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說的是什麼?

2021-03-01 達梵天文化

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了什麼?六十耳順,看透了什麼?七十從心所欲,應該怎樣去做?

立身就是確立自己的品格和修養,它應包括:思想的修養,道德的涵養,能力的培養三個方面。自強是立身之本,別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父母的資助上,寄托在別人的幫助上,那都是軟弱的表現。立身是對每個人立足於社會最起碼的要求。

 

立業就是確立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三十的人應該有比較固定的職業了。從事每項事業都要有本領,按現代話講就是有一技之長,這是為生的必備。

 

立家就是應該有了自己的家庭,當今社會激烈競爭,推遲了年輕人組建家庭的時間,但我還認為三十歲立家已經不早了。

 

三十而立是對年輕人的起碼要求,可現實卻和我們的期望有很大的距離,這當然和國人對孩子的溺愛及就業壓力有關,這也是中國特色吧!
 

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離不開社會,社會越進步,人們對社會的依賴度就會越高。四十歲的人,不再年輕,生活的經歷多少磨去了些激情,多了沉穩,挫折讓他明白了,人和社會的關係就是個體和群體的關係,個體是群體中的一分子,個體左右不了群體。

 

所謂成長是內心在歷練中的逐漸強大,所謂人生的歸位是把外在的東西變成內心的能量。有理想,想是應該,但關鍵在打理,去實踐;有願望也可以,關鍵在於切合實際;有作為,關鍵在適度。

首先,他必須做好自己的工作,這不單是生存的需要,也是為社會所做的貢獻,這是你必須盡到的社會責任。只有每個社會成員的辛勤工作,才換來整個社會的進步。

 

其次,四十歲的人,其父母年齡都大了,做為四十歲的人,必須承擔起贍養老人的家庭責任,盡心盡力儘早去盡孝。

還有,四十歲的人,子女都處在學習階段,培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既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為社會延續和發展所應盡的社會責任。

三十歲時,大多數人的人生軌跡是曲折的,是跳躍式地上升,四十歲的人生軌跡到了高峰,五十歲的人生軌跡就相對平穩了。如無特殊情況,很難再出現大的波動了。五十歲的人,走過人生的大半,他們正處於人生最清醒的階段,他絕不會埋怨上天不公,而是默默接受已有的現實。

 

經過二十多年的打拼,有了事業,無論他從事的職業是什麼,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在專業水平、技術水平、還是經驗、決策能力以及個人修養等諸方面都達到自己人生中的相當高的水準,可以說具有了一定的實力;再者,經過二十幾年的磨練、有了豐富的閱歷,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五十歲的人,還沒到退休年齡,但也不是遙不可及,這時,都會想到要繼續工作十年,還要盡到社會責任。五十歲的人,其父母都年邁了,時常為老人繁雜、瑣碎的生活雜事去奔波,因為他們還要盡到家庭責任。

 

人生就是三個時期:從出生到走向社會之前,是學習各種知識,學習本領,我稱之為生長期;二十歲左右工作到退休,這四十年左右是工作階段,為社會做貢獻,為家庭做貢獻,贍養老人,撫養子女,我稱之為貢獻期。從退休起,從以社會角色為主轉到以家庭角色為主,享受養老金,享受子女的撫養,我稱之為收穫期。

 

生命,生命是有生才有命,生決定和影響著生命,所以六十歲的人,好好生活是最重要的。健康快樂地生活,不但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也是對社會一種貢獻,起碼可以減少醫藥資源的消耗。

 

在工作時,從事事業中的角色,決定了自己的社會地位;退休了,相應的角色也變化了,從以社會角色為主,轉變成以家庭角色為主了,相應地把原有的角色還給了社會,例如,你工作時是什麼處長、科長、主任、工程師、教師、醫生……退休了,就一個稱呼:退休人員。

 

對外界,沒什麼抱怨了,養老金多少不計較,孩子是否常來不在乎,對物質生活沒過高要求,能吃好就行,房子不在大小,夠住就可以,對自己,有興趣的事,就去做,對別人的看法不顧忌,對身體的衰老不驚慌,對死亡不恐懼,一切順其自然。

 

面對生活各種遭遇都坦然面對,遇到高興的事,不過度興奮,遇到悲傷的事,要儘快擺脫傷感,不管是遇見什麼事,都是保持從容安定的心理狀態。

 

從心所欲並不是什麼也不管,要不逾矩,要合乎規矩,對哪些事要合乎規矩呢?我認為就是三個字:情理法。

※ 達梵天是吉祥文化主題結緣平臺:

通過易經測算命理,運用佛學因果改變命運,利用數字能量轉運助運,催旺桃花、招財旺運、擋小人官非、促人緣口才、增強異性緣。知命改運,轉運助運,盡在達梵天!

相關焦點

  • 人過五十,再善良,也莫管兩人!
    人們常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過五十歲後,走過了半生,到了知天命的年齡,能夠看清了人情世故,也能夠明白了自己究竟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了,所以要知道,身邊有些人是否能夠深交,還是需要去遠離,理清了這些關係,下半場人生才能活得越來越好。
  • 三十而立,立的到底是什麼
    可人生對錯要怎麼論,你說是對的,也許是錯的,你說是錯的,掙扎的意義又是什麼。我只知道,無論對錯,我們都要走下去,沒有走過,對錯要從何而論?  有時去走,似乎毫無意義,但就是因為走過,而在我們的生命中,鮮活。  有時就是想走,想看看,想體驗,它獨特的樣子。因為這樣不一樣的體驗,充斥著我們的人生,才顯得自己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我有的,你沒有,我享受過的,你無法竊取。
  • 「三十而立」,原來是這個意思
    開年時,作家韓寒發的一條微博,讓無數80後都炸開了鍋:「剛才有人對我說,從此以後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20多歲的80後了。我一想,真的是。」 調侃之餘字字扎心啊,今年最小的89後也滿三十周歲,進入而立之年了。 大家現在一說到三十而立,幾乎都會解讀為成家立業,事業有成,有房有車。
  • 下等人認命,中等人搏命,上等人知命
    什麼是認命?就是失敗過幾次,就丟掉自己的鬥志,陷入絕望的深淵,人生也就此垮掉。古人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命從來不對誰寬容。那些看起來輕鬆快樂的人,都是一步步艱難地走過來的。沒什麼天賜的幸運,好命都是自己給的。你若認命,誰也不能替你堅強。
  • 四十歲的女人重新開始工作能幹什麼?
    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麼,你可以觀察一下,四十歲的女人,一般在做什麼。只要你下定決心,想要出去工作,告訴你老公其實你本來也是很能幹的,只是為了家庭放棄了,現在,不再被家庭拖累,我也可以掙錢養活自己,給孩子做個榜樣。去超市年紀也不大,說實話,四十歲在超市工作年紀真不大,大家都是出來打工,靠勞動吃飯,又不是靠年齡吃飯。
  • 目前有許多四十多歲的人還在四處找工作,這是什麼原因?分析一下
    在當前社會上,確實有許多四十多歲的人,還在四處找工作,這是什麼原因呢?問題看似很簡單,其實反映出一種深層次的社會現狀。
  • 蘇州:有人三十而立,有人三十而已
    深度君一直來都還覺得自己是個年輕人沒想到猛然回首才發現最大的90後已經在今年正式邁入而立之年91年、92年出生的小夥伴們也向著三十大關齊頭並進三十歲往往伴隨著焦慮和不安人們在拼搏和安逸的選擇中掙扎不知不覺間髮際線仿佛也後移了一些⋯⋯2020,那些生活在蘇州的年輕人究竟是「三十而立
  • 逆天改命,你能做些什麼?
    天命很重要,但被系統講述的又很少,我今天「勉為其難」,試試講三點。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底是什麼意思?迄今最好的解讀!
    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儘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生氣,心裡依然平靜。胡適說:耳順是能容忍「逆耳」之言,聽「逆言」不覺得「逆耳」。人到了這個歲數,不管聽到什麼言論,遇到什麼坎坷曲折,都能做到不激動,而冷靜地進行思考,使自己的情緒順應客觀環境,順應事物規律,學會不暴躁,不氣餒,不悲傷,不退縮,達到寵辱不驚,始終如一的境地。
  • i Radio | 二十不惑,青春記憶
    近期《二十不惑》在上線之後橫掃各大熱搜榜單,不僅是和劇情有關,更多的則是因為這部影視劇拍出了四位"菜鳥"女生在踏入社會之後,對生活的疑惑以及在人生的轉角路口做出的不同選擇。對於大多數已經成為"老油條"的職場人士來說,回想到自己的20歲,最重要的、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其實並不是什麼刻骨銘心的愛情,反而是那段青蔥歲月中的奮鬥往事。
  • 胡因夢:人活著不只是為了謀生,而是要達成天命的實現
    而這些形成,都讓我們帶著覺知去觀察它背後的意義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沒有一件事是沒有意義和目的的,當我們這樣去不斷的、延續性的觀照和觀察時,就能看出這個宇宙的一個綿密的網際網絡,看出意識和意識之間的互相連接。這是一個「網際網路」,這個網際網路裡有很多很多的奧秘。
  • 看完這部電影才知道,原來「三十而立」是道偽命題
    文章上說,女人想要維繫家庭和事業的平衡,幾乎不太可能。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你能做到事業上宏觀微觀全把控,那麼在家庭生活裡,你必然就無法親力親為。家庭和事業本身就是一道矛盾選項,尤其是對女人而言,你每天徵戰沙場,強大的競爭壓力和憂患意識已經將你壓的無法喘息,你哪還有時間精力去處理家庭瑣事?
  • 對話 frog 創始人 Esslinger:一五一十,回顧五十
    五十年前,德國黑森林,一位年輕設計師在父母的小車庫中成立了一家設計工作室,為無數創新設計經典埋下伏筆。五十年後的今天,當時的這位年輕人、frog 創始人 Hartmut Esslinger,與其妻子、公司第一任 CEO Patricia Roller 重返我們的工作室,對話 frog 總裁 Andy Zimmerman,共同回顧我們逐步從一個小車庫中的工作室發展為 21 世紀全球創新設計領軍企業的傳奇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