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唐詩便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詩仙」李白。李白一生雖然也是四處漂泊,但他也曾有「貴妃研磨,力士脫靴」的壯舉,有過低谷也有過巔峰,所以李白的詩中總有一種看透世情的豁達。他的詩總給人一種俊逸出塵之感。何為「詩仙」?飄飄乎如遺世獨立也。
而筆者本期要分享的這首詩正是來自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寫於李白仕途失意遊歷客居宣州之時,當時正好遇到故人李雲,在李雲離開之際,李白在謝朓樓設宴為這位故人踐行,念及自己的懷才不遇,心中有感所以作了這首送別詩。不過在李白筆下,這首詩所描述內容雖然煩悶,但是卻並不沉鬱,相反給人一種別樣的慷慨豪邁。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李白的這首詩。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昨日已然遠去不可挽留,今日內心被擾亂滿是煩憂」,起首22字讀來並不像傳統的詩,讀起來更像是散文,這就是李白寫詩的不拘一格,後者評論這句是「太白之壯語也」。「昨日」「今日」都不是實寫,而是概括性的虛寫,所描述的應該是詩人的仕途遭遇,短短22字深深刻畫出詩人的憂憤之深切,而這兩句也是千年來無人超越的經典名句。
「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這兩句出來後,整首詩給人的感覺也從煩憂沉悶到豁然開朗,看著眼前晴空萬裡,秋風吹送著秋雁的遼闊景象,詩人的心胸也不由開闊,激蕩起酣飲高樓的興致,由此也不難看出詩人的胸襟之開闊。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兩句則是引出了餞別的雙方,而在描述餞別的彼此的時候使人也沒有直接描寫,而是通過對於彼此的作品的稱讚來襯託出雙方的不凡。李雲的文章頗具建安風骨,而詩人自己的詩歌也有著謝朓的清新風格,詩人對於自己才能的自信也是讓讀者一覽無餘。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兩句所描述情形大致就是詩人喝得開心了,不由心中充滿豪情逸致,想要登上青天去攬取明月。這兩句其實可以看作是「酣高樓」的遞進,至此詩人狂放不羈的形象已然是躍然紙上。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兩句開始又是整首詩的一個大的轉折,詩人的情感本來是豪情激昂,但是這一句又是急轉而下,那煩憂便如流水一般難以斬斷,而借酒澆愁卻澆不滅那些憂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則是詩人對於自己出路和未來的一種打算,當現實和理想出現矛盾,難以解決的時候能夠怎麼辦?索性「散發弄扁舟」,寄情山水順其自然。這樣的打算固然有一點消極,但是在那樣的封建主義社會,對於詩人這已然是最好的結局了。
這首詩整體上天馬行空,大開大合直起直落,其中的奇絕難以用言語來形容。誦讀整首詩我們不難看出詩人的情緒跌宕一波三折,但這樣騰挪跌宕的情緒卻在整首詩中達成了和諧統一的境界,令人折服,李白無愧於「詩仙」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