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心理定位的第一步就是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理定位,客觀地進行自我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品質。毛澤東有句詩寫道:「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裡。」我們感慨的絕不僅是主席的豪邁,而且是偉人不被現實制約的自我心理定位。其實,被「玻璃板」制約著的人心裡也會有若干個夢想,不過只是放在嘴邊說說的夢想而已,缺乏行動,而行動來自認知;突破「玻璃板」制約的人,對未來有清晰的願景。夢想和願景的區別是:自己相信嗎?。
很多人擅長做夢;而有些人卻每天都努力朝向自己內心的願景,因為他們知道努力越多距離願景就越近。想到和最後的實現、真正得到之間的差距是做到。
兩名高三學生同樣立志要考進全國名校。A學生要求自己按時完成老師留下的背誦作業;B學生要求自己不僅要完成背誦作業,而且要把所有背誦的作業都默寫正確。
兩名青年同樣懷揣志向。A青年每天看電視、打遊戲、逛街、上網聊天,娛樂活動一樣也不少,只在每天晚上睡覺前靠在被窩裡看半小時書,而且常常是書還沒看完一頁人已經睡著了;B青年每天除了吃飯、喝水、睡覺之外,全部時間都用在讀書、學習上。
兩位朋友同樣在做銷售,都有成為金牌銷售員的夢想。A朋友每天不斷地被客戶拒絕,他每天都給自己打氣「繼續努力」,然後重蹈前一天的覆轍;B朋友也每天不斷地被客戶拒絕,他也每天給自己打氣「繼續努力」,同時,他還每天研究客戶拒絕自己的原因,通過網絡學習銷售經驗,晚上休息前給自己定下明確的任務:明天需要做哪些改變。
如果把突破心理高度理解為明確方向、目標,怎麼做就相當於怎麼實現目標。無數勵志故事告訴我們,實現目標必須憑藉兩樣東西:第一是長久堅持的意志力;第二是尋找好方法,不斷調整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