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所有文章均出自國家電投集團各單位人資部,內容圍繞HR系統(用友能源提供)應用、推廣等多方面進行闡述。具體包含:系統應用的前期、中期、後期大家對系統應用的小技巧、推廣技巧以及感受。所有內容均屬真實案例,僅供參考。
2015年是我踏出校園走向社會、走進國家電投的第一年,也是HR系統在集團公司內部正式上線使用的開端之年。HR和我一起走過了整整三年、1095個日夜。期間受過質疑、有過分歧、更想過放棄,但現在回頭看去,除了相信他會變好、變強的信念不斷支撐著我前行,真的沒有什麼可以讓我發自內心的堅持這麼長的時間了。作為一位HR的老管理員,下面我把工作上的一些心得和幾個典型案例與大家進行一下小小的分享。任何一套信息化系統的應用都離不開基礎數據的完善,可以說基礎數據完善的程度直接決定了系統應用的範圍;基礎數據的準確性直接決定了系統分析報表的真實性;基礎數據的是否及時更新更是直接決定了一套系統能走多遠。
不可否認人資口員工大多年齡偏大,並且作為一項需要大量數據積累的專業性工作,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長者都已經習慣並沿用著老舊的人員資料庫管理模式,對大多數人而言,HR系統的到來僅僅是單純的增加了工作量,甚至是無用功(信息化系統的成效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檢驗的)。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江西公司首先在二級單位本部增設了一名HR系統專職管理員,定期與不定期對系統數據進行檢查、上報籤字蓋章的紙質定報、編寫自定義報表快速核查系統數據準確性、編寫HR系統規範手冊、開展內部培訓班,同時也上收了所有三級單位管理員權限,真正實現點對點的、模塊與人員一一對應的管理體系,同時不斷向三級單位灌輸著系統數據是唯一,一切以系統數據為準的工作理念。
時間過去了3年,可以說HR系統已經成為了江西公司監督所屬單位的一個有效手段,並且在2018年江西公司定崗定編和工資改革工作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集團公司工資決算工作一年一次,也許很多兄弟單位的同事都體驗過滿懷喜悅的錄入完12個月的薪酬數據後,卻發現了期間某一個月的工資數據有所偏差而導致全年工資數據與實際發生數存在偏差,此時想到逐月的反結帳和繁瑣的發放步驟總是讓人頭疼不已。
解決思路與方案:
其實當我們使用過系統一段時間過後,我們會發現薪資發放中同一個月是可以有多個方案存在的,但薪酬模塊下的決算報表每月只有一個薪酬匯總數,此時我們似乎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報表中的任意月份薪酬匯總數都等於本月所有薪資方案發放數的總和。因此利用這一個系統計算的邏輯規律,哪怕我們錄入完了12個月的工資數據,而發現1月的數據有問題,我們也無需進行反結帳,只需要在1月新增一個薪資方案並通過數據補差的方式去實現匯總數據的調整,這樣不僅不會影響已校驗數據的準確性,同時也大大縮減了薪酬數據調整的時間。
相信每一次錄入薪酬數據都會讓大家的心情感到忐忑,當看到計算過後的總數與實際數據相吻合的那一剎那,激動的心情就好比當年解出一道數學難題時的興奮。因為我們可能都遇到過胸有成竹的確定了導入數據的準確性,但卻在薪資計算過後被打臉的不爭事實,而當面對幾百號人的工資數據,找出那個錯誤的所在就像大海撈針一般困難。
解決思路與方案:
其實導入數據只要在數據接口合計處驗證了準確性,一般在導入過程中是不會出現數據偏差的,因此計算過後出現薪酬合計數不準的現象多半是由於前一期薪酬數據帶入到下一期或是數據殘留所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從數據接口將員工工資表導出,並將每人的工資項目都賦「0」值後導入系統,以清空薪資發放數據,然後再進行最新一期的薪酬數據導入,便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上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