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在職人士上街遊行抗議收入過低。(圖片來源:埃菲通訊社)
西班牙男女不平等現象嚴重,在薪酬差距上就已體現出來。目前,西班牙在職女性人均稅前年薪為20131歐元,而男性稅前年薪則為25924歐元。
如果不考慮性別差異,西班牙最常見的稅後年薪不到16500歐元,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水平,也是受到了個人所得稅(Impuesto sobre la Renta de las Personas Físicas,簡寫:IRPF)最高邊際稅率的影響所致(根據現行的個稅法規為45%,在某些自治區如加泰隆尼亞最高邊際稅率高達50%),這些人需要支付大量的個稅——這也是為何社工黨政府要調高個稅起徵點的原因(點擊藍色字體參考:《西班牙個稅大改革!數百萬低收入人士將受益,每年少交稅好幾百歐元!》)。
如果從自治區範圍來看,人均稅前年薪最高的地區當屬巴斯克自治區,達到了27480歐元;其次是馬德裡自治區26330歐元以及納瓦拉的25468歐元。而人均稅前年薪最低的自治區是埃斯特雷馬杜拉自治區的19475歐元、加納利群島自治區的19749歐元、卡斯蒂利亞拉曼恰的20826歐元。
西班牙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在西班牙有45.7%的人每年的稅後收入還達不到法定最低薪水的兩倍,僅屬於「溫飽型收入」。
如果從職業分布來看,高薪職業集中在能源、通訊、信息工程、財務會計等行業,而西班牙容納就業人員較多的酒店業、餐飲業和旅遊業,其薪水普遍偏低。
不少資深在職人員認為,西班牙人均收入過低是從經濟危機開始的,在之前雖然旅遊業、餐飲業、酒店業等行業雖然薪資也不高,但就業崗位充足。不少年輕人在度假季期間臨時打工幾個月,賺的工資和小費可以頂得上現在一年的工資。而經濟危機開始後,企業裁員和工資下調逐漸成了常態,這種常態長期毒化勞動力市場,即便在經濟不斷復甦的最近兩年,這種現象也是有增無減,造成了現在西班牙社會的畸形:經濟不斷復甦,但工作還是難找、薪水還是很低,臨時合同工和兼職員工幾乎沒有任何保障。
一位在華人高檔餐廳工作的哥倫比亞年輕人對媒體表示,中國老闆每月支付給他1200歐元薪水,保險金也是老闆按照合同合法繳納,並且每月都有不菲的小費。
「我這種情況已經算不錯的了,我的一些哥倫比亞同胞也有在馬德裡中餐廳打工的,他們中的多數月薪不足1000歐元。」這位哥倫比亞年輕人無奈地說道。
雖然前段時間,工會與僱主協會在政府的撮合下,達成了最低工資的調高(調高至1000歐元,每年以14個月的形式支付,俗稱:雙薪),但事實上,不按照法律僱傭員工的現象依舊普遍存在。
有一些在職人士表示,這不僅僅是僱主的問題,有些僱員為了急於找工作,故意拉低行業薪水。明明是月薪1000歐元的工作,這些人「明目張胆」地向僱主表示:900歐元也願意幹!另一方面,不少僱主也在暗示一些求職者,如果願意「降薪屈就」,就提供一份工作。
顯然,當下西班牙勞動力市場不見好轉,其破壞力來自僱傭雙方,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
(轉載請註明出處:《歐洲時報》西班牙版 西聞:Spain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