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地瓜粉團,阿嫲的味道,代表的是一種時代的記憶

2021-01-08 食煙火味

地瓜粉,在閩南人的日常生活中蒸煮必不可少的一種食材。勤勞簡樸愛打拼的閩南人會用它來做各種各樣的好吃。

地瓜粉用來煎地瓜粉粿,地瓜粉蒸肉等做法;在小時候家裡窮,剩下來的稀飯都不捨得丟掉。阿嫲們會用剩稀飯加一碗地瓜粉加配料,攪拌成團再下鍋煮麵線湯;慢慢的他就演變成一道家的味道的美食。

今天奶奶說他想吃地瓜粉團,還特意強調說要加點小麥粉,他說加一點小麥粉角煮,這樣做出來的粉團,不會太涼(地瓜粉性寒)。所以今天我就來分享這樣有情懷的古早味地瓜粉團,阿嫲的味道。

食材

主料:地瓜粉 250g 小麥粉 150g 面線200g 空心菜1把 稀飯1碗

輔料:鹽巴適量 十三香1小勺 巴浪魚乾1條 胡椒粉1小勺 蒜5瓣 蝦仁1把 魷魚乾3隻

做法

將蒜洗淨,蒜白與蒜葉分開,蒜白切段放碗裡備用,蒜葉切細,放碗裡備用。

2.巴浪魚乾去除魚刺,掰成小段備用。

3.魷魚乾,用剪刀從中間剪開,取出軟骨,剪成小塊。

4.蝦仁洗淨備用。

5.取一乾淨的大碗,將地瓜粉、小麥粉、鹽巴、胡椒粉、十三香、蒜葉、巴浪魚乾、稀飯全部倒入到大碗中,用手將這些材料攪拌均勻,攪拌成比麵團還要稀一點就可以了。

5.鍋內放油,待油溫升高,倒入蒜白段及剪好的魷魚乾小段,爆炒出香味。

6.加入蝦仁爆炒片刻。

7.往鍋中倒入清水(根據食用人數來選擇倒入清水的量多少)

8.待水開,取一個調羹,用調羹舀起來,攪拌好的地瓜粉團,放入鍋中(放入鍋中之後,不能再攪拌,不然會碎成小塊)。

9.待粉團全部下完鍋之後,蓋上鍋蓋燜煮一會兒,待粉團煮熟(所有的粉團自動浮出水面)。

10.加入面線。

11.加入面線,水再次開後,加入空心菜。加點鹽巴調味即可出鍋。

小麥地瓜粉團,有種阿嫲的味道,代表的是一種時代的記憶。必不可少的是剩稀飯,因為加稀飯,粉團才能更Q彈爽滑。

作為南方人對於海鮮乾貨的烹煮也是餐餐不可必不可少的,所以粉團中加入點巴浪魚乾,可以增加鮮味。而且巴浪魚是種性價比超高的食材,中骨一條刺,其他都是肉,閩南人煮東西都喜歡加點它。

相關焦點

  • 阿嫲牌地瓜粉團,存在於每一位泉州人的記憶裡
    這個鬧呀,泉州老城區的吃瓜群眾只能呵呵了,別說你惠安還是南安,我們老城區人民覺得,小時候阿嫲煮的那才算得上正宗,而你們再怎樣煮,也不能煮出阿嫲的味道了。想阿嫲的時候,就隨便找一家地瓜粉團店坐坐,跟老闆娘說,我想吃地瓜粉團,然後盯著老闆娘忙碌的身影,思緒會不自覺把你帶到小時候。你會看到一個小屁孩,黏在阿嫲的身旁,奶聲奶氣地說:阿嫲,我要吃地瓜粉團。
  • 泉州阿嫲的藥膳,天青地紅也美味
    草草啖鹽說蜜——吃鹹的說甜的胡謅亂侃前段時間寫風蔥的時候,說過這麼一句話:代表一位泉州女人到了阿嫲年齡的標誌,大抵就是她們已經開始種風蔥。(《民間的風蔥藥膳,泉州郎,你吃過幾種?》)其實,泉州阿嫲們不只種風蔥,像我家鄰居阿蓮姨,她的小庭院裡就種了好多,有草藥、也有香料、還有調味菜,比如天青地紅、苦菜、九層塔、歐芹、大蔥小蒜等等。阿蓮姨很熱情,傍晚下班要是碰到了,她都會過來噓寒問暖,這麼一問,我家的大小事,左鄰右居的家務事,都不是什麼秘密了。這天她問我:你說話聲音有點不對。我說:最近熱氣重、喉嚨老感覺有痰、不舒服。
  • 東孚阿嫲的燒肉粽,真香!
    58歲的寶珠阿嫲是東孚劉營土生土長的村民一輩子都在村裡生活丈夫也是本村人我有9個兄弟姐妹,除了2個嫁到外地,其他人都留在本村。雖然,我這輩子都生活在東孚劉營,但一家人在這裡過著平凡卻幸福的生活。山泉水、柴火灶煮出古早味肉粽端午作為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吃粽子更是節日必不可少的環節。
  • 貓咪被主人「欺負」,立刻把頭靠在阿嫲胸口告狀,可委屈了
    一貓咪耳朵剛上完藥,就跑到家裡阿嫲的旁邊露出一臉委屈的樣子,還用頭蹭阿嫲的胸口撒嬌。惹得阿嫲二話不說立刻數落主人:你這樣不好,把我們咪咪委屈得!主人也非常無奈,它生病需要上藥啊。貓咪也知道,想要在家過得好,一定要找家裡最有地位的人作為靠山。方小姐家裡的貓咪,就是這種會看人眼色的貓咪。
  • 阿嫲抱狗狗過來打招呼,這柯基的身材,都快趕上松獅犬了
    雖然自己的狗狗很胖,但有時看到別人家阿嫲養的狗,還是會自嘆不如。一主人帶3歲的松獅犬阿肥回老家,某天在門口跟人聊天時,恰好朋友附近的阿嫲帶柯基出來玩兒。雖然阿嫲很熱情,但他們的注意力都被她懷中的柯基奪走了!這是柯基嗎?這是豬吧!
  • 青山龍燉牛尾,喝湯吃肉,泉州阿嫲的藥膳,強筋健骨很不錯
    讓我真真正正知曉「青山龍」的,是這回先生腰扭傷了,鄰居阿嫲強力推薦,並傾情奉獻她的藥膳秘方。有病還得上醫院治,對症下藥才是恢復的關鍵!但藥膳作為後續輔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鄰居阿嫲作為在泉州土生土長到老的純土著,許多本土草藥在她手裡如數家珍。阿嫲說了:青山龍並無敗害,能舒筋活絡、強腰壯骨,益腎、養血,還能去除疲勞,是補藥。
  • 阿嫲縫了個大口袋,把貓咪直接裝進去,背著幹活都不喊累
    家裡的貓咪都跟狗狗一樣粘人,只要看到阿嫲阿公出現,就一定要跟膠水一樣粘著不放。一次貓弟弟跳到阿嫲身上,剛好掉進口袋裡,自此之後就把口袋當成自己的專屬位置,一看到就跳進去趴好。家裡的貓咪每一隻都超胖,阿嫲還要這樣馱著它們去巡視梅園,做各種各樣的工作,這也太辛苦了吧!
  • 貓咪滴完眼藥水,咬著小毯子下樓找阿嫲撒嬌:我超乖
    一主人養了一隻6個月大的田園貓,因為生病每天都要滴眼藥水,每次乖乖滴完眼藥水,就會扯著自己的小毯子,飛奔到樓下找阿嫲跟她撒嬌討摸摸:阿嫲,我乖乖滴眼藥水了!阿嫲是最疼貓咪的!貓咪米T是阿嫲從路邊救回來的,當時下著傾盆大雨,當它卻孤零零站在路邊,一直在淋雨。奇怪的畫面讓阿嫲聽了下來,看到它是才發現,它的一隻眼睛已經腫得快看不見了。阿嫲不放心,立刻把它送到醫院。
  • 每一口都是小時候阿嫲做的家常菜
    每一口都是小時候阿嫲做的家常菜。紅磚 / 花磚 / 石欄 / 花瓷 / 藤椅,凱德驚現一家勾起回憶殺的閩南餐廳,這家店現場上演舌尖上的閩南,所有你想重溫卻吃不到的,小時候阿嫲做的家常菜,老闆都穿越時空給你帶來了!
  • 石橄欖豬肝沿湯,泉州阿嫲的絕好配方,別處找不到的美味
    而我辦公室的門前,有一大片草坪,草坪上除了綠化工會來打理以外,最常在草坪上勞作的就是小區裡那群阿嫲們。那片望過去略顯斑禿的綠草,常人看來並無稀奇,但是,阿嫲們會在其中發現她們想要的草藥。她們會告訴我,這是五更草,這是蛇舌草,你要如何分辨,要如何熬煮,有何功效。有時候我也會擔心,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吃錯了那是要危及性命,可她們都笑我見識太淺,連個草藥也分不清。
  • 木心《從前慢》:老時光的舊記憶,李知彌的中國畫太有味道
    李知彌畫上大多是寥寥數筆,卻把一段段舊時光,我們許多人心中的老記憶:烏米飯、炸肉丸、陽春麵十五的花燈、端午的粽子;春天的一抹清茶、夏天的搖曳荷花,秋天的甜甜蜜柑、冬天的白雪咿呀……我們大多人在匆匆時光中忘卻的美妙風景,在李知彌的筆下一一喚醒。
  • 旅行記憶:那些難忘的味道
    這其中,就有很多記憶猶新的味道,時不時會再度回味。 因為現在是三九嚴寒天氣,很自然地會嚮往南方的森林,鬱鬱蔥蔥,層層疊疊,讓人感覺生命力是如此旺盛。而它們的味道與北方的山林是截然不同的。
  • 惠州味道氤氳著文氣
    《山水釀惠州》描述的是惠州全域美食,對一名叫高燕來的廚師如何製作釀春、阿嫲叫、鹽焗雞等地道美食有相關描述,讓讀者印象深刻。近期,已經從一線廚師蛻變為惠州美食傳播者的高燕來,出版了著作《惠州味道》,將視角聚焦在以橋西、橋東等惠州古城區域的惠州美食,秉承傳統、繼往開來,試圖開啟一個全新的味蕾。
  • 【十九大代表風採】何中虎:破解小麥品質的「生命密碼」
    饅頭和麵包好不好吃是小麥的什麼基因決定的?如何培育出既產量高又品質好的小麥新品種?  何中虎,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破解了小麥品質的「生命密碼」,為提高中國人的主食消費品質和營養水平作出重要貢獻。  一件關乎幸福感的大事  「南米北面」,是中國人飲食結構的基本現象。
  • 遠去的時代記憶的小人書,你看過哪幾本?
    就算是懷念,也千萬不要悲傷,那些永遠回不去的曾經——小人書時代,那些年我們幾乎完全可以用痴迷甚至於趨之若騖來形容的小人書。關注臨海味道公眾號往期精彩盡在其中 【東塍記憶系列】1、東塍涼棚2、尋味東塍3、東塍老街4、醉美大東塍【臨海味道系列】1、稿薦、蒲團和草鞋 2、故鄉的飯菜3、垂面 4、板油糖饅頭
  • 這家雞煲,銀川人記憶中的老味道
    小宇/主編/攝影老味道給人的念想。總是因為時間沉澱愈發濃鬱。多年前,我們還沒吃過太多珍饈美味,第一次吃到新廣州黎師傅雞煲,在那個永康巷熟悉的位子,和同樣青澀的夥伴們,一起聚餐,一口入喉,當時心中只有一個感嘆:真的太好吃了!聽起來多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 我們都很懷念以前的味道,童年記憶裡難以忘記的味道
    我吃的是10元一碗的牛肉粉絲湯和7元一客的生煎,味道,不算難吃,也不算很好吃。只是填肚子而已。要想再體驗到以前的純正傳統味道,機遇和機會很少很少的了。這家店好像是一家加盟連鎖店,雖說是打出了品牌,但是大家都知道的,只要出一筆加盟費,就可以加入了,品牌方就會提供一系列的服務了。質量監管嚴格一點的,會很注重品控,比如廚師的培訓,以保證口味的統一,符合自己的品牌。
  • 有一種味道叫做想你的味道,真的是太奇妙!
    當然,心動也不代表就一定要行動哈,只是有些人看著就的確會給人一種舒服自在的好感,總是會有一種吸引的魅力,有一種特別強大的活力和力量深深的感染著自己的心靈,讓人情不自禁的充滿好奇和喜歡,全身充滿了活力和心動的味道,總是依依不捨的捨不得離開自己的目光。
  • 一個70後記憶裡的豐縣老家
    前一種吃法,煎過後兌水、煮沸。後一種則是蒸熟後拌上蒜,奢侈一點會淋一點香油。不管何種吃法,相對於黛玉葬花都是殘忍無比,可四鄰鄉親一點也不覺得,談論的卻是誰家的味道做的好,這足以證明物質的先於精神的。可對於物質生活早已解決的今天,我對林妹妹的做法依然嗤之以鼻,倘若現實生活中人是如此敏感的話,恐怕早就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