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逝,彈指一揮間的功夫,今天就臘月二十八了,距離除夕夜越來越近了。說到過年,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估計是貼春聯、貼窗花、掛燈籠,或是放鞭炮、放煙花,亦或是年夜飯、壓歲錢等,但是,關於過年那些忌諱的事兒你了解多少呢?
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其意思大概是說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是「除夕」及「春節」這兩天,雖然時代在改變,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也應當遵守將老祖宗們傳下來的規矩,畢竟人人都希望在新年能討到個好彩頭,祈禱可以從一開始就能夠事事順利,所以,在除夕和初一這兩天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當然,那你就得了解了解過年那些忌諱的事兒。
第一、除夕守夜
估計「除夕守夜不思眠」這一句詩大都能膾炙人口,所謂守夜也叫熬年,指農曆三十的歲守,是我國民間的流傳的一種習俗。據說,遠古時候,在每年臘月三十這一天會有一種惡獸叫做「年」,它會在這一天夜晚出來傷害人類或是毀壞莊稼,守夜這一天晚上的人們為了能夠更好地躲避「年」,都不敢睡覺,只能坐等天亮。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除夕之夜,古人們通常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大戶人家通過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等這些遊戲來消磨時間,在這期間,他們的喧譁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 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守歲的習俗,除了含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還顯現出了對來臨的新年寄於美好希望。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第二、不能睡懶覺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又因為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所以,在這一天是不能睡懶覺的,早上一定要早起,免得會被認為那人在這一年中做什麼都會落後於他人,特別是家裡有小孩讀書的,一般都會不讓孩子睡懶覺,大人們特別是爺爺奶奶會擔心他們的孫子在學習上會落後於別人。
第三、不能掃地、倒水
除夕剛過完,也就是凌晨十二點以後,就不能掃地了,也不能把水往門口倒,這一直持續到大年初二。據說大年初一這一天若是掃地或是倒水,則會把家中的錢財及好運氣掃走或是倒走,因此古時候在「春節」這一整天都是是不能掃地和往門口倒水的。如今很多地方都還保存著這一習俗,不僅不掃地或是往門外倒水,也不能倒垃圾。
第三、不能講不吉利的話
因為在過年時,人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能夠萬事如意及幸福安康,所以,在過年期間,不吉利的話是萬萬不能說的。據說這天說的話很容易變成現實,因此切忌不要說「死、病、疼痛、貧窮」等這些不吉利的話。還有,在過年期間是不能吵架的,因為若是吵架,則會傷了福氣和財氣。
第四、不能哭、不能打罵孩子
在中國,許多地方任然有這樣一種習俗:人們認為過年這一天哭泣的話,新的一年都將不吉利,因此過年是不能哭的。所以,人們也認為過年不能打罵孩子,特別是大年初一的時候,以免孩子的哭泣而影響新一年的好時運。
第五、已出嫁的閨女不能回家過年
在我國民間,已出嫁的閨女是不能回娘家過年的,要等到大年初二才能回來。據說回娘家過年會把娘家吃窮,而且還會給娘家帶來晦氣,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還是有很多地方延續著初二回門的習俗。
第六、送禮的忌諱
春節期間,大家都喜歡趁著這大好時光去親戚朋友家玩耍,因為是過年,難免會送些禮表示敬意又不失禮節,那麼,春節送禮要注意些什麼呢?
1、鐘錶。因為在我國,鍾與終同音,送鍾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送終,特別是家裡有老人的,這樣很不吉利。
2、菊花、鏡子。因為菊花常常用於紀念逝者,一般不能作為禮物送出。一般都是送康乃馨、玫瑰等花!當然,也不能送鏡子。因為「鏡子」與「禁子」諧音,且鏡子易破易碎,所以也屬於屬送禮的忌諱之物。
3、梨子。在我們生活中水果是走親訪友時候的最常見的禮物之一。但有些水果卻不宜隨便送人,比如梨,因為「梨」與「離」諧音,送給夫妻、戀人就很不適合,應該送情侶、夫妻鴛鴦擺件等最為合適。
4、傘。「傘」諧音於「散」, 意為離散,為人們所不喜歡,所以傘被視為不吉利的禮物。
5、鞋子
「鞋」與「邪」同音,而且鞋被踩在腳下,所以除了自己家人,一般最好不要給親戚朋友送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