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寫作?因為寫作可以幫助思考,深度思考。我們所處的行業是科技行業,各位同仁,我們進入的這個行業很辛苦,大家都挺不容易的。有位政府領導問我,是不是可以介紹他們孩子進公司,希望能進核心部門,這樣比較有前景,但是工作不要太累,朝九晚五,工資可以少拿點,別人1萬,他家孩子6000就行。我笑了笑,不太可能,因為這個行業追求高速的創新和深度的卓越,希望你拿1萬,甚至你不停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拿2萬、3萬。。。,而不是慢慢地工作。這是行業本質,狼性才能存活,聽起來很殘酷,但是事實,所以只有我們不斷加強自己的能力,確保自己不被行業淘汰才是正道,與君共勉。
回到主題。我一直對建公眾號這個想法有所排斥,一是自己訂閱了很多公眾號,但是發現推送的文章大多雷同,原創的不多,且文章很長,基本上每天也不會看多少;二是自己曾經在報社短暫工作,內心感覺公眾號的模式類似傳統媒體,自上向下對讀者俯視,我不喜歡這種模式,所以一直以來在自己的書、文章裡留下的都是微信號,而不是公眾號。
為什麼想法會有改變呢?一件事情讓我對事物的發展認知有所改變。一位老師的孩子,英國留學回來後進入我所在的公司,編碼一段時間後出現了對於未來職業發展的迷茫,我建議他和自己的父親聊聊,畢竟是過來人,又是成功的生意人,應該可以給出一些意見。他父親給的建議是:人生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你的很多決定,不應該源於自己的衝動,而是等待自身的成熟、外部環境的變化,等時機成熟時,你自然就有了下一步規劃和行動。我琢磨了一下他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往往遵循著發展規律的人更容易成功,衝動之下去做的,未必能夠圓滿。過去我不願意立公眾號,除了對其模式存在異議以外,更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寫作作品不多、質量也不夠好,且我所寫的文章都可以在自己的書裡、IBM開發者論壇、InfoQ等發布,沒有必要自己專門開專欄,但是隨著自己寫作的不斷積累,寫的東西越來越多,生活的感悟也越來越多,這時候,我發現一些作品沒有地方可以發布了。技術以外的自然首當其衝出現矛盾,技術以內的,編輯認為書、文章裡面儘量不要包含於技術無關的故事、段子、圖片,這一點我是有個人想法的,我認為脫離了實際生活的技術,蒼白而無力,讀起來比較教條,大量的文字也會很容易讓人產生閱讀疲勞。既然這樣,分歧就產生了,然後就萌生了自己構建一個屬於自己平臺的想法。
既然決定建公眾號,我就會盡全力把它做好,需要給自己立些規矩:
1. 每天發一文,固定10點發布,一定是自己或者朋友們的原創作品;
2. 每篇文章控制在2000字以內,大多數情況下會控制在1000字以內;
3. 文章內容一般以技術為主,輔以對於生活的理解、旅行遊記等個人隨筆,偶爾也來個朗誦;
4. 大家可以留言,也可以通過微信和我聯繫,提出意見;
5. 大家可以約稿,希望我寫什麼內容,只要不是涉及政治、宗教、我的工作內容的,都可以;
6. 歡迎投稿,我可以從自己的私房錢裡拿出一些給大家做稿費;
7. 每天文章末尾預報下一篇文章標題;
8. 我只是愛看書,並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文字功底不好,我會盡力提升自己,也請讀者見諒,多提意見。
開場白不知道寫得好不好,大家多提意見,我先預報下一篇文章標題:從《人民的名義》看技術管理能力(上),明天晚上10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