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ie
您的問題,畢老師已經知曉,最近也陸續收到與你的困惑類似的留言。
所以,這也是困擾一些職場人的典型問題。
之前看到一個粉絲留言說,自己工作了5年都不辭職。
在那家公司工作其實沒有什麼發展的空間,她甚至做著做著就回到最底層了。
其實她也有想過要離開,要去找一份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
但是,她始終不敢踏出這一步,因為她害怕找工作,害怕自己會找不到工作。
每次想到這些她就很鬱悶,把辭職的念頭拋開,專心上班。
但是即便她想要安穩,卻沒有進取的心,慢慢地她跟不上其他員工的節奏了。
身為一個老員工,她連一個新員工的標準都達不到。
最後公司以達不到工作要求這樣的理由勸退了她。
跟你說這個案例,其實就是要告訴你:沒有一份工作是穩定的。
你現在做的這份工作,讓你迷茫,讓你覺得沒有發展空間,不能實現自我價值。
想辭職,但是卻不敢辭職,因為你不想陷入找工作的困境。
你覺得就算這樣的工作沒有很大的前途,但是起碼它可以讓你解決溫飽。
起碼會讓你感覺你現在有工作,很穩定。
這就說明,你是一個喜歡待在舒適區裡的人,你不敢跳出你認為還可以的安全區域。
通常進入職場舒適區的人有兩種:
在這兩種人看來,這種舒適區應該被允許存在的。
為什麼,這些人會長期停留在舒適區裡呢?
主要的原因兩個:
第一個就是對未知的恐懼:
霍華德菲利普斯說:「人類最古老而強烈的情緒,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便是對未知的恐懼。」
未知的東西都是有風險的,面對風險很多人都採取比較保守的態度,就是迴避。
因為你害怕去承擔這些風險,所以你寧願避開它也不願意嘗試一下,即便你有這樣的能力。
第二個就是不知道去哪好:
辭職了,不知道自己去哪裡好,找什麼樣的工作合適。
所以,你才不敢辭職,你寧願待在一個你明知道沒有發展前途的公司。
很多人就是處於這樣的狀態,感覺自己工作輕鬆舒適,雖然覺得沒能得到進一步更好的提升和發展,但是依舊沒有勇氣改變自己。
處在「舒適區」裡的職場人,難以意識到自我學習和提升的價值,所以也容易成為企業裁員時被淘汰的目標人選。
所以,為了避免自己某一天被他人替代了,每天都原地踏步的人應該做出一些改變。
你需要及時為自己充電,保持自己在職場上的絕對優勢。
那麼怎麼做才能夠跳出舒適區呢?其實我覺得你需要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改變自己的思維
我們應該時常反省自己,想的東西要全面一些,別總是想到好的方面。
從而忽視了你身邊存在的危機,人人都應該有危機意識。
思維的質量將決定我們未來的質量。
要時刻準備拋棄「舒適區」,進入「學習區」,願意接受未知挑戰。
第二:擺脫習慣的牽引
我們總是容易用慣性的經驗去應對所有事情。
但是環境是會變化的,有些時候經驗反而會成為一種障礙。
第三:給自己設定目標
目標就像在黑夜前行的指明燈,不斷的指引你向目標快速前進。
人一旦沒有了目標,就如斷線的風箏。
工作也好,學習也好,最好是給自己設定有風險的目標。
為了跳出舒適區,請大膽地挑戰自己,把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分解細化成每月每周每日能完成的小目標。
第四:變被動為主動。
我們每天周而復始的在舒適區工作,而不去主動的做長遠的思考和規劃。
最終等變化來臨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措手不及。
所以我們需要變被動為主動,不管是工作、學習、生活,我們都要警醒自己,要主動規劃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動的被安排和不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