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Hall專欄:突破盲點,你需要一面鏡子

2021-02-09 邁士頓教練商學院


Dr. Michael Hall

Dr. Michael Hall是世界頂級的教練大師。他是全球知名的Meta-Coaching Foundation(MCF)的創始人。他開發的七大教練技巧和眾多教練模式,以及完整的理論框架使教練迅速有效的幫助對方發揮他的潛能。

突破盲點,你需要一面鏡子

今天我們來分享一篇有關於盲點的文章。好啦,我承認,我寫了這問題,不是因為我需要,而是因為我就是愛問會引發強烈回應的問題,不管那是吃驚,驚訝或是投入或對質的回應。當你讀到這問題時,你會如何回應呢?

你也許會這樣說:「當然,我不知道我的盲點!我如果知道,那怎麼會叫盲點呢!這就是一個愚蠢的問題!」

或者你這樣說:「沒有,我沒想過這問題,我很好奇我的盲點在哪?」

或者是:「是的,我知道我的盲點並在處理它們!」

作為一名Meta教練,其中一個任務就是幫助客戶發現,指認,揭露,反射,並讓客戶面對他的盲點。這就是對質會話的主要目的。客戶幾乎不會出來說:「我有這些盲點,我需要你幫我揭露出來,然後讓我可以處理它們。這樣我就不會被蒙蔽,讓它破壞我自己最好的意圖。」

其實,當你湊巧指認出客戶的盲點時,他們通常會否認。為何?因為他們已經被蒙蔽。他們不知道它的存在。甚至是,客戶一點也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然而我們都有盲點。

每個人都會有某方面的盲點。沒有人能完全自我察覺他們不不自知的一面。

其實,在Meta教練的自我實現心理學與意義表現軸裡,你會發現,盲點隱藏於你的實力之下,尤其是提供你優勢和核心能力的處事模式實力。這是因為每一個處事模式不但告訴你所要注意的,要看的,要聚焦的,要偵測的,它也告訴你所要刪除的、不要看的、要被蒙蔽的(以便於專注,但也會忽視某些東西,這就是所謂的盲點)。

為什麼處理盲點在教練裡是那麼重要呢?

因為,經過一段時間,一旦你常常感到沒有成就感,處處都被卡住,總有一個不能完成目標或志願的模式,不管多努力,你就是無法把一些偉大的想法或原則置入身體記憶,並轉成實際技能,當你有這些感受的時候,你可能是跟自己的某一個盲點作掙扎鬥爭。

你被什麼蒙蔽了麼?或許是一些最高框架,它們限制了你意識以外的假設。在盲區的底層,通常是那些他所遇到的,對別人如何跟他相處的體驗,對別人在說什麼和回應什麼。我有認識一些企業教練收高額費用,只做這一層次的觀查和提供回饋。這神奇的回饋救了客戶,相當於給了他一面鏡子,讓他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

當然,要看到自己,你跟他都要開放地面對回饋,願意考慮回饋,並擁有一個框架有關你看不到自己的一面,通常是大家看得一清二楚的框架。

另一層次會是信念框架,那框架是一個人可能會有的,你我也可能會有,我們也可能不會察覺到的。這就是為何你我或任何一個人當教練的,一定要有一個教練。你有嗎?你有從同學中找到老友教練嗎?如果你有,那就趕快做!今天就做。

有關於被問到信念問題「你對那個有甚麼信念?如果那是真的,它對你意味著甚麼?」跟自己問這個問題,當你有建立這個紀律,它會成為一個強有裡的自我教練工具,跟被另一個人問你這偉大大成問題是不一樣的。在對的方向,在對的時間裡,在當你是開放與好奇狀態時問這問題,會突然間把所有一般面具與常用姿態一一的剝光,然後發現自己赤裸裸出現在自己的框架。

但是那些真正意識外和在生活層次的盲點框架呢?那些只會在意識邊緣輕輕顯示和甚至在最突出時刻出現更多的衝突框架呢?要如何意識到那些框架呢?

你已經知道如何做!這就是為何你的鏡子,問大成問題和創造一個熔爐環境讓你帶客戶到生命中最深層最高的真實。這就是為何你要做熔爐模式。這就是為何你要探索矩陣。

現在有一個可以讓你去促進面對盲點的新大成狀態模式-那些一直在同一個議題上轉了好幾年甚至好幾十年的盲點。我最近用了這模式,不是故意的,是當我在臺灣做大成教練示範時。

我已經寫好當時的過程和對話。這周我會把它放在大成教練網頁的VIP章節裡。如果你是一個有執照的大成教練(也就是在效期裡),那麼你可以用你的身份和密碼,到網站去索取。

(順帶一提,這是大成教練網頁新的功能。讓我們可以提供有執照大成教練們更多的服務和提供會員更多的價值。我今年的目標是每一個月在這網頁交出類似的文章)

邁士頓 · 教練專欄 | 原創教練文章

特別鳴謝 :本期Michael Hall專欄文章由廣州嘉悅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提供。
欄目說明 :本欄目主要聚焦於教練原創文章的發布,歡迎教練向我們投稿。
投稿熱線:400-8313519、18917928688(Ales)
投稿郵箱:alesding@intmilestone.com

點擊 ︾下方「閱讀原文查看Dr. Michael Hall的課程

相關焦點

  • 【教練】Michael Hall:突破盲點,你需要一面「鏡子」!
    好啦,我承認,我寫了這問題,不是因為我需要,而是因為我就是愛問會引發強烈回應的問題,不管我將收到吃驚,驚訝或是投入或對質的回應。當你讀到這問題時,你會如何回應呢?你也許會這樣說:「當然,我不知道我的盲點!我如果知道,那怎麼會叫盲點呢!這就是一個愚蠢的問題!」或者你這樣說:「沒有,我沒想過這問題,我很好奇我的盲點在哪?」
  • 你看不見的性格盲點,正在毀掉你
    或許,我們也存在這樣的認知盲點,既誤解了相處,也誤解了自己……泰戈爾說,你看不見真正的自己,你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影子。想要看到完整的自我,我們需要一個鏡子一樣的工具。這個工具,可以是寫日記做冥想等自我反思,可以是類似上述的理論書籍,也可以是專業的心理學自測量表。我們聯合壹點靈,為你推薦【性格盲點測試】。
  • 內心強大的人,都敢於突破盲點象限
    有了鈍感力之後,你能夠非常正確地去面對嫉妒和諷刺。很多人經常會被朋友或者同事嫉妒、中傷、刁難。不要聽到不中聽的話,就如臨大敵,而要仔細地思考對方所說的原因,體察對方的心情,擁有心胸廣闊的鈍感力。這在我們講的課程當中,叫做盲點象限。我們人生當中有一塊兒是你自己不知道,但是別人能看到盲點的象限。那麼,當別人給你翻開盲點象限的時候,有的人就會覺得特別不舒服。那麼這時候你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你的盲點象限就變得特別重要。如果一個太過敏感的人被人揭示了盲點就生氣,那誰還跟你說啊?對吧?那你的盲點變得越來越多,沒人給你解釋。
  • 總是遇渣的女人:不是你瞎,是被「性格盲點」蒙蔽
    你的性格盲點,正在成為你的絆腳石 日常工作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困惑?▷為什麼我覺得自己很愛對方,卻並沒有換來同等的愛? 實際上,這些都與我們的自我認知偏差有關,心理學上稱為「性格盲點」。 早在17世紀,法國物理學家馬裡奧特就發現了人類眼球上的盲點。在我們的視網膜上,存在一部分沒有感光細胞的區域,當物體的影像落在這個區域中時,不會觸發我們的視覺反應。雖然它就在你的面前,但你卻一點也察覺不到它。
  • 克利夫頓前10優勢解讀,優勢裡藏著盲點
    應用:工作可以找需要解決問題的角色。盲點:會更多關注自己缺點的嚴厲自我批評者,需要將精力轉移到做事解決問題中。可能給別人的感覺是看到的都是別人的不足,需要表達對別人的讚揚。【責任】【交往】理解:建立親密關係。自身體現:只會和小部分人建立深厚的友誼,順其自然不會刻意維護。自我感覺交往能力不強,可能是溝通才幹弱的原因。
  • 和town hall有什麼區別?
    all hands meeting和town hall meeting有重疊的部分,但town hall meeting側重的是提問並回答,可以是所有人參加,但並不一定要所有人,而all hands meeting就是要所有人,可以有提問的環節,但也可以是單方面挨罵。
  • 觀人術:這3個思維盲點,害苦了多少人,希望你沒有
    大多數的人之所以一塌糊塗,多數情況下也是因為思維盲點太多,考慮問題看起來考慮到很充分,實際上破綻百出,稍微遇到點突發狀況,就只能唉聲嘆氣,無力回天,正如以下的這三個思維的盲點,可以講是坑了很多的人,所以如果我們可以提前的知道,並且防備,那麼被坑的可能就會少很多。
  • 破解人生角色的各種困局,你需要心智升級
    你怎樣定義問題,你就會採取怎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當你把孩子磨蹭著不做作業歸因於「孩子的不懂事與自己的缺乏管教」,你就會繼續採用強力鎮壓的方式來應對,可親子關係的惡性循環也就此開啟。當你把職場遇到天花板歸因於「老闆過於可惡以及大環境不好」,你除了發幾句牢騷、暴食幾頓火鍋外就沒了動靜,原地踏步也是必然。
  • 職場小故事(三)——用一生磨一面鏡子
  • 【督導專欄】因人廢言
    我:「那是什麼原因讓你現在聽到就在意了呢?」 王總:「因為你也這樣說了啊,既然你也這樣說了, 那就表示真的需要注意了。」我:「我想確認一下,你的意思是說,會不會在意這件事情的原因,是因為誰告訴了你,而不一定是這個行為本身嗎?」王總:「你這樣一說……好像是這樣,好像有一點哦,主要是因為你跟我說了,讓我覺得好像事情真的很嚴重。」
  • 傅盛:創業的兩個盲點,就能導致整個事情崩塌
    在這個收斂性問題下,又給你提供人力、財務、公司構架。雖然沒有推廣費用,但不需要擔心人員工資,不需要擔心很多讓你游離於產品之外的事情。只需安安心心做產品經理。正好機會來了,它變得很大。 後來,我越來越覺得,把一個問題變收斂,是很困難的一種狀態。最近我在讀一本書,叫《愛因斯坦傳》。雖然那是個物理學的盛世時代,但愛因斯坦為什麼能在那麼多人情況下脫穎而出呢?
  • 年輕人要往高處走,該怎麼突破一成不變的朋友圈?
    而一旦知識結構固化了,你所處的階層就固化了。想要突破階層固化,你可以關注財經第一自媒體吳曉波頻道,沒什麼別的,除了不斷前行的勇氣和知識。吳曉波每周視頻的乾貨解析如果樂於共享,在這裡你會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吳曉波頻道在全國各地都建立了書友會,每周舉辦讀書分享、觀影講座等活動。
  • 【專欄】她憑什麼獲得月薪3萬六的高薪職位?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石樂琦的求職經歷讓人讚嘆不已——36小時不眠狀態下接受面試仍然平靜、擊敗千位競爭者、入職月薪3.6萬元。其實,在求職路上一馬平川的石樂琦並非「學霸」型人物。16歲起做15份工作,她的這份經歷看似簡單,卻足以給求職者樹起一面自我對照的鏡子。大學三年不實習、大四「空巢」求實習,眾多學子的焦慮現象與求職中頗具大將風範的石樂琦形成鮮明對比。
  • 心語|突破「玻璃板」,引爆你的「小宇宙」!
    突破心理定位的第一步就是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理定位,客觀地進行自我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品質。毛澤東有句詩寫道:「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裡。」我們感慨的絕不僅是主席的豪邁,而且是偉人不被現實制約的自我心理定位。
  • 所有的一面之詞都值得深思
    所有的一面之詞都值得深思首先,我個人不喜歡聽Hardstyle,不粉獵頭,我的朋友們可以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