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解決一個問題:
如何克服緊張,實現有效社交?
人生一切難題,知識給你答案。
我們在今天這本書裡,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無壓力社交》
作者:【英】吉莉恩·巴特勒
譯者:程斯露
出版:中國華僑出版社·後浪
1. 生活中很多人都說自己有社交恐懼症,但其實,大多數人並不是真的有社交障礙,只是在與人交往時會遇到緊張、不自在等小問題。據統計,12%的人都會在一生的某個階段,表現出過度關注別人的看法、習慣性閃避他人視線、不願意去人多的場合、與人說話時心跳加快等情況。幾乎所有人,都會在特定場合感到緊張,比如,當眾演講。
2. 關於社恐這個問題,每個人的表現形式可能會不一樣,但大多數人都能歸結於一個原因:過度關注自我,忽略外部世界。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很可能會陷入惡性循環。比如,開會討論時,總是在擔心「我剛剛說的話是不是很蠢」,當你的心思全在自己身上,就很容易忽略周圍的信息,對事情無法做出準確回應。一旦事情辦砸,又會反過來譴責自己,陷入惡性循環。
3. 怎樣才能戰勝社交恐懼症呢?給你幾個方法。
重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遇到上述情況,你可以在日常談話中,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記錄下感受。比如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身上,或者完全放在談話對象身上。對比不同的分配方法,對心理帶來的影響。多試幾次,你就能找到合適的注意力管理辦法,在交流時,表現得更自然。
4. 分清楚事實、感覺和想法。很多時候,感覺社交壓力大,很可能只是自己想太多了。比如,「我和朋友打招呼,他沒理我」,這是事實。「我感覺很失落」,這是感受。「他肯定對我有意見,不喜歡我了」,這是想法。你看,如果分不清楚事實、感覺和想法,就很容易產生焦慮。
5. 對自己的想法提出質疑。繼續剛才和朋友打招呼的例子,提出質疑的意思是,你要問問自己「我為什麼會有這個感受?我的想法對嗎?有沒有其他可能呢?」「或許朋友只是沒看見我而已?」想到這裡,面對「和朋友打招呼他不理我」這個事實,你就不會只顧著焦慮,而是考慮直接詢問朋友原因,或者再和他打一次招呼,讓他看見你。這比沉浸在猜測和焦慮中更能掌握主動權,內心更加堅定。
6. 設置進階目標。如果你平時和人說話都緊張,那最好不要在嘗試改變的初期,就要求自己成為能在公共場合談笑風生的人。太困難的目標,很容易失敗,讓自己喪失信心。所以最好從最簡單的事開始做起。比如,先和餐廳服務員來一個友好的微笑,再嘗試和同事討論對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循序漸進效果才好。
7. 提前做好準備。要明確一點,沒有人能做到完全放鬆,哪怕是再厲害的人,也會有緊張的時候。緩解緊張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做準備,列出應對方案。你可以把最常產生的焦慮想法記錄下來,比如「我不知道要怎樣和人打招呼」,再在後面寫上應對方法,比如「不如先對同事說一句『早上好』試試?」,當具體方法呈現出來後,也就更有信心照著方法去行動。
8. 無論成敗,都要堅持。克服社交壓力,是一個長期過程,成功需要鞏固成果,失敗要總結經驗重新嘗試。不要成功一次,就覺得大功告成;不要失敗一次,就覺得「我就是這種人」沒動力再改變。這兩種都不是好心態。不管你使用什麼辦法,都要告訴自己:至少堅持兩三個月,才能看到成果。
9. 嚴重時要就醫。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努力已經無法緩解情況,就應該及時諮詢專業的醫生。切忌隨便吃藥,一方面會讓你產生抗藥性,後期可能很難控制病情;另一方面,對藥物的過分依賴,會減弱你依靠自己克服問題的信心,一旦停止服藥,病情可能會復發。
讓我們對《無壓力社交》的作者吉莉恩·巴特勒、譯者程斯露、出版方中國華僑出版社·後浪,說一聲感謝!
最後與你分享金句:
戰勝「社交恐懼症」,最重要的一點,是多關注外部世界,不要過度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克服「社恐」的技巧,推薦你查看《無壓力社交》電子書。
感謝出版方特別提供的優惠:原價27元,特價14.99元。
▽ 戳此了解更多
公眾號又又又改版了,為了不錯過推送消息,建議你按照圖片的提示,將「羅輯思維」設為星標(安卓用戶設為「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