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窮人?社會發展到今天,並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才是窮人,也不是達到了小康的生活水平,就不是窮人。窮人的判定,要看用不用為了基本生活而發愁,誰還在為生計操心,誰就是窮人。生活對富人來說是生活,對窮人來說只是生存。這樣看來,窮人群體是規模巨大的,一個社會,富人永遠是少數。窮人只有正視自己、認清自己,才能找到擺脫現狀的辦法,自助者天助之。
那些特別貧困的人,僅僅是活著已經竭盡全力了,和他們探討怎樣成為富人是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他們對窮富的認識都是從有限的生活經驗中得來,是根據對生活必需品的擁有量來判斷的。有希望進階的,是那些不為一日三餐所困擾的窮人,他們面對的不是生存問題,而是發展問題。改變現狀的過程是艱難的,甚至是痛苦的,窮人與富人的差距,很多時候並不是存在某些短板的問題,而是要面臨系統重構的問題。只有由內而外的脫胎換骨,才可能走向真正的成功。
窮人很難有長遠的眼光,往往只看重短期利益,跟他們談論五年、十年能賺多少錢的機會,他們多半不會很在意,他們感興趣的是這個月的工資能不能漲高點。窮人容易志短,人窮往往受制於人,很多時候只能妥協,在妥協中錯過了發展的機會,最後只好隨波逐流,一直窮下去。
窮人也有自己的智慧,但那更多是在斤斤計較上。一個生活在窮人堆中的窮人,要想躍上富人的臺階,很多時候必須和自己這個階層說拜拜,這不是背叛,而是一種自我改造。這種改造,應當首先從學習開始,畢竟腦袋是長自己身上的,在這樣一個時代,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就是最大的投資。知識的作用不僅僅是充實人生,知識直接是實用的。有知識的人和沒知識的人,能做的事情不一樣,做出來的結果也不同,生產能力不同,創造的價值不同,得到的收益當然不同。
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並不是簡單的勞動量的積累。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比在辦公室的都市白領勞累多了,但農民的收入普遍趕不上白領。多勞多得,是看能不能生產出更多的價值,勞動的能力越強,創造的價值越多,就越有可能獲得高的收入。多勞多得的根本不是量而是質,窮人最根本的投資是對自身能力的投資。知識的貧乏不是家境的問題,而是自身努力的問題。學歷只是一般教育的證明,學校裡學到的只是一些綜合性的基礎知識,並不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知識很快就會老化,人一輩子都要學習。窮人缺錢,但是不缺時間,窮人用大量的時間打遊戲、刷抖音;富人不缺錢,但總感覺時間不夠用,即使身體閒著,腦袋卻一刻也沒閒,富人的時間分分鐘都產生價值。窮人如果願意把自己的閒暇時間利用起來去學習和提升自己,那麼本來不值錢的時間,就變得有價值了。
學習是必要的,工作也是必要的,但學什麼、為誰工作、怎樣工作,卻是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在當下,無論你怎麼奮鬥,如果是靠工資,只能是比同事略好。如果單位不景氣,這種略好也將失去意義。
工資確實是越來越高了,但是在嚴重的通貨膨脹之下,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靠薪水永遠只能滿足生活的基本要求,逐年上漲的工資,並沒有讓自己的財務狀況有本質的改善。要改變這種境況,必須依靠投資開啟第二收入。
很多人想變成富人,可是在決定要不要投資時,總是有太多顧慮,面對未來的許多不確定因素,他總怕有萬一,越想越可怕,結果無數的可能性就在這種猶豫和等待中化為烏有,說到底還是缺乏自信。這種自信的缺乏,根源是認知的缺陷。致富的機會很多,但並非你都能抓住,每一個機會的實現,都有賴於大量的準備工作和複雜的操作過程。
窮人一生都在等待,等所謂的機會,等條件成熟,頭髮等白了,心也等老了,即使條件成熟了,但也懶得幹了。
機會絕不是等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有了目標,就要心無旁騖,堅定的幹下去。所面臨的挑戰越大,對自己的潛能挖掘得越充分,就越可能有非常的建樹。
富人總是儘量地把一切東西變成資產,窮人卻總是把有限的金錢拿來消費,兩者的距離必然會越拉越大。
宏觀經濟如此糟糕,調控尚未放鬆、房價已經高企,你還敢投資樓市嗎?也許你該問問自己,不投資房子,還能投資什麼?沒有手握資產,不能躋身有產階級,恐怕註定了一生都將與匱乏為伴。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幻想著某一天一夜暴富,不如踏踏實實的進行準備。 想要賺快錢,一定會被收割。吃虧上當者,總是有所貪、有所圖。
真正的富人,都有自己的財富來源,不必對飛來橫財想入非非;真正的富人,大多也是久經沙場,通達世事,早就煉出了火眼金睛。富人們富的不僅僅是金錢,更多是眼界和見識。很多窮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很難。性格形成習慣,習慣決定成功。窮人產生了改變命運的衝動,還需要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絕不言棄的堅持,將自身能量徹底發揮。當窮人的觀念發生了改變,具備了契約精神,認可了理想的力量,願意進行艱苦的學習,勇於進行大膽的實踐,窮人就開啟了階層逆襲的徵程【王永山財富自由俱樂部精英實操群】專享財務自由是最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