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智慧:你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2021-02-15 商業一鍋燴

本篇文章來自於著名的商業創新專家克萊頓·克裡斯坦森教授,以此紀念他逝世即將滿一周年。


克裡斯坦森是我非常尊敬的商業創新專家,他寫的《創新者的窘境》、《創新者的基因》、《創新者的解答》是在商業創新領域最具啟發性的書籍。


2020年1月23日,著名的商業思想大師、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克萊頓·克裡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因病逝世,享年67歲。

 

在10年前的2010年,已被診斷出患上淋巴癌的克萊頓·克裡斯坦森受邀為哈佛大學畢業班的學生做演講。演講時,克裡斯坦森坦誠分享了對人生意義的感悟——「衡量我們的人生,不是用金錢,而是我可以幫助多少人,變成更好的人」。

 

這場演講非常成功,並受到了社會的極大討論,以下是演講全文:

  

在《創新者的窘境》出版之間,我接到了當年英特爾公司的董事長安德魯格魯夫(AndrewGrove)的一個電話,他問我是否可以談一談我的研究以及這些研究可能在英特爾起到的作用。

 

於是我飛到矽谷和他們見面,到了以後卻被告知只能用10分鐘的時間來闡述我的研究(破壞性模型)對英特爾的意義。

 

我堅持必須用完整的30分鐘時間來解釋這個模型,包括描述這個模型的來源——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行業(鋼鐵行業)中總結出來的。

 

我講了Nucor公司以及其它小型鋼鐵廠是如何通過先進入最低端市場——鋼筋條起步,然後進入高端市場,擊敗了那些傳統鋼鐵廠。

 

當我說完了這些故事,格羅夫就開始條理分明地闡述英特爾公司為進入低端市場、推出賽揚處理器的戰略。

 

事後我無數次想起這件事,如果當時我直接告訴格魯夫對於微處理器業務該如何考慮,我估計就被否了。

 

但是,我只是教他如何去思考,然後他自己找到了正確答案。

  

這件事情對我影響很深。從此,當人們問我覺得他們應該怎麼做的時候,我很少直接回答他們的問題。

 

我會藉助我的某個模型來解釋這個問題,然後描述在另一個不同的行業中這個模型是如何應用的。

 

然後,一般問我問題的人就會說:「好吧,我明白了。」接著,他們就能比我更有洞見地回答自己的問題了。

 

 

我在哈佛商學院的課程體系是為了幫助我的學生們理解什麼是好的管理理論,以及它是怎樣構建的。

 

在每一章,我們帶著不同的模型或理論視角觀察一家企業——應用它們來解釋這家企業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並審視什麼樣的管理行動可能產生希望得到的結果。

 

現在,在最後一天的課堂上,我要求我的學生們把這些理論的聚焦鏡對準自己,並針對下列三個問題尋找令人信服的答案:

 

第一、我怎樣確保我在職業生涯中會快樂?

 

第二、我怎樣確保我和我的配偶及家人的關係將成為一種持久的快樂源泉?

 

第三、我怎樣確保我一定不會進監獄呢?

 

儘管最後一個問題聽起來像在開玩笑,但並非如此。

 

我當年羅茲學者班32個同學就有2個進過監獄。安然(Enron)的Jeff Skilling也曾是我在哈佛商學院的同班同學。他們都曾是很好的人,但他們人生中的一些事情把他們引上了歧途。

 

管理是最崇高的職業

 

弗雷德裡克·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的幸福論認為,人生中最有力的激勵因素不是金錢,而是那些學習的機會、在責任中成長的機會、為他人做貢獻的機會、以及成就被認可的機會。

  

我成為學者前,自己經營著一個公司。有一天,我想像著,我的一個經理早上躊躇滿志地來工作,10小時後帶著不受賞識、沮喪的感覺開車回家。我在想,她這種感覺會怎樣深深地影響她與孩子們的相處。

 

然後,我的想像快進到了另一天,她帶著更好的自我感覺回家——覺得學到了很多東西,因做成了很有價值的事情而被認可,以及在某個重要項目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在想,這又會對她作為一個妻子與母親產生怎樣的積極影響。

 

我的結論是:如果做得好,管理就是最崇高的職業。其他任何職業都不可能提供這麼多的方式來幫助別人學習和成長,來承擔責任並因成就而被認可,以及為團隊的成功做出貢獻。

 

越來越多的MBA學生來商學院時,以為從商就是買賣與投資。這是很不幸的。做生意並不能帶來那種通過塑造他人而得到的深深的回報。

 

我希望學生們在離開我的課堂時能明白這一點。

 

為你的人生制定戰略

 

對第二個問題,有一個管理理論可作參照。這個理論的首要觀點是,一個企業的戰略是由管理者投資的項目類型決定的,如果不能非常嫻熟地管理一個企業的資源分配,那麼由此引發的一切將會與管理預期大相逕庭。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關注著我那些1979年畢業的哈佛商學院同班同學的命運。

 

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來聚會的時候都是不幸福的,離了婚,與他們的孩子也很疏遠。我向你保證,他們中沒有一個在畢業的時候就想著以後要離婚或是疏離自己的孩子,然而卻有大量的人這麼做了。

 

原因何在?這是因為當他們在決定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才能與精力的時候,沒有把自己人生的目的放在前面或置於中心。

 

我告訴我的學生們,學校將是他們深刻考慮這些問題的最後機會,因為人生只會變得越來越嚴苛。

 

對我而言,對我的人生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一直是很重要的。但在我真正理解這個目標之前,它確實是我不得不長期苦想的一個問題。

 

當我還是牛津大學的一個羅茲學者(Rhodes Scholar)時,我的學術研究艱難到不可理喻,甚至在同樣的時間內增加額外一年多的工作量。但我仍然決定每天晚上花一個小時來閱讀、思考。

 

我曾經很矛盾,我是否真得承受得起從我的研究中抽出那些時間,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並最終明確了我的人生目的。

 

如果我還是每天花那一個小時去學習掌握那些經濟學知識,我才是真的浪費了人生。

 

我每年用到那些經濟學知識只有幾次,而那些關於人生目的的知識每天都要用到。那是我學到過的唯一最有用的東西。

 

如果不願花時間去搞清楚這些,就會像一艘沒有舵的船,必將在人生的怒海狂濤中飽受摧殘。

 

分配好個人資源

 

一個人的資源包括他的時間、精力和天賦。而如何支配他的個人資源,將最終影響他生活策略的形成。

 

我有一堆事情來爭搶我的資源——保持良好的夫妻關係、培養優秀的孩子、在事業中獲得成功……等等。

 

所以,我的問題和公司一樣,只有有限的時間、精力和才能。對於這些我都要追求的事情,我該如何分配?

不同的選擇可以使你的生活走向和預期不同的方向。有時候,這並不是壞事,因為你可能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機會。

 

但如果錯誤地支配了你的資源,那麼產出將會很糟糕。正如我那些將精力投入空虛與不幸之中的同學,他們犯的錯誤就來源於短視。

 

當那些很想獲取成就的人——包括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有額外的半小時或多餘的一點精力時,總是會不自覺地把它分到最能體現成就的事情上去——事業。

 

與此相反,投資於與配偶和子女關係上的時間和精力,通常並不能立即展現同樣的成就感——孩子可能每天做錯事,恐怕要等到20年後你才能自豪地說:「我培養了一個好兒子或好女兒。」他們也可以忽視夫妻之間的感情,好像一天天的也看不出在變糟。

 

這些人往往不自覺地就把個人的資源過度投資於他們的事業上,而忽略家庭。他們往往沒有意識到,與家人的親密和睦的關係,才是他們快樂的最強有力的也是最持久的源泉。

 

營造一種文化

 

有一個重要的模型被稱為合作工具,其基本意思就是,做一個有遠見卓識的管理者並不總像是某些人吹出來的那樣,敏銳地洞察迷霧重重的未來並勾勒出企業所需的航向調整是一碼事,而說服那些沒有看到未來變化的員工,讓他們齊心協力把企業帶向那個新的方向,卻完全是另一碼事。

 

知道「使用什麼工具能帶來所需的合作」是一種關鍵的管理技巧。

 

這個理論把這些工具排列在兩個維度上——組織成員對從他們加入企業想要得到的東西的認同程度,以及他們對採取什麼行動才能實現預期結果的認同程度。

 

如果在兩個坐標軸上都是低認同,你需要使用「權力工具」——強迫、威脅、懲罰等等來確保合作。很多企業都是從這個象限開始的,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創始的經理團隊,在規定什麼必須做以及怎樣做的時候都要扮演這樣一種獨斷專行的角色。

 

如果員工在一起工作完成這些任務的方式反覆這樣持續,共識就開始形成了。麻省理工學院的Edgar Schein認為這種過程就是一種建立文化的機制。

 

最終,人們甚至不去考慮他們做事情的方式是否會帶來成功。他們通過本能與責任去接受優先順序,遵循工作程序——這意味著他們已經營造了一種文化。

 

文化,以一種不可言傳但卻不可抗拒的方式,決定著那些已經證實的、被接受的行為方式,而組織成員正是通過這些方式來應對經常出現的問題。文化也對不同類型的問題規定了優先順序。它是一種強有力的管理工具。

 

父母們能夠使用的最簡單的能帶來孩子們的合作的工具就是權力工具。但是也存在一個時點,在十幾歲的時候,權力工具就不再起作用了。

 

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擁有很強的自尊與信心,以使他們能解決困難的問題,那麼這些素質是不可能在高中時期突然實現的。你必須把這些東西設計進你的家庭文化之中——你也必須從很早就開始考慮這些事情。

 

就像員工一樣,孩子們是通過做困難的事情並學習怎樣做才有效這樣一個過程來建立自尊的。

 

避免「邊際成本」的誤區

 

在金融學和經濟學中,當我們評估每一項投資的選擇時,我們必須忽略「沉沒成本」和「固定成本」,而以不同選項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為基礎來做決策。但這個金融經濟對投資的評估理論,往往可能誤導企業。

 

如果將來會完全與過去一樣,這個理論就沒有錯。但如果未來和過去是很不同的(並且一般情況下都如此),那麼就不應該用這個理論了。

 

這個理論解答的是我和學生們討論的第三個問題——怎樣過一種正直的生活(不坐牢)。

  

人們往往無意識地把「邊際成本」的理論用於我們個人生活的對錯決定中。我們腦子裡常有一個聲音會說「雖然我知道按照一般的原則,大多數人是不應該這樣做的。但是在這個特別的、情有可原的情況下,僅此一次,沒問題。」

 

人們往往認為這「僅此一次」的邊際成本非常低,這種想法像吸盤一樣把人吸進去,而根本不曾看到這條路最終通向何方,以及這個選擇最終包含的全部成本。

 

在所有形式的不忠實與不誠信裡面,它們辯解的理由都是邊際成本經濟學,「就這一次」。

 

在人的一生中,總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小決定。其實100%地去堅守你的原則,要比98%地去堅持來得容易。

 

從理論上講,你肯定可以只在某一次越過界線,然後以後再也不那樣做了。但是,你若抵抗住了「在這個特殊的情有可原的情況下,就這一次,沒有問題」的誘惑,你將受益無窮。

 

因為,生命是一條充滿未知的河流。假如你越過這道防線一次,在今後的生活中,你可能將會一次又一次地越過這道防線。

 

就如我過去的一些同學所做過的那樣,你一定會後悔你最終得到的結果的。

 

你必須給你自己的原則做個定義,然後以你的原則為基準,給自己劃一個安全的防線。

 

記住謙遜的重要性

 

所有謙遜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有著很高程度的自尊自信。他們知道自己是誰,並對自己感覺很好。

 

「謙遜」不等同於自我貶低或自我嘲弄,而是一種你對他人的尊重。從這種形式的謙虛中,總能自然地產生好的行為。

  

把「謙遜」帶入社會是那麼的重要。當你剛剛進入一個頂級研究生院的時候,幾乎所有你所學的都來自於那些比你更聰明且更有經驗的人:父母、老師、老闆。

 

而當你離開了哈佛商學院或任何其他頂尖學府後,你會發現你每一天打交道的人們,那些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沒有你聰明。這時,如果你認為只有從比你聰明的人那兒才能學到東西,那麼你就把自己學習成長的機會大大縮小了。

 

總而言之,只有你真正自信時,你才可能謙卑。當我們看到一些人以一種攻擊性的、傲慢的、損人的方式對待他人時,他們的行為其實是自卑的體現。他們需要貶低其他人,以此來使自己感覺良好。

 

選擇正確的標尺

 

去年我被診斷出得了癌症,我必須面對我的生命將可能比我預期的要結束的早一些。感謝上帝,現在看來我可能倖免了。但這段經歷讓我對生命有了不同的見地。

 

我很清楚,我的見解已經為那些應用了我的研究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我知道我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當我面對這場疾病時,有趣的是,看看那些影響對現在的我而言是多麼的不重要。

我總結出,上帝衡量我的人生的尺子並不是美元,而是那些我曾經影響過他們人生的人們。我認為這是一種對我們所有人都有用的方式。別去操心那些你將取得的個人聲望,去操心那些通過你的幫助能變得更好的人吧。這是我對你們最後的一個建議:認真思考什麼才是衡量你人生的正確標尺?

新的一年,我將深度的剖析一些商業話題,歡迎大家關注。

是一檔由知名商業觀察家,財經暢銷書《圈層商業》作者、念智創新服務體劉逸春主理的商業知識、企業故事、商業趣味評述的欄目,由升級圈全權運營。
主理人劉逸春憑藉給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做商業諮詢顧問和培訓經驗,為你洞見商業機會、顛覆日常直覺,理清思維誤區,引入輕鬆趣味,連接知識斷層,隨口商業八卦,燴出一鍋輕鬆好吃的商業「好菜」。『商業一鍋燴』每月在線下舉辦高端餐會,不定期邀請行業頂級大咖參加交流,融美食、交友、商業、創投於一鍋而燴,讓你吃遍上海的同時,笑談間領略前沿商業思想與智慧。關於組織、品牌、產品、營銷等有任何問題或困惑,歡迎關注『商業一鍋燴』公眾號在後臺留言。你將有機會獲得定向邀請參加。

相關焦點

  • 做自己的人生教練-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雖然話題有點大,你有沒有想過……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80大壽的時候,什麼樣的賀詞能表達你存在的價值?以終為始的問題都會讓我們思考良久,假如有個參考的話會讓這個問題簡單一點,馬雲、甘地、工匠、成功的教練,哪個可能成為你的對標。
  • 寧波第二期 |《終極商業智慧》開課通知
    「終極商業智慧」是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智慧,運用到現代商業中的成功典範。課程揭示了財富、健康和快樂的真正奧秘和源泉,是一堂值得所有企業家學習的一個課程。人人都喜歡財富,財富是不是也有它喜歡去的地方呢?當您了解、明白財富既簡單又深奧的運作規律,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採取同樣的商場策略,為什麼有時候管用,有時候卻不管用了?
  • 《CEO說》 CEO有哪些商業智慧?先學會正確的思考,再開展正確的行動.
    ——商業智慧。他的獨到見解源於其過人的商業智慧:他能在飛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下,透過企業的複雜表面,直指問題的核心,還能針對核心問題,提出精妙的解決方案,不僅切中要害,還切實可行,即刻就可付諸實施。拉姆·查蘭與拉裡·博西迪合著的《執行》曾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高居榜首。
  • 見識:商業的本質和人生的智慧
    你可以理解成直到今天為止人類所掌握的工程知識,或者你所掌握的工程知識。當然對於不同人來講,這條線的高度是不同的。對於一個專家,他的基線就很高,對於一個剛入門的從業者來講,基線就很低。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應該建立在這條線的基礎上,而不是從它的下面開始做起,這一點很重要。為什麼民間發明家花了一輩子時間搞出來的發明,除了讓人家笑話,沒有什麼實際價值呢?因為他們的起點遠遠低於這個時代的基線。
  • 已離職的智慧助理們,智慧之光喊你回家賺錢了……
    智慧助理都將變為創業合伙人了。每個人都可以當家作主,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可以更好地服務客戶了。現在除了在職的智慧助理都可以晉升為創業合伙人,離職的智慧助理也可以成為創業合伙人呢!以前智慧助理的提成是10%,甚至有的省地級是5%,現在的提成是35%哦。你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金錢了,你現在不再是智慧助理了,而是集團的創業合伙人呢!!機遇和挑戰並存哦。大夥快回來吧,智慧之光喊你回家賺錢呢。恩,那我們再回來通過什麼渠道呢?
  • 一圖一書 |如何在變幻的商業中找到生存之道?
    在事業發展的路上,杜林詳憑藉過人的智慧和多年總結的生存法則,拓展了重要的人脈資源,然後利用這些資源步步攀升。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講究一定的政治智慧。本書的內容蘊含著現實生活中做人做事的智慧,是一本能讓你在政商圈子走向成功的實操小說。人到中年,為何事業看不出任何轉機?如何才能抓住稍縱即逝的偶然機會,大踏步走上成功之路?
  • 《沒有唯一,哪來第一》分享人生智慧
    成功用自行車改變世界的80歲巨大董事長劉金標「標哥」,自承50歲認識自己,60歲了解經營之道,70歲釋放熱情,80歲不知老;這位單車上的蘇格拉底 認為人生只需追求唯一,而不是第一,凡事創新必須從移動開始,而移動始於腳下的踏板;因此,他於去年五月二度挑戰自行車環臺,《商業周刊》全 程追蹤紀錄,完整呈現這位自行車教父的生命故事,內容更貫穿標哥獨有的臺語諺語,勾勒出標哥經營單車志業的理想
  • 如何尋找到你的人生目標和實現人生目標
    回到開頭的問題上來,如何找到對你而言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價值觀的選擇;依據你的價值觀來確定你的人生目標。針對價值觀的選擇這個命題我推薦你閱讀我早先時候發的兩篇推送:管理時間的法則2:確立核心價值——核心價值是自我實現和個人成就的基礎管理人生的法則6:檢視行為與信仰一致——行為是真實信念的反射How-如何有效利用時間來達成目標時間開銷記錄,了解你的時間都用到哪裡去了
  • 人生價值的衡量標準是什麼 金錢財富or專業能力
    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可以相對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過,人生價值的衡量標準是什麼呢,則是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了,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物質社會,金錢財富是幸福生活的保障。
  • 不二過就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  點擊收聽 ▾今天是任建光陪伴你的第1161天不二過就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 從智慧助理到創業導師,你準備好了麼?
    如果你想成為創業導師,那也不難!只要你成為創業合伙人,只要你報名並參課《智慧金字塔》,你就可以成為創業導師。人人都可以創業,人人都可以享有老闆的高利潤,從普通的智慧助理,到受人尊敬的創業導師,身份的轉變,意味著收入的轉變。
  • 讓你更有智慧的101個思維模型
    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是怎樣理性思考的?他們在商業活動和個人生活中是如何做決策的?
  • 【李客平臺—人生智慧】 永遠別讓你的精神破產
    追求一個成功的人生是每個人的夢想,但失敗卻是所有追求之路上的常態。也許正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無奈的失敗,追求卓越才變得魅力十足。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兒子因經營受挫而萎靡不振,洛克菲勒給他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長信,信中有這樣一段敘述值得我們細細咀嚼:在我雄心勃勃進入商界,跪下來誠心祈求上帝保佑我們的新公司一路順風之時,一場災難性的風暴襲擊了我們。
  • 懂得認輸,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01 你無須讓全世界的人知道你是個聰明人亦舒曾說:「一個人聰明是好事,聰明的人洞悉先機不會吃虧,但你無須讓全世界的人知道你是個聰明人。」賀蘭畢業於一流大學,思維敏捷、邏輯清晰、口才出眾,贏得了眾多掌聲。但不知是他的性格使然還是太過優秀使他總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他一直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沒有什麼朋友。畢業之後,他去了一家公司工作。
  • 劉津豪:你的人生不需要藉口
    今天是劉津豪陪伴您的第608天劉津豪:你的人生不需要藉口 1、有一種習慣,大家要想你的人生越混越好,必須要戒掉,這個習慣就是找藉口的毛病。
  • 來,畫一張你的人生曲線圖
    把不同年份的點相連,便得到一張你的人生軌跡圖。如果人生的長度是100年,實現目標的滿意值為100分的話,那這個坐標系也可以解釋為一個10000個小方格組成的正方形。 X軸起點可以是你的出生年份,原點即是起點;如果以世紀起點作原點,那人生第一個軌跡點就對應畫在相應年份處。麻煩之處在於,Y軸對應點(或稱高度值)如何確定?籠統地說,這個值也就是人生價值的「值」。
  • #薦號# 為什麼你一直沒有成就?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不敢!
    為什麼你一直沒有成就?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個很有逼格、有思想、有見地的公眾號,希望這些號可以給你勇氣和自信!ddqszhx✎學習靠智商,職場靠情商。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 衡量人是死是活的標準,太經典
    ●衡量人是死是活的標準,是看他有沒有激情。●一個人要成功,要麼組織一支團隊,要麼加入一支團隊。●學問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有用沒有用之分。●企業運營的三個板塊:人力資本、財物資本、時間資本。老闆必須是工程師思維,整體組合運營。●小老闆經營事,大老闆經營人。
  • 遵從你的內在權威,做出更有智慧的決定
    人類圖系統是一個很實用的工具,非常實際地指出我們可以如何活出自己內在的力量,發揮天賦才華實現人生使命。那到底關鍵的鑰匙在哪裡呢?
  • 十個問題幫你找到人生目標(雙語)
    Even if I didn’t think an article I wrote was good, they still knew it made me happy to write and that type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does wonders.這一問題在你尋找人生目標時是很重要的,看看你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