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火星的隕石,為什麼大部分都落在南極和沙漠?-虎嗅網

2020-11-29 虎嗅APP


今天咱們一起來聊聊隕石的秘密和地外世界的故事。


如果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流星划過。在碰到流星雨的時候,年輕人一般喜歡比賽誰看到的流星更多。


實際上,流星和隕石之間是沒有關係的。



林楊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流星是宇宙中很小的塵埃,它在高速穿過地球大氣層的過程中,因摩擦而發光發熱,因此大部分流星都被燃燒掉了,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可能會殘留下來。


如果想要尋找這些流星的塵埃,那最好是到大氣層外面去,比如在空間站上搜集。


火流星


隕石與火流星有關。火流星是闖入大氣層的小行星,它以每秒十幾公裡甚至二十公裡的速度撞擊地球,在穿過地球大氣層時因高速摩擦會形成一個火團。


因為火流星往往比較大,沒有燃燒完全的部分掉落到地上被我們撿到,這就是我們說的隕石。


熔殼——區別真假隕石的最重要特徵


從隕石的降落過程,我們可以知道,隕石區別於地球巖石的一個特徵,那就是它在高溫燃燒過程中,表面熔融並快速冷卻而形成了一層玻璃,我們稱之為熔殼。


表面的這層玻璃厚僅約一毫米,跟隕石內部完全不一樣,所以很好區分。另外,這層玻璃往往會龜裂成多邊形,時間長後會非常明顯。



我們經常會收到一些愛好者寄來的所謂隕石,其中大部分是假的。


有些寄來的樣品表面雖然會有「熔殼」,但實際上大部分是沙漠上一些石頭的漆皮,這層漆皮與內部組分是連續的;另外有一部分是黑色的鐵礦石,也不是真正的隕石。



熔殼是隕石最重要的特徵,本質上是表面的一層玻璃。大部分熔殼是黑色的,但有極少數非常特殊,呈現出像玉石般漂亮的綠色。



大概90%的隕石含有金屬顆粒,我們知道金屬是很容易生鏽的,所以去除熔殼的隕石內部成分常表現為濃淡不一、鏽跡斑斑的褐色,這也是鑑定大部分隕石的重要特徵。


除了金屬成分,隕石中還有一些很小、很圓的石質球體,它是在沒有重力的條件下熔融形成的,所以形態非常圓,我們稱之為球粒,具有球粒的隕石稱之為球粒隕石


球粒隕石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由金屬組成的隕石,叫鐵隕石。


在烏魯木齊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前,擺著一塊我國最大的鐵隕石——新疆鐵隕石。


新疆鐵隕石


如果從鐵隕石上切割下來一塊並打磨拋光,然後用很稀的酸來腐蝕表面,會產生不均一的花紋。


這個花紋實際上是由於兩種不同的鐵鎳合金中鎳含量不同,因此其抗腐蝕性不一樣,就會出現這種花紋。


這需要上百萬年的時間慢慢冷卻才能形成,所以在實驗室中是沒有辦法仿製的。



火流星如果落地之後馬上被人們撿到,我們稱之為目擊降落型隕石


當年歐陽自遠院士帶領研究人員,在吉林考察我國最著名的一塊石隕石,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雨,其中最大的一塊將近1.8噸。



目擊降落型隕石非常稀少。另外,因為它剛剛掉下來就被撿到了,所以它很新鮮。


在我國有一些很著名的目擊隕石,包括1976年墜落在貴州省的清鎮隕石、1973年墜落在陝西省的寧強隕石,以及含有高壓礦物的隨州隕石和巖莊隕石。目前我國撿到的有名字的目擊隕石大概只有67塊,還是非常少的。


一般情況下隕石都墜落在人煙稀少的地方,但是少數情況下會砸到人、汽車甚至砸到人家裡。


2008年,在北京距清東陵約3km的一個叫興隆泉的小村莊,也發生了一次隕石墜落事件。這間房子的女主人離開沙發沒多久,一個隕石直接砸穿房頂,打到沙發上,最後彈到床上。隕石在鏡子上還留下擦痕,隕石碎裂成幾塊,總重約3kg。


這是非常稀少的事件,而且很幸運,不僅沒傷著人,還發了一筆財。



2013年,在俄羅斯發生了一起非常有名的車里雅賓斯克隕石雨事件。其中最大的一塊隕石直接砸進湖裡,收集到的樣品總重量超過1噸。


此次隕石撞擊的能量非常大,強烈的衝擊波損毀了很多建築物,間接導致1000多人受傷。


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隕石雨


小行星撞擊地球雖然是很小概率的事件,但有可能是大災難。


模擬計算表明,如果小行星的直徑超過140米,那麼隕石撞擊會給一個區域帶來災難,如果是一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就有可能導致全球性的災難。


走,去南極撿星星


我們在地球上看到掉下來的隕石還是很少的,撿到有1300塊左右,而實際上有名字的隕石大概有6萬多塊,大多數隕石我們並不知道它是什麼時候掉下來的。


哪裡是撿隕石的好去處呢?


南極!


大家都知道,南極不僅氣候惡劣,而且有很多非常危險的地方,所以我們內陸隊去南極內陸科考之前需要送行,要喝壯行酒。


第22次南極科考內陸隊出徵儀式(2005.12.23)


我們去距離中山站400多公裡的南極格羅夫山,路上走了8天,在2005年的最後一天才到達營地。


剛到營地的時候,雖然我們隊裡11個人做的是各種各樣的野外考察工作,但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星星。


第一個找到隕石的是機械師徐霞興,他一找到隕石就趕緊喊:「林老師,林老師,快過來」。雖然我一直做隕石研究,但那也是第一次親眼看到星星掉落在地球上的樣子,所以當時比較激動。


第二天是2006年元旦,大家做的第一件事還是找星星。最後我們每個人都找到了隕石,這也是我自己親自找到的第一塊隕石,圓了我到南極找隕石的夢想。


南極格羅夫山地區的地表是藍盈盈的冰面,部分表面覆蓋著雪,隕石在這個背景下是非常顯眼的,所以很好找。



在冰漬帶因為有很多地球上的石頭,找起來會比較費勁,但是認準隕石的熔殼特徵,還是很容易辨認出來的。



當地的衛星圖顯示,冰從右邊往左流動,被山脈擋住了,而隕石大多分布在山脈的下遊。


黃色和紅色符號表示發現隕石的位置,綠色符號表示營地位置


在南極遇到的困難之一是白化天,天地白茫茫一片,不僅什麼都看不見,還會失去方向感。



最危險的是冰縫,因為冰縫被雪蓋住了,實際上是看不見的,只有車子從上面軋過去才顯露出來。


如果是很大的冰縫,車子和人都會掉進去,肯定就回不來了,這是非常危險的。


這次因為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師徐霞興和李金雁,以及隊長琚宜太,所以還是比較安全的。



在南極生活的主要問題是沒有青菜吃,豬肉、牛肉、羊肉都凍得硬邦邦的,需要用斧砍。


當時我們只帶了一棵大白菜,就一直留著過春節包餃子的時候才吃。



在南極內陸的58天裡,大家的野外考察工作都完成了,還撿到了5354塊隕石,都很高興,返程時也輕鬆了很多。


是不是隕石都掉到南極去了,所以我們才都到南極去找?


其實不是的。隕石掉在地球上哪一地方的概率是一樣的,大概一年中一萬平方公裡的範圍內會有幾塊,甚至更少一些。


南極之所以隕石比較多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南極非常冷非常幹,隕石是很怕水的,只有在很乾的環境下才可以保存上百萬年;二是隕石隨著冰流動並在被山脈阻擋的地方停下來,強烈的風將冰吹沒了,隕石就留了下來,所以南極是找隕石最好的地方。



除了南極,找隕石的另一個好地方是沙漠。


因為沙漠非常幹,隕石在沙漠裡保存十幾萬年也沒有問題,但是沙漠中沒有冰來搬運隕石,所以相對南極來說,隕石不會在沙漠中被集中到某一個地方。



我國西北,尤其新疆有大面積的沙漠。近年也陸續發現了較多的隕石,已命名的中國沙漠隕石有251塊。



這些隕石是非常珍貴、稀罕的東西,那麼我們如果發現了隕石之後,需要注意一些事項。


首先要從多個角度給隕石拍一些照片,記錄隕石掉在地上的樣子,然後用GPS記錄地理坐標,另外可能要記錄一下周邊的地貌環境,特別注意要在乾燥條件下保存隕石,保持密封狀態,因為隕石怕水。


很多人可能會用磁鐵去吸隕石,但最好不要這麼做,因為這會改變隕石的磁性。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儘快聯繫專業機構來幫你分類鑑定和命名,這需要提供不少於20克或者20%重量的樣品作為該隕石的標本。


與地球上的石頭不一樣的是,每一塊隕石都有名字,對沒有名字的隕石做出來研究成果是不能發表的,我們一般用發現地的地名來給隕石命名。


但是像南極格羅夫山地區發現了那麼多隕石,這時候我們會用地名加時間的方式來命名,比如說GRV代表格羅夫山,02代表2002年,0090是它的編號。


隕石的來源:小行星、月球和火星


全球發現的6萬多塊隕石大致可以分為三個來源:小行星、月球和火星。


小行星在整個太陽系分布非常廣,大多是位於木星與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而掉到地球上的屬於近地小行星,它們的軌道要與地球軌道相交。



大部分的小行星我們並不知道它的軌道,但是少量的小行星可以通過在三個位置,布設相機對準天空拍火流星的方式,利用三角測量的方法計算出它的軌道,並根據計算出的位置去找隕石。


用這個辦法,在德國非常著名的城堡—新天鵝堡就找到了一塊隕石。



2008年,有天文臺觀測到一個小行星,並計算出它的軌道不是跟地球近距離交會,而是直接撞到地球上。


20個小時以後,這個小行星確實撞到了地球上,且在預測的位置找到了隕石。


紅點表示在預測範圍內成功找到隕石的位置


這些隕石很特殊,包含多種不同的類型,其中一種稱之為橄輝無球粒隕石,它含有金剛石,要切下拇指頭那麼一小塊兒,就要花一天的時間。



另外,還有在非洲沙漠找到的月球隕石、在2002年于格羅夫山找到的我國第二塊火星隕石。


找那麼多隕石有什麼用呢?


首先,對大部分人來講,這是一份非常難得的、上天饋贈的禮物,這真是天上的星星。有少量隕石外觀很漂亮,因此也是奇石愛好者的收藏品。


因為隕石非常稀罕,所以有市場,但這方面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在網際網路上很容易查到一些隕石的交易價格,從幾美元到一兩千美元每克,差別非常大,這主要取決於是什麼類型。


阜康橄欖隕鐵


隕石最重要的價值在於科研,它們告訴我們,大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各行星的演化歷史等內容。不同類型的隕石,講述的是不一樣的故事。



大部分的隕石來自於小行星,我們又稱它為太陽系的化石。可以通過它,來認識太陽系是怎麼從塵埃和氣體的星雲盤演變成八大行星的。



除了科學研究之外,可能會有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危險,所以我們還需要通過研究它來監測、預警以及防禦小行星撞擊。



將來我們還會走向太空,不能什麼東西都從地球上帶過去,所以小行星也是未來非常重要的太空資源。



月球隕石則是另一個故事。


目前我們的月球樣品主要是阿波羅號採集並帶回地球的,六次共採回382公斤月球樣品,另外則是前蘇聯分三次從月球採回的300克樣品。



月球隕石已找到400多塊,總重600多公斤,超過了阿波羅號採回的月球樣品總重。


1981年在南極找到了第一塊月球隕石。將這個隕石帶回去之後發現,它跟阿波羅號採回的月巖樣品完全一樣,很快確定它就是月球隕石。


實際上,日本科學家更早從南極找到三塊月球隕石,但是他們不認識呀,所以失去了第一個發現月球隕石的機會。


人類歷史上確定的第一塊月球隕石


通過對比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氧化鐵含量分布情況,我們可以發現月球組成是不均勻的。


阿波羅號和前蘇聯採回的月球樣品,都是在月球正面很小的區域內。那背面以及其它地區的月球組成,就需要通過月球隕石來進一步分析研究。


月球正面、背面的氧化鐵含量分布圖。黑點符號表示阿波羅號和月球號著陸點


我國的嫦娥三號落在了月球正面,嫦娥四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落在月球的背面,而且是落在一個很大很深的撞擊盆地裡面。


如果順利的話,我國將在2020年底由嫦娥五號從月球採樣返回,那時就有新的樣品來認識月球了。



目前火星隕石是我們唯一能夠得到的火星巖石樣品。


今年有三次火星發射任務,分別是美國的毅力號、印度的希望號和我國的天問一號,三個火星探測器都是做遙感探測方面的工作,並不會帶回火星樣品。


實際上,火星隕石發現很早,確認很晚。


第一塊火星隕石於1815年掉落在法國,當時只覺得這塊隕石很特殊,因為沒有火星樣品來對比,所以並不能確定它就是來自火星。



我們可以通過測量巖石的放射性同位素組成來測定年齡。


如,現在火山噴發形成的石頭的年齡是零,小行星的隕石年齡都是45億年,月球巖石的年齡在30多至40多億年。


這些火星隕石的年齡是13億年,甚至是更年輕的2億年,這說明它們來自一個比月球更大的天體,但是僅僅根據這一點還不能確定它來自火星。


將這塊火星隕石切開後,發現裡面有玻璃質的黑點,這是小行星砸到火星上時高溫條件下形成的玻璃,在玻璃中包裹有火星氣體,其分析結果與1976年海盜號對火星大氣的分析結果完全一樣,這就證明這個隕石確實來自於火星。



目前已經發現的火星隕石共有268塊,重達200多公斤,我們對火星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火星隕石的研究。


為什麼大家那麼關心火星呢?


很多人認為火星上有生命。1996年,美國NASA科學家還聲稱,在這塊ALH 84001的火星隕石中找到生命存在的證據,並引發爭論。現在基本認為之前的證據或是地球上的汙染、或是樣品製備過程人為產生的。


不管怎麼說,對火星形貌等方面的探測發現,在火星上應該曾經存在過河流、湖泊甚至古海洋,而且目前在火星大氣中也存在一些甲烷,也就是說火星至少曾經具備過滿足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


正在進行的火星探測計劃,以及未來的任務,都仍把生命的探測作為最重要的目標



研究火星生命的另一途徑是研究火星的環境變化,即判斷它是否宜居,其中一個思路是通過火星隕石進行相關研究。


火星隕石的巖漿冷卻之後,巖石與地下水相互作用,因此又記錄了這個時候火星地下水的信息,這裡我們關心水的氫同位素組成,也就是D/H的比值。這個比值可以區分火星的水與地球上的水,相當於水的指紋。


我們說火星以前有水,但現在表面上沒有流動的水,因此有一部分水是逃進太空了。逃走的水越多,留下水的就越重,即D/H比值越大。因此,測出火星地下水的D/H比值很重要。


我們將火星隕石切開,磨成片來研究,發現其中有兩處含水量比較高,其中一處是礦物中捕獲的巖漿,即玻璃質包裹體,另一處是含水礦物磷灰石。


由於要分析的樣品非常小,我們使用了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納米離子探針設備。



這個儀器會形成一個非常細的,小到50納米的一次離子束,去轟擊樣品的表面。轟出來的二次離子通過一個磁場時會發生偏轉。質量小的偏轉大,所以不同質量的離子就能分開,然後用接收器分別記錄信息的強弱。這樣就能得到樣品的水含量和D/H比值。



磷灰石的實驗結果顯示火星巖漿中水含量很低,大概是地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火星很乾。


玻璃包裹體反映了火星內部的水與火星地表水的混合結果,據此我們知道火星地表水的氫同位素組成很重,比地球大洋水重約7倍,說明有非常多的水逃離了火星。


我們認為在大概30億年前火星地表有流水。火星逐漸變冷之後,一部分水跑掉了,一部分水變成了地下冰川和凍土。


如果兩億年前有巖漿噴發出來,帶來的熱量可以使地下凍土和冰川融化形成水,這可以提供一個有利於生命存在的環境。



從尋找散落的星星,到對這些星星進行分析研究,再到主動去探測各種天體,並採集樣品返回地球,從而更好地認識地球和整個太陽系的起源和演化。


隨著技術的飛速進步,人類終究會走出地球這個搖籃,去發現新的大陸。

       

相關焦點

  • 那些來自火星的隕石,竟然大部分都落在南極和沙漠?
    文章來源:格致論道講壇 「大部分的隕石來自於小行星,可以通過它來認識太陽系是怎麼從塵埃和氣體的星雲盤演變成八大行星的,我們還需要通過研究它來監測、預警以及防禦小行星撞擊。」
  • 這份來自火星的「快遞」請查收
    科學家在探測火星隕石內部納米級的化合物以及所含的同位素時,發現其含有氫、氮、氧、硫等元素,這些特定元素的含量,也給火星隕石的鑑定提供了線索,「火星隕石的氧同位素組成與月球、地球都不同,例如火星隕石中的氧17、氧18約比地球多萬分之三。」徐偉彪說。張愛鋮則表示,天體形成時,距離太陽的遠近會導致天體溫度的不同,從而影響其內部元素的比例。
  • 這些比火星隕石還珍貴的球粒隕石
    文章來自中歷收藏品鑑定中心,轉載請說明!南極是世界上重要的隕石富集區,自澳大利亞南極探險隊於1912年12月5日收集到第一塊南極隕石以來,在南極地區目前已收到30000多件隕石,佔地球所收集隕石總量的大部分。
  • 我國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一塊1300克的珍貴灶神星隕石
    我國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一塊1300克的珍貴灶神星隕石新華社上海3月23日電(記者 張建松)除月巖外,隕石是人類獲得的唯一地球外巖石樣品,堪稱「天外珍寶」。在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中,我國科考隊員在南極發現一塊1300克的隕石,經科學檢測為珍貴的灶神星隕石。
  • 南極隕石與眾不同,它為我們了解太陽系、以及海洋成因提供了線索
    雖然這裡條件惡劣,但它的科研價值是比較大的,比如每年掉落在南極洲的隕石碎片,科學家們都會定期來這裡收集,因為這些隕石記錄了有關地球和太陽系起源的信息。南極隕石搜索任務1969年,在南極工作的日本冰川學家發現了7顆隕石,通過檢測他發現這些隕石是來自不同的流星,從此也拉開了南極隕石計劃。
  • 隕石:來自星星的你,到底是什麼
    隕石作為「天外來客」,一直被賦予著各種傳說色彩。有人因為隕石攜帶著來自別的星球的「神秘物質」而誇大隕石的功效,有人也擔心著隕石攜帶著「不明基因」可能損害身體而談之色變。從有地球以來,隕石就不斷地光顧著地球。他們隨機落在地球的各個角落:沙漠、海洋、叢林,當然也包括城市。
  •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一塊1300克灶神星隕石 可研究類地行星起源
    除月巖外,隕石是人類獲得的唯一地球外巖石樣品,堪稱「天外珍寶」。在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中,科考隊員在南極發現一塊1300克的大隕石,經科學檢測為珍貴的灶神星隕石。 據桂林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繆秉魁教授近日在上海市曹楊中學做科普報告時介紹,在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中,科考隊員共在南極格羅夫山地區發現583塊隕石。
  • 中國科學家發現火星曾有生命證據:隕石有碳顆粒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尋找火星表面的生命跡象。這一發現,是火星曾有過生命的「迄今為止最令人鼓舞的科學論據」。為此,記者採訪了該團隊的領導者、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林楊挺。  隕石帶來的生命信息  記者:隕石在掉落地球的過程中,在被發現之前、在運輸的過程中,都可能受到汙染。您如何確定在這顆隕石上發現的碳顆粒就是火星來的呢?
  • 科普:稀有的HED族隕石來自哪裡?
    NWA12227 灶神星隕石三、研究價值灶神星是木星和火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的第4號小行星。一般認為它具有類似地球的核幔殼結構,是了解類地行星起源的理想研究對象,也是國際深空探測的重要目標之一。灶神星隕石都被認為是來自小行星灶神星的地殼,期間的差異只在於來自不同地質歷史的母巖石。由放射線同位素測定這些隕石結晶體的年齡都在44.3和45.5億年之間。
  • 科普:月球隕石背後的奧秘知多少?
    這塊隕石是美國隕石考察隊(ANSMET)在南極Alan Hill山區發現的,該隕石樣品被送往美國休斯頓空間中心進行處理和保管,由於該中心負責月球樣品處理和保管,研究人員熟悉月球樣品,他們在處理該樣品時發現其結構特徵與月球樣品非常相似,而促使他們考慮到ALHA 81005隕石可能來自月球。
  • 去上海礦物化石展看美麗礦晶和神秘的隕石
    礦晶礦物晶體與觀賞石和寶玉石有很多交集的地方。比如觀賞石中的孔雀石、綠松石、葡萄瑪瑙等主打石種,這些都是礦物晶體中的一種。在寶玉石中,紅藍寶石、祖母綠、坦桑石、澳珀、碧璽等,其原石均為礦物晶體。礦晶神奇的天外來客在隕石收藏方面,評判隕石的第一位也是稀少性,其中火星隕石和月亮隕石是最珍貴的。隕石可分為石隕石、鐵隕石和石鐵隕石三大類。
  • 月球隕石每克近萬元,是什麼讓它如此昂貴?
    在國際市場上的高品位隕石中,月球隕石佔主導地位,平均價格為每克三千元,優質月球隕石甚至可以以每克萬元的價格出售。為什麼月球隕石這般昂貴?因此各個國家對月球的探索從未停止,都希望能從各種蛛絲馬跡中探尋月球上的生命等,而月亮隕石作為直接資料,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月球在漫長歲月中的形成與演化過程。月亮隕石相比其他隕石,更多了一層科研意義。
  • 《雙魚隕石》:最終只有王得志一人能走出沙漠的真相
    其實在這裡就埋下了伏筆,王得志為什麼自殺,而另一個人是誰。接著就到了新聞,說是楊教授帶著人進入了羅骨泊進行科考。接著回到2019年,王得志的兒子已經成年,並且開了一家足療店。居委會的大媽上門來找,談話中王得志衝了進去,父子倆四目相對,眼中都充滿了震驚。之後王得志開始了回憶,而意外是他們從沙漠回來,遇上了沙塵暴。
  • 地球上有火星隕石,那火星上有地球隕石嗎?看看月亮的形成就知道
    地球上有不少來自火星的隕石,迄今已經發現了十多塊,比如著名的埃倫.希爾斯84001,科學家們還在上面發現了來早期火星上的細菌等,可以說有著很大的科研價值,那麼火星上會有來自地球上的隕石嗎?或者說太陽系其他星球上會有來自地球的隕石嗎?
  • 研究發現:隕石可能更易落在赤道附近
    參考消息網6月1日報導美媒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應用數學家埃瓦特和他的同事們4月29日發表在《地質學》雜誌網站上的研究報告稱,全球每年發生的隕石撞擊事件超過1.7萬起,其中大多數發生在低緯度地區。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5月29日報導,當傑弗裡·埃瓦特坐著摩託雪橇在南極行進時,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東西。一塊黑色的巖石在雪白冰雪的映襯下顯得如此突出,就算是非專業人士也能看出,它不是來自這個世界,而是一顆隕石。報導稱,這並非出人意料。在前往南極洲之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應用數學家埃瓦特和他的同事們就計算了他們在哪裡可能發現這些外星巖石。
  • 廈門灶神星隕石
    廈門灶神星隕石, 然而在太空船著陸的平坦平原上,精神號既沒有發現湖泊的沉積,也沒有發現其他跡象顯示卡西佛隕石坑內曾經有水。我國的南極隕石回收工作不但實現了零的突破,而且成為繼日本和美國之後擁有南極隕石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熔融金屬扔下整個區域作為一個霧蒙蒙,成為微小的金屬粒子在目前發現的隕石坑周圍的土壤。
  • 科普:火星隕石又有新發現?
    科學家又測試了EETA79001隕石玻璃體中的氣體,結果發現該隕石釋放出來的氣體組分與火星大氣完全一致,於是證明EETA79001隕石來自於火星。這是人類證實的第一塊火星隕石。可以通過測量火星隕石的放射性同位素組成來測定其「年齡」,很多小行星的隕石年齡約為45億年,月球隕石的年齡約為三四十億年,而火星體積比較大,2億年前甚至還有火山活動,火星隕石最「年輕」的為2億年,較「年長」的為20億年左右,「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測出一塊隕石的年齡比較年輕,那麼它們就有可能來自火星。
  • 德媒:「月亮之謎」隕石拍出60餘萬美元高價
    【延伸閱讀】外國網友用隕石為女友製作「來自星星」訂婚戒據外媒報導,什麼樣的訂婚戒指最有紀念意義?素戒、鑽戒,還是寶石戒指?為了向愛人求婚,國外一名網友用隕石製作了一枚獨一無二的「來自星星的戒指」。據報導,這名男網友表示,他不想去珠寶店買戒指,而是想為和自己相戀6年的愛人親手做點什麼特別的東西。
  • 火星落在雙子座
    火星落在雙子座的人都有著高度發達的語言、社交能力以及(或者)手工藝技巧,這些才能亦令他們在生活中受益匪淺。事實上,他們向來以多才多藝著稱,往往在多種領域有著非凡的才能。不過,這種特質也令他們無法長期專注於某項事物,故而無法制定長期的生活計劃。
  • 火星發現三個湖泊,水資源充足,難道火星真有外星生命?
    近期,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一篇關於火星南極以下存在多個冰下水體的文章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火星南極冰層下再次出現了液態水湖,這是距離2018年首次發現火星液態水資源以來,第一次有明顯的證據證明火星上的局部水資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