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開始的時候,浙大求是學院院長邱利民教授推薦我三本書,其中一本便是這本第五項修煉。對於管理我其實只能算小學生,甚至幼兒園水平,原因參見上一篇的公眾號文章。所以看這本是其實有些吃力的。
在現代化的公司裡,需要打造一支有強大學習能力的組織(學習型組織),外界的形勢變化迅速,組織需要隨時適應。並且隨著公司發展到不同的階段,公司內部的團隊成員必須要具備該階段所需要的能力,所以一個學習型的組織是維繫公司長遠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那麼如何打造一個學習型組織呢?
從作者的觀點來看,有五項修煉是必須要做的。
一、自我超越。
個人學習不表示團隊學習,但是團隊學習絕對離不開個人的學習。於是自我超越顯得十分重要。個人必須要有自我超越的願望,有熱情和意願好好去學習,提高自我的認知,這是學習型組織所需具備的第一項修煉
二、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就是每個人對待這個世界的看法,如果說心智模式沒有大的改變,那麼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我們會做出同樣的選擇。所以必須要隨時的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提升自己的認知,才能在面對複雜的情況下,做出有利於組織的更好的選擇
三、共同願景
上面兩個是針對於組織內個人的修煉,而共同願景使團隊內部集體的行為。有一點很關鍵,共同願景不是管理者一個人的願景,需要團隊內部所有人都真心嚮往的願景,有這項修煉,團隊所有的人才能往一個方向用力
四、團隊學習
通過深度溝通,把團隊每一個人的想法和認知都懸掛在自己的面前,不批判,不認可,而是探討,從而彼此理解,團隊才能迅速成長
五、系統思維
第五項修煉是建設學習型組織最關鍵的一環,也是本書的主要內容。
這個要求我們團隊所有成員在看待問題的時候,需要從整個系統的角度出發,不能把一個局部單拎出來考慮。
從系統的角度上看待問題,有利於我們找到問題的關鍵點,這是我們需要花大力氣解決的地方。
那麼第五項修煉(系統思維)這麼重要,怎麼去練習呢?
可以從幾個方面開始嘗試著修煉。
1、尋找正反饋。比如研發了一個新產品,導致的銷售額的上升,利潤率的上升,然後又可以投入更多的錢去研發新的產品。
2、尋找負反饋。這個未必是真正的負反饋,而是讓公司整體趨於穩定的情況,比如說在上面正反饋的情況下,一定會有一個負反饋,隨之而來。比如隨著研發投資的增加,招聘人員的支出就會增大,人員體系會越來越龐大,管理成本會越來越多,這樣導致的利潤率反而會下降。
3、尋找延時效應。也就是採取一個措施以後往往不是立刻能得到結果,而是要等一段時間才會顯示出來。比如上述的增加研發投入到產生新產品實現銷售,中間就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延時。
4、了解幾個系統模型。比如像增長極限模型,負擔轉移模型等等,其實都是上面說的三個現象的疊加。增長極限模型就是一個正反饋加一個負反饋。負擔轉移模型就是兩個負反饋疊加。當然書上還講了其他很多模型,但作者覺得這兩個模型是基礎,大多數情況逃不開這兩個模型的排列組合。
在整個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過程中,第5項修煉顯得尤為重要,他和前4項都能發生反應,其實按照中國人的話說,就是兩個字: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