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主動學習的天性,但傳統的管理模式卻壓抑了這種天性,把一個個有潛力的人變成了平庸的螺絲釘,進而也讓整個組織喪失了自主進化的能力。而一個組織能夠擁有長期競爭力的關鍵就在於,他們有比競爭對手更快更好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自主進化能力。
學習型組織可不是各種形式上的培訓,而是指組織中的每個人都充滿了學習的熱情和能力,而這幫人在一起又能不斷地相互激發,在創新和試錯中促使整個組織不斷進化。
那如何才能打造出一個這樣的組織呢?關鍵在於從局部回歸到整體,要在組織內部,培養出一種全局觀和系統觀。
一直到今天還困擾著企業發展的頑疾和弊病是什麼呢?作者歸納出了幾個基本特徵:
第一, 就是目標導向,同時特別依賴測量考評,排斥無形指標,特別關注短期業績考核質量,就是只看KPI;管理層負責制定目標,下面的人就逐級承擔目標責任;
第二,特別強調服從,認為管理就是控制。管理者經常用簡單的協議紀律,來壓制各種潛在的衝突,把多樣性視為問題,而結果,就是組織變得同質化;
第三, 是講究對錯。就是管理者重視解決具體的技術問題,這種問題往往非對即錯。而對於模糊的系統問題,往往就視而不見,或者說,確實是看不見;
第四, 組織中的個體過度競爭,互不信任。在管理者看來,沒有競爭就不會有突破和創新;
第五,就是整體的缺失,整個組織都被肢解分離。這其實就是一度流行的管理體系所導致的。隨著質量管理體系被濫用,目標管理、配額獎金和商業計劃,這些加在一起,幾乎把組織裡的每個人都變成了一個螺絲釘,同時也重重地消磨了人們內心 的學習動力。可以說,這種流行的管理體系的核心問題,就是讓一切都變得平庸了。因為集體智慧和活力的缺失,人們不得不越來越辛苦地工作。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很多組織以及組織中的個人,都在用行為上的努力,來掩飾思維上的懶惰。
那這個管理體系塑造的思維困境有沒有可能打破呢?
作者認為,要打破舊的管理模式帶給人們的思維局限,就得要做五項修煉,它們分別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 隊學習和系統思考。
第一項修煉是自我超越。這項修煉是從個人角度來說的。如果你所在的組織要想特別有學習力,首先團隊每個人都要有學習力。而要讓個人具備學習力的第一步就是你得有好好學習的動力,自我超越,就是說你要有不斷超越自己能力的願望,有熱情和動力去學習。比如,你對自己在專業領域的現有技術不滿足,你對自己的管理能力不滿足等等,有了這些不滿足的動力,你才能投入精力不斷精進。因此,從安於現狀到自我超越的轉變,就是我們要修煉的第一項能力。
第二項要修煉的能力是心智模式。它其實說的是每個人看這個世界有一些固定的想法、 觀點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在不同人的大腦裡面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解釋其實是不一樣的, 而你的所有行動、做法都是在你的心智模式的影響下產生的。如果你想要大幅地改進自己的行為,提升自己的能力,其實真正要改變的是你的心智模 式,讓自己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更合理,這才是關鍵。如果你能做到既有願望好好學習,又能不斷地反省自己的心智模式,那麼你的個人學習能力就初步具備了。
第三項修煉,就是共同願景。是從團隊的層面去講如何建立學習的熱情,就是所有人都得心往一處想,團隊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這樣團隊學習起來才有幹勁。
第四項修煉就是團隊學習。有了大家共同認可的共同願景之後,還需要大家有能力實現這個願景,團隊學習其實就是讓團隊的每個人都能夠亮出自己的心智模式,彼此能夠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從而讓這個團隊快速地學習和進步。
這四項修煉其實就是在解決兩件事情:第一,明確願景,激發熱情,只不過對個人而言是自我超越的修煉,對團隊而言是共同願景的修煉;第二,訓練反思學習能力,對個人而言, 要從自己的心智模式這一深度反思,才能真正快速進步;對團隊而言,要每個人亮出自己的心智模式,互相啟發,彼此磨合,共同進步。這四個修煉,就構成了個人和團隊共同學習進步的方法。
第五項修煉,就是系統思考。那怎麼樣才能掌握和應用系統思考這個能力呢?培養系統思考這樣的一個認知系統,要做好長時間訓練的準備。
鍛鍊系統思考的方法,簡單而言就是要找關係。我們通常解決問題的習慣是找原因,而系統思考是梳理這個系統當中各個事物之間的關係。我們分析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去找它們之間的關係那如果每件事都要找關係,那什麼時候能找得完呢?這個世界上看起來紛繁複雜的各種事情,歸根到底只有三種關係,分別是:正反饋、負反饋和延遲。
掌握了這個方法,我們就能夠對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但是想要解決問題,還需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如果找到了這個點,即使採取微小的行動,有時也會帶來持續的改善。就像汽車的方向盤,用力不多卻能讓車轉向,這就是槓桿的力量。槓桿發揮作用的點,被稱為槓桿效益作用點。
要找到槓桿效益作用點,關鍵在於學會觀察事件背後的結構模式。識別出更多的基本模式,就可以看清楚更多應對困難和挑戰的槓桿效益作用點。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難度較大時,就採取一些其他短期快速見效的方法。雖然這些方法看上去非常高效,但只是減輕了表面的症狀,並沒有改變深層次的問題,甚至可能使得深層問題越來越嚴重。而要有效應對轉移負擔模式,就必須把強化根本解決方法和弱化症狀緩解措施結合起來。
對企業管理者來說,應該把自己變成教練和指導,而不是解決問題的人,這樣才能幫助員工提升職業技能。
總之,要想掌握系統思考的能力,就要學會發現系統中各種事物之間的關係,然後通過套用系統基本模式,找出槓桿效益作用點,找出問題的本質和解決的關鍵,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