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輪胎市場已經從價格競爭逐漸轉向價值競爭,高價值輪胎也已經成為眾多輪胎企業的發展方向。為什麼輪胎企業開始轉向高價值輪胎?簡單總結就是兩字「賺錢」。
輪胎商業了解到,由於中國汽車市場下行以及美中貿易摩擦的不利影響,正新、南港等輪胎製造商繼續加大差異化新品的開發,以此提高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價值。
正新正新董事長羅才仁表示,輪胎行業是跟著汽車行業走,這幾年汽車行業發生很大變化,對正新而言是危機也是轉機。比如臺灣滿街的摩託車,現在突然很多變成電動的,正新很早就看到這個趨勢而深入耕耘,包括Gogoro、光陽、三葉等主要大廠的電動機車,大多是用正新的輪胎,目前正新在臺灣電動機車胎市場市佔率超過九成。
另外過去正新以國產車OE(組車原廠)市場為主,摸不到進口車這塊,必須在品質追上國際品牌,才能保持競爭力。正新推出一系列新產品,包括定位一般轎車胎的HP5 、高階轎車胎的VS5、和SUV休旅車專用的HPM3等,經過專業證能,在溼地的抓地力和煞車,性能已經不輸世界前二大輪胎廠。
南港輪胎名譽董事長林學圃也同樣表示,南港將力拼「高價值化」,希望通過高價值產品的出貨比重增加,帶動公司利潤的提升。林學圃說,南港投入研發包括高端競技胎、新型冬季胎、特殊越野胎、防穿刺胎、及高性能四季胎等,這些含金量高的新產品線,可以滿足不同市場的高端需求。
南港高值化策略目前來看已經奏效,今年前五月南港自結稅前盈餘6.32億元,年增率高達227.4%。
全球領先的輪胎企業米其林、固特異、倍耐力、韓泰等早已經將高價值輪胎視為提高利潤的最有效途徑。
米其林米其林2018年財報顯示,大尺寸乘用車輪胎(18寸及以上)銷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比2017年增加了10%。米其林美國公司曾經表示,未來不排除徹底不生產17寸以下輪胎,專攻大尺寸輪胎,公司需要更好地盈利發展,高附加值輪胎是未來的主戰場。米其林已經在全球對工廠進行優化,對於技術設備落後的工廠要麼進行升級要麼淘汰,這一切都在高價值輪胎打基礎。
倍耐力倍耐力更是專注於高價值產品的驅動力,目標是將高價值產品比例從2016年的54%,到2020年提高到67%。2017年-2020年倍耐力每年計劃拿出銷售額的7%,用於投資,這些投資超過80%將被用於高價值產品。
另外,倍耐力預計高價值產品產能也將繼續增加,2016年高價值產品產能為3800萬條,到了2020年要提高到5300萬條。這一部分產能的增加除了投資新建之外,另有一部分將通過將標準輪胎生產線轉換為高價值產品產能來實現。倍耐力表示,預計將減少700萬條標準輪胎產能,其中300萬將轉化為高價值產品產能。
韓國輪胎製造商韓泰在今年第一季度財報中披露,增加大尺寸輪胎的銷售是其鞏固其作為高端品牌地位和加強其在高端產品類別中的競爭力的戰略的一部分。該公司還表示,計劃將其原配輪胎的業務組合多樣化,以建立穩定的增長結構,並優化每個地區的分銷策略。
今年第一季度韓泰大尺寸的乘用車/SUV輪胎(17英寸及更大)的銷量增長了3.3%,佔據總銷量的近54%。也就是說韓泰的輪胎銷量中一半以上都是17寸及以上的規格。
長期的低價競爭,讓輪胎企業苦不堪言,辛辛苦苦一整年,年底回到解放前。輪胎產了不少也賣了不少,最後一算還賠錢了。賺錢、盈利已經成為眾多輪胎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提升產品價值,而價值最終將體現在售價上面。
以中策橡膠、玲瓏、三角、雙星為代表的中國輪胎企業已經開始在高價值輪胎領域和外資輪胎品牌展開新一輪的競爭。有的企業培育了新的高端品牌,推出了新的高端輪胎生產線,並且在高價值輪胎市場已經佔有一定的地位。低價競爭戰火仍在燃燒,而高價值輪胎競爭也已經全面打響,新的市場競爭格局正在逐漸形成。
(原創,責任編輯:Jeff)
輪胎投訴直接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