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甲子時空系統
時間的本質就是記憶對比條件下產生。時間的概念玄學和物理學都沒有區別。如果將自然科學和玄學分別用不同的兩個反方向發展來比方,那麼時間就是起始點。
任何時間記錄參照基準均出自地球自轉——一秒鐘,一分鐘,一小時,一天,一個月,一年等等......時間單位的劃分標準均歸根參照於地球自轉運動周期。
為什麼說「六十甲子四柱」是時空系統?
時空一詞,來自物理學。即時間和空間。時空是動態的。「動中有動」是時空的特性。如:一個人在列車上行走,而列車同時也載人在行走。人在車上行走是「小動」,車載人走是「大動」。這就是「動中有動」。整個宇宙空間都是「動中有動」——如:地球在繞太陽轉動,而太陽也不是固定的,也是在動。銀河系也在動......它們的運動軌跡整體是「螺旋式」路線。
六十甲子四柱時空模式:
「六十甲子四柱」分兩個系統:日時兩柱是地球自轉狀態的循環記錄,即1日的晝夜時辰交替;年月兩柱是地球公轉狀態的循環記錄,即一年的季節交替循環和晝夜時間長短的交替循環變化。
自轉實質是「我」(人生活於地球表面)繞地軸圓周轉動,公轉是地球載「我」繞太陽圓周運動。地球自轉同時也公轉,這就是「我」的「動中有動」。「我」在宇宙空間中的運動軌跡實際是「旋式」的路線繞太陽周期運動。
「六十甲子四柱」恰好完整的表示出「我」的動態模式。即:日時這兩柱系統是「我」在「小動」,年月系統是「我」在「大動」,整體連貫循環時空動態。
推薦——《道德經》《廣義狹義相對論》是影響我最大的兩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和宇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