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自己的經歷:
我是今年3月辭職開始做自由職業者的,之前就是一名傳說中的新媒體操盤手,北漂七年間,成功幫甲方marketing部門花掉上千萬營銷費用。這些年的工作,和後期階段的一些事情讓我想明白了我想要的工作是什麼:
1,不打卡
2,兼容興趣愛好(這點對我真的很重要)
3,分配給生活的比例更大,哪怕掙的少點
4,一件靠自己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也必須有所犧牲,我願意且必須犧牲的東西是:
1,還不錯的穩定薪水
2,多年的網際網路從業經驗(換個行業從0開始)
綜上,以及身邊朋友的鼓勵,開始了我的自由職業者之路。同時也跟身邊認識的一些自由職業者,深入聊過不少。
我發現,大家其實對自由職業者,充滿了美好的印象:
清閒、舒適、不用早晚打卡,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想走就走,想玩就玩、還可以照顧家人、收入也過得去,壓力小,沒有人管……簡直就是夢想中的職業。
很遺憾的告訴大家,以上的印象,不能全部是錯的,但絕大多數都是是錯的,一條一條解釋:
這一條基本是真的,不得不說,對於我這類創意工作者,在固定時間早晚上下班真是一件非常違反人類創意和能力的規則,特別是最近南方梅雨連綿的時候,在家裡不用出門的感覺,實在是非常棒。
對於大多數自由職業者來說,工作任務和時間安排都很難做到可控,大多數的時候是閒的時候閒的要命,忙的時候也忙的半死。
初入行的時候,可能有很長時間都不一定能穩定接到任務,就是穩定之後,也同樣會遇到類似的問題。而且忙的時候,經常會好幾個任務一起來,然後都有固定的期限,你必須要截止日期到達之前,把任務完成。
像我現階段連續接了3個case,時時刻刻push項目,踩節點,工作強度不比以前加班時差到哪去。
沒人管是真的,但問題是你需要自己對自己負責。自由職業者需要self-control,所有的事情都要你自己去安排,並且承擔一切後果。要是你有嚴重的拖延症,那麼你會過得非常辛苦。
這點絕對是騙人的!!!!!!
自由職業者是個很沒有安全感的職業,工作任務和收入來源的不確定,會讓你承擔很大的壓力。因為只要一天沒工作,就沒有收入,一旦遇到生病或經濟問題、意外等情況,總是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這點要根據情況而定,有些全職媽媽,想一邊帶孩子做家務,一邊再做事情來賺錢,這點很難。因為一天在家務上花費5、6個小時太正常了,但問題是你還需要花時間去照顧孩子跟工作。
除非你目標明確、有超人般的毅力,前提還要搞定你的家人,否則想都別想。
我一個非常要好的閨蜜,自己是媽媽,跟人聯合創業做第三方callcentre營銷服務,每天只睡4~5個小時,飛奔於公司、客戶、家庭,同時還報了韓語課程班,我們都稱她馬欄山鐵娘子。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自由職業者的收入很不穩定,見過一年賺幾萬,也見一年幾百萬、幾千萬的。經常會遇到連續一段時間都沒什麼收入,然後一段時間忙的要死,收入豐厚。一定要準備一些應急的錢,來保證平時的日常花銷。
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有幾個基本要點,今天先談兩點:
1、高人一等的能力
自由職業都大都是靠能力或手藝接活,你必須要在某方面達到專業水平。
一個愛好者跟一個職業人士,要求的能力和衡量的標準完全不一樣。如果想靠愛好賺錢,第一件事需要提高某項愛好的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能力,最少能達到職業水平,然後才行。
舉個例子:我一個自由攝影師朋友,在北京有自己的工作室,專門接奢侈品、名貴跑車這類商業攝影工作,對接的客戶都是奧美等國際4A公司或者一線時尚品牌。這貨天天國際國內飛來飛去,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他發來Dior2016最新秀場硬照,過幾天,又看到他在華為最新發布會現場。(尼瑪!真想拉黑他!)
這哥們告訴我,愛好攝影,跟想做一個自由攝影師,火候相差巨大:一個愛好者停留在怎樣把一個照片拍好看,而一個職業者,把照片拍好看,只是基本功。除此之外,他還需要根據客戶的要求,拍成不同風格的照片,需要花時間跟客戶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對這件事情了解的更深入,要是拍物,就需要了解客戶想表達出什麼樣的主題或含義,背後的目的和出發點是什麼;要是拍人,就要把這個人的特質、習慣、和表現都拍出來。除此之外,還要做很多其它事情,這樣才能算得上專業。
2、好人脈(知名度)
對於一個自由職業者來說,有能力還不行,還必須要積累足夠的人脈,要有人為你的能力付費買單,這樣你才能生存下去。你的能力再強,沒人知道你也沒用。
除了可以在工作中不斷的擴大影響力,讓更多的人知道你,建立人脈。還可以利用一些網站來接活,對於設計師、程度員、翻譯這類有不少網站可以接到一些任務,
這麼說,你可能還是會覺得有點虛空。下面我們來說點實際的乾貨支招:
分享一些我個人的膚淺經驗,給想成為自由職業者的你。
第一步:先確定自己的學習主題,即確定自己當下該學什麼。
很多時候,方向並不是一下就能找到,而是需要不斷的嘗試,試了多了之後,才能慢慢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哪種方式有效果。
我的經驗是:
1)茫然無措時,以外部需求為主
如果你是步入職場1~3年的新人,其實並不需要去苦惱該學習什麼,因為,你會發現,什麼都要學。
在我接觸的職場新人中,有不會用搜尋引擎的、不會用word調整格式的、不會寫簡單的工作郵件的……
對於這個階段的朋友來說,最需要的是去達到工作崗位的基本要求,平穩通過從校園到職場的過渡期。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工作3年之後,選擇跨行業、跨崗位求職,入職之後,也需要重新學習崗位所要求的各項知識、技能。
在工作三年後,我選擇從公關營銷行業進入新媒體運營行業。職業轉換期間,投入了大量精力去學習文案撰寫、活動策劃知識。
對於資深的運營人士來說,這些只是基礎。但對我來說,這是全新的挑戰,是進入新行業的入場券,時至今日,我還在不斷學習專業知識。
2)心有定見時,以內部需求為主
按照生涯規劃的觀點,這個階段職場人已經度過「生存期」,即將進入「發展期」。也就是不用再為餬口而工作,開始有能力有意識開始籌劃自己的事業,按照內心意願制定職業發展路徑。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專心傾聽內心的聲音,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未來的目標,來確定去學習什麼內容。
先講一個有關我的、年代久遠的小故事。
讀書時,我是一個很「害怕」數學的人。
高中時,我的其他科目都能保證在優良水平。唯獨數學,經常陷入不及格水平。
為此,我投入了很多精力去學習數學,整個高三,我都是不屈不撓的與數學做鬥爭。
結果,高考時我的數學仍然沒有及格,我仍然記得分數:80分。
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這段經歷沉澱於心,多年以後,我通過MBTI測評確定自己是ESFP 表演者型特質,我拿到了測評結果,對照自己的過往的經歷,漸漸弄清楚:
我的優勢:
1. 對人/事物觀察敏銳。能夠清楚地看到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且能夠敏捷地抓住機會。
2. 思維及行動反應敏捷、活躍,擅長隨機應變。能夠很快發現突然出現的實際問題,並靈活、勇敢而機智地解決問題。需要的時候,不會害怕冒險或者立即採取應急行動。
3. 不墨守成規。
4. 尤為擅長使用工具和演奏樂器,這些東西可以被我實際操作而且要求有一定的精確度。
我的弱點:
1. 因為喜歡面對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我不能一直遵守已建立的規則,有時會逃避約束或計劃。
2. 有時會在沒有認真考慮的情況下就行動。
我也終於明白了,我是不適合去學數學的,所以我學的痛苦不堪,而且學不好。
我們的個人特質,一部分趨於穩定的,這是我們人格的構成基礎。另一部分是不斷變化的,蘊含各種可能性,指向未來。這時候該做的,是持續探索,弄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選擇哪些自己有天賦和優勢的主題去學習,儘量避開自己的劣勢科目。
你的老闆會教導你:「勤能補拙,只要肯吃苦,什麼工作都能做好。」這也沒錯,關鍵是,你要不要做這種人。
那麼, 如何確定自己的特質?
最簡單的方法是去做測評,常見的測評有MBTI、霍蘭德職業傾向、九型人格、DISC、蓋洛普優勢測量。把各個測評結果,綜合對比,再結合自己的過往的工作、學習經歷,就能大概確定自己的個性、特質、優勢,進而為選擇學習主題做參考。
比如,我的MBTI測評結果是ESFP 表演者型,選擇去學習營銷策劃、寫作、平面設計這些偏感性的內容,會學的比較快,內心也不會抗拒。而如果去學習財務、會計之類的內容,就會非常吃力,負能量爆棚。
第二步:確定方向後,下血本鑽進去。
還是拿自己為例:5年網際網路,包括3年公關策劃,1年文案,1年產品運營,
我目前的階段:
對業務對產品開始有更深理解,可以順暢與其他業務部門及產品對話無障礙,開始可以有效思考一些策略層面的事情。至少對於某項專業技能已經可以專精,同時執行力強大,可以在某一領域內帶來別人無法做到的產出。開始有能力對關鍵數據指標負責,開始可以帶領團隊完成產出。
我的主要障礙:
領導力,策略思考能力,管理能力,對業務流程,對不同產品形態的理解。
提升方向:
不局限於自己的工作,多體驗多分析相似的甚至不同類型的產品,多接觸不同類型的用戶,尤其是很多小眾的奇葩的用戶,努力讓自己對於用戶有更深的理解;
學習更多站在業務層面甚至行業層面去思考去分析判斷,試著想清楚一個行業的邏輯、同一行業下不同業務的切入點有何差異,是什麼帶來了這種差異,在這個過程中培養策略意識;
找到自己的特長點,聚焦去積累,直到可以因為某一點或某些事而被大家刮目相看;
第三步:經營自己的獨立人脈
其實,建立獨立的人脈也沒有那麼困難,通常只要你能合群,人們就會與你進行最低限度的交易和合作。比如,有很多我的潛在客戶,雖然因為一些原因,暫時跟我沒有產生合作關係,但如果遇到一些他們遇到營銷推廣問題,我會很熱心幫助他們。
但是,前提是你沒把我一昧地當成免費諮詢師和提款機,不珍惜別人時間的人,永遠別想獲得別人的真心對待,只有先投入,才會有產出。
比如,你認識王石,是不是就可以隨時請他出席活動,或者要求他為你買的萬科的房子打折呢?你的父母是領導,你是不是就可以讓他們的下屬為你做任何事情呢?
當然,人脈當用還是得用。有人甚至說,人脈好像雨水,不用也就過去了。以下有一些使用人脈的規則供大家參考:
1、使用人脈應該注意要適當回報,有些人從不幫人,但是要人幫助的時候就讓人挺尷尬的。人情講究來往,不能一味索取,也不能過度不平衡地使用人脈。
2、使用人脈的時候要注意留下一定的空間,即使是朋友,也沒有幫助你的絕對義務。因此我們應讓別人在方便或者不很麻煩的情況下幫助我們,這是一個禮儀,也是一個合理得到幫助的訣竅。
3、要注意平時沒有利害關係時的交往與助人,這樣我們就有了在必要之時支取人脈的自然條件,甚至有點兒事情人家要爭著幫你點兒忙。所謂「有者不難,難者沒有」的道理就在這裡。
4、使用人脈要心懷感恩,即使以前你幫過別人,也永遠要用感恩的心去對待你的人脈。
5、體諒朋友的難處,如果一時半會兒朋友幫不上你,也要安然對待,還要感謝別人。長此以往,累積得到幫助的態勢,別人才覺得以後應該特別幫你一回。
好了今天就講這麼多,最後給你一句忠告,
熬夜鳥,一定要把壞習慣改掉!
包括我自己!
寧可早起也別熬夜!
早起的女人們,
已經贏走了全世界。
猜你喜歡:
如何打造生活的儀式感
小女孩的自我覺醒
「壞孩子」也可以有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