和我的身影一起湊成三人。可惜月亮不理解暢飲的樂趣,影子徒然跟隨我,也不能喝酒。暫時讓月亮和影子跟我作伴吧,我應及時行樂,不要浪費這春宵良辰。作者:拈花夢遊《月下獨酌》作者: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 中國詩詞大會:李白這詩,把一個人的狂歡,寫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太難得了,感覺寫文的人,若一直有這樣的特質,那麼他的文字必將會有永久不衰的生命力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首,最能代表李白赤子之心的詩作,它的開頭大家都知道,但是能一口氣,舌頭不打一個彎,背出全詩的卻不容易。因為這首詩雜糅了李白的眾多情思,有很多轉折,所有的意境不是在大家熟知的開頭,而是在大家似曾相識的結尾。
  • 李白最痴情的一首詩,句句令人心碎,一開篇就驚豔了世人
    詩仙太白的瀟灑豪放可不是蓋的,無論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少年自負,還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浪漫,亦或「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中的才子豪氣,都令他充滿了個人魅力。世人心中的詩仙,是一位永遠白衣飄飄,身佩寶劍的俠士,可是哪怕是瀟灑如李白,寫起相思來,卻也令人肝腸寸斷。今天小編要分享的就是這首李白的經典名作,也是他最經典的相思詩,名叫《長相思》,這首詩作為李白被唐玄宗賜金返還山後,仕途失意下之作,一開篇就驚豔了世人。《長相思》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美人如花隔雲端。
  • 他一字不落抄襲李白詩篇,只在末尾加上8個字,就成了他的專屬
    名言說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強調的是要善於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並將這些優點化用在自己身上。寫詩也是如此。就比如紅樓夢中「香菱學詩」一節,林黛玉就讓香菱先試著讀透前人的詩作,進而再加以模仿。模仿是進步的一個步驟,但是模仿絕不是抄襲。
  • 窮酸才子學李白,仿李清照,終於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一詞成名
    向滈一生坎坷,卻唯獨喜文,他寫的詞滿滿的孤寂落寞,很是傷懷。一生所作不多,佳品也少,為了能出好文,他學李白,仿李清照,終於寫出了成名作《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這首詞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也令他一詞成名。《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向滈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燈燼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恓惶的我。
  • 99%的人都知道的詩,其中兩句都是千古名句!
    全詩前寫景,後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感嘆:「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唐詩三百首中最行雲流水的送別詩,李白的創意都直接被摘成歌詞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李白的兩句古詩,也是給予的他詩詞作品的最好的評價。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這首送別古詩,堪稱唐詩300首當中最行雲流水的古詩。李白在這首古詩當中所寫的詩句,有不少已經被直接化成了歌詞。來看看你能不能唱出來: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 李白的《把酒問月》裡令人陶醉的天問,誰能回答呢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以酒入詩的著名作品,比較早的有曹操的《短歌行》,開頭就寫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曹孟德借飲酒唱歌以抒發憂愁。後來東晉的陶淵明專門寫了一系列的飲酒詩,算是開創了百代以飲酒為題材的詩歌先河。
  • 那一輪從詩詞中升起的明月,照亮了古今多少人的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子壽的這句感慨,又勾起了多少世間男女的羈絆與相思?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無言未必真無情,萬千言語,化作江心的一道月影,隨波瀲灩,不可說,不能破!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風流張揚的詩仙,也會在月下有說不出的遺憾與惆悵!
  • 李白最酷的一首詩,開篇就霸氣外漏,氣勢上無人能及!
    李白與酒為朋,豪氣萬千,在這幾年中,他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有一篇堪稱是李白寫過最酷的詩,也是他一生最經典的詩詞。詩中開篇就豪氣幹雲,霸氣外漏,最後14個字也成為了千古名句,人人都會背誦記憶,這首詩就是李白寫給叔叔李雲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 「滿船清夢壓星河」:詩人醉酒後,寫出一首如夢似幻的詩
    比如李白獨自飲酒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醉酒後發出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感慨,連女詞人李清照也嗜酒如命,她存世的詞作中,超過一半都與飲酒相關。元代詩人唐溫如是一個很陌生的名字,但是他的這首醉酒詩,虛實結合,給人夢幻般的感受,足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題龍陽縣青草湖唐溫如(元)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 品味詩仙李白的詩酒境界
    李白與酒,互融互匯,說不清楚是誰成就了誰。李白因酒愈發灑脫飄逸,酒因李白愈發酣暢淋漓。李白的一生寫下了無數佳作,輕輕將它們置於鼻下,似乎都可以聞到飄蕩著的酒香,不讀,已醉了。若是要用一首詩來闡釋李白的人生和酒的關係,那就非《將進酒》莫屬了。「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 一生愛月的李白,為何從不寫中秋詩?《靜夜思》真的是寫中秋嗎?
    但李白生前創作上千首詩作,首首堪稱為一絕,人們都稱李白一出,誰與爭鋒。可他一生愛月,卻從不沒有中秋詩,這或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仔細商榷卻又是有史可鑑。中秋節雖說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節日,但是它源於上古時代,起於初唐但卻盛行於宋朝,可以說是前不見古人之創。
  • 李白天馬行空之作,開篇22個字根本不像詩,卻是無人超越之作
    而筆者本期要分享的這首詩正是來自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寫於李白仕途失意遊歷客居宣州之時,當時正好遇到故人李雲,在李雲離開之際,李白在謝朓樓設宴為這位故人踐行,念及自己的懷才不遇,心中有感所以作了這首送別詩。不過在李白筆下,這首詩所描述內容雖然煩悶,但是卻並不沉鬱,相反給人一種別樣的慷慨豪邁。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李白的這首詩。
  • 李白的詩與月:回不去的故鄉,就像月亮|周末讀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正統的詩歌分類學之外,還可把詩歌分成這樣兩類:一是在書頁上如此短小簡單,卻在心裡引發轟鳴並持久迴響的詩;一是看上去富麗喧赫,卻在心裡波瀾不興並很快隨時間枯萎的詩。《靜夜思》顯然是第一類,且堪稱此類詩中的典範。千餘年來既被推為經典,於是輕易沒人敢問「這首詩有什麼好」。對於經典,人們總是一片讚美,儘管大多時候並不知道在讚美什麼。
  • 李白:世道不公,做官不如喝酒
    說起李白,你的腦海中閃過的第一畫面是什麼?是衣袂飄飄,仗劍走天涯,沉吟「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瀟灑俠客?還是放蕩不羈,豪情萬丈,高喝「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的灑脫詩仙?在我看來,他是雙袖摟風,手託酒杯的浪漫酒仙。為什麼說他是酒仙呢?且聽我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