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洪範書館致力研究中外各國人文現象。六十花甲子在中國由來已久,本國訖今所見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已經有了天幹地支紀時的記錄了,近代考古發現在一記載商王帝乙的事跡的骨片上已經有完整的六十花甲子的記載。六十甲子是否難懂?是的。由於今人普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較為難明。筆者嘗試以幾大部分闡釋六十甲子的涵義,從而揭開面紗看倪端。
一、六十甲子的形成 六十花甲子是形成於天幹地支的配對。我們知道天幹有十: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 地支十二:子1、醜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 這裡奇數(陽)天幹配奇數地支,偶數(陰)天幹配偶數地支。比如甲1配子1,乙2配醜2……由於天幹有十而地支十二,所以配至第十一個地支「戌」重新由甲配戌,第十二個地支「亥」重新由乙配亥,隨之而來則有個周易六爻的十分重要的概念叫:空亡。也就是說:空亡的產生是一旬(十個天幹)沒配完所剩下的兩個地支為空亡
其餘相仿,詳見六十甲子與空亡表。也由此看出空亡只是針對地支而言,另一方面其在民間的神話傳說中也人格化為一位神煞…空亡神。空亡在四柱信息方面的作用重要性不如周易六爻,空亡在六爻十分重要,在六爻:空亡是看時空條件是否到位的重要指標。那麼如此配多少柱呢?配60柱,由甲子開始至癸亥結束。 二、六十甲子為何取6(倍)數 那麼為什麼取6數(倍數)而止呢?當中可是大有淵源。
其中有數學上的原因,又有天文學上的原因,然而根本是與中華民族的人文之始的:河圖洛書(已經在2014年被國家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在第三部分詳述)。 首先在數學上:因為天幹10個,地支12個,那麼兩者在數學上的最小公倍數就是60,所以取60柱。然又有天文學上,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的土星、木星、水星每隔60年就要相會聚一次。而且八大行星每180年就會聚於太陽的同一側成一線,這個就是在上古星相學家高度重視的「九星連珠」的天文現象了。從而衍生出上古天文學者、星相學家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三元九運!這裡,每一元就是60年即六十花甲了。
三元即是180年,每經過這個周期,太陽系的「九星連珠」的天文現象就會周期性出現。這個之於地球的影響就是大地會進入另一個新紀元,從而產生新氣象。 三、六十甲子紀時源泉 我們很可能會問:為什麼上古之人寧願取相對難明的天幹地支的六十花甲子紀時,也不取更為簡便的數字紀時,儘管我國訖今所見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已經有了數字!在這個上,我們現在也就是用數字紀時的。
其實,六十花甲子不光單是一堆數字,其還有更深涵義。古人看來每個物,每件事,其支配者皆為時空即宇宙。在那個空間的那個時期便會出現某個事物。這個就是為什麼上古華民認為易經可以預測緣故。中國古時三大宗教(哲思)的儒、釋、道,都講這個,儒家將這叫謂:時機。佛家將這叫謂:緣。道家將這叫謂:際會。西方哲學如柏拉圖將這叫謂:條件。大智慧者的表述雖然各異,但表達目的卻相仿。 在上古華民看來,他們之所以舍數字而用幹支花甲子紀時,就是因為他們認為幹支紀時是承載著天地(宇宙)的信號的。
比如去年是戊戌年,戌為火庫,是熱毒之年,因此去年北半球不少地方在入夏之初即打破當地的歷史同期的氣溫記錄。中醫所講的「五運六氣」也是依每年的幹支而界定。前面說明過六十花甲子何解取6(倍)數的原因之一、二了。然則這些原因並非其終究的原因,終究的原因是與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端的河圖洛書使然。洛書又叫九宮圖如: 如上圖,我們很容易會發覺:不論橫、豎、斜的對應三個數之和都是15,而15的眾數和就是6(比如8+1+6=15,15的眾數和即1+5=6)。大智慧的老子說宇宙模型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結合易經進一步闡釋這悟道了的老子的宇宙模型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六--六即宇宙萬物之義。
道德經這個「三」之於易經就是構成八卦的三個爻,由三個爻演化為六個爻即六十四卦,易經就是嘗試以六十四卦而籠牢宇宙萬事萬物的。這個就叫三生六(萬物),而六可表徵宇宙萬物的緣故了。同樣,三元九運嘗試籠牢天地萬物萬事,所以取6(倍)數也就是這個原因,那麼作為三元九運其中之一部分的花甲子就當然也取6(倍)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