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每年國曆日對應的幹支紀日(六十甲子日)算法公式
這個算法雖然百度百科有,但是仔細一看,還是不夠全面,六十甲子日有些錯誤,現在分享給大家,幹支紀日大家知道了,
-
幹支紀年法,是如何紀年的?
一、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首先要知道天幹、地支所代表的數,見下表公元前的算法:年幹=8-N(N﹤8)或8-N+10(N≧8),N=年號/10的餘數=年號個位數,如N=0,則N代表10。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號/12的餘數,如N=0,則N代表12。
-
幹支紀年與公曆換算
表一:六十幹支表該表於公元前後的推算均適用,具體的方法如下:1,求公元後某年(設為Y)的幹支。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幹支:221÷60,餘數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對應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對應的幹支應為庚辰。同樣由於幹支紀年的循環周期為60年,當餘數大於57時,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幹支:479除以60餘59,用57減59不夠減,加上60之後再減59等於58,查表一知該年對應的幹支為壬戌。其餘可以類推。
-
年輕人早已不明白的時間記法——幹支紀年法的前世今生
幹支是天幹與地支的合稱,由兩者經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對,為一個周期,循環往復,稱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國古代用以記錄年、月、日。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地區也曾跟隨中國,使用幹支來記錄時間。用幹支紀年法紀年時一個周期為六十年,稱一甲子,甲子也用於形容六十歲的老年人。
-
年月日時的幹支分別是怎麼推算的?
我們都知道曆法中的年、月、日、時四個時間都有天幹和地支,十天幹與十二地支單雙各自匹配形成六十個幹支組合,稱六十甲子。月時的幹支是有一定規律的,而年和日的幹支推算方法就複雜多了。
-
淺析幹支紀年及其推算
幹支紀年勢必涉及紀年的起點問題,根據《漢書·律曆志》「元法四千五百六十」劉昭注引《樂葉圖徵》可知,幹支紀年法是以日月位於同一辰次,同時又是冬至日的日子作為甲寅年的開始,然後按六十幹支順序來紀年。甲寅是幹支紀年的起點,稱之為「曆元」「天元」。
-
【常識備考】天幹地支紀年法
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天幹地支,取意於樹木的幹和枝,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天幹地支紀年法是中國文化的集中體現,它是先賢們智慧的結晶,時至今日,它並沒有過時,仍然生存於每個中華兒女的內心。
-
天幹地支和算法詳解!
以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
幹支紀年法的計算
此外,近年來各地高考題中偶爾能見到天幹地支紀年法的題目,雖然有人認為考這樣的題目有超綱的表現,但能夠掌握好幹支紀年法對歷史學習不無裨益。 幹支紀年法是根據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的組合來紀年的。10和12的最小公倍數是60,所以幹支紀年就會出現「六十一甲子」的現象了。
-
幹支紀年法的來歷及紀年方法
「庚子」和「辛丑」都屬於中國古代的幹支紀年法 那麼幹支紀年法究竟源於何時,其誰創始,如何紀年?每當新春蒞臨,走親訪友之際,同仁相聚,促膝閒談之時,時不時要扯起這個話題。上下五千年,歷史萬萬千,由於年代久遠,歷來眾說紛紜。
-
【公元與幹支紀年換算法】
公元與幹支紀年換算法 幹支與公元紀年對照表幹支紀年法是中國傳統歷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11 12 計算的方法:公元年數=60的適當倍數+幹支配序號+3 可是,這就是太歲紀年, 用太歲所在紀年,幹支表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此時,幹支紀年也有使用,在顓頊曆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曆用超辰法改變為丁丑。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曆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
-
推算年幹支中的六甲歸位法及逆布甲子法運用
幹支紀年起源我國古代,始傳於黃帝見用於漢代。很多喜歡研究歷史的朋友經常會好奇其中是何幹支年份,也有喜歡其他研究的朋友經常會使用六十甲子推算年份,然而在實際的使用中經常會出現模糊記憶六十甲子的順序現象發生,現以六十甲子(六十個幹支組合的常用稱呼)為例,作其中一種運算技巧的簡介,以供讀者參考提高效率!
-
天幹、地支、六十甲子、十二生肖
四、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又稱六十花甲子,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紀年為60年一個周期,紀月為5年一個周期,紀日為60天一個周期,紀時為5天一個周期。六十甲子也指道家信奉的六十個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用天幹和地支循環相配作為稱呼這些神的名字。
-
六十甲子納音表 六十甲子生肖幹支年對照表
六十甲子納音表百度 六十甲子生肖幹支年對照表 120年生肖幹支查詢表 古今時辰對照表 1000年閏月查詢表 五行屬性查詢表
-
天幹地支及六十甲子的應用習俗 自己也能算年份幹支
十天幹從甲到癸相當於數字一至十,十二地支也相當於十二進位的數字,常常用來計時,比如十二時辰;用來紀月,紀年。農曆的幹支歷年月日時都使用幹支配合的六十甲子循環表示。劃分時辰的另一種方法是以「0」點為子時,12點為午時,時間段包括前後各1小時。其他時辰的時點都是偶數時點。古人把天幹和地支相匹配,匹配的方法是從甲子、乙丑開始,排到癸酉,天幹排了一輪,地支還剩兩個沒排。天幹再從甲開始續排,接續上一輪沒有排上的地支。地支一輪排列結束,第二輪從「子」開始接著循環排列。
-
中國歷史上的四種紀年法
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這就是公元紀年法。 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 與公元紀年相關的兩個概念是"世紀"和"年代"。
-
六十甲子如何納音
所以才有三更半夜(指子時23~1點) 六十甲子六十甲子也稱一甲子,常指六十年的意思。為什麼呢? 幹支紀年如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下去。幹支紀年曆法,是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科學曆法之一,並與國際公曆曆法並存,依據有中國現行的公曆和農曆合曆。幹支紀年曆法是遵循宇宙天體日月的運行規律,是一種陰陽合曆,也是其它民族所沒有的科學曆法。
-
新年快樂——天幹地支紀年法
我國自古便有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簡稱「幹支」,取義於樹木的幹和枝。 十天幹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即:子、醜、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
農曆天幹地支算法+天幹地支年月日時算法
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號幹支),《戊戌變法》的戊戌年為35號幹支,比辛亥年早13年,則「1911-13=1898」故《戊戌變法》是1898年。 應用公元年進行計算。應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餘數小於60,再用餘數減去3(幹支紀年是從公元4年開始使用的),便知。
-
古代紀年的六十甲子很難懂嗎?
六十花甲子在中國由來已久,本國訖今所見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已經有了天幹地支紀時的記錄了,近代考古發現在一記載商王帝乙的事跡的骨片上已經有完整的六十花甲子的記載。六十甲子是否難懂?是的。由於今人普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較為難明。筆者嘗試以幾大部分闡釋六十甲子的涵義,從而揭開面紗看倪端。一、六十甲子的形成 六十花甲子是形成於天幹地支的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