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Burliuk · Peasant Working in a Field
你沒產生過為理想為死的念頭,那說明你沒有年輕過。你無法為理想卑微地活著,那說明你還沒有成熟。
年輕是冒著炮火往前衝,追求高貴的死。成熟是躲避炮火,哪怕趴著不太好看。
這個主題,在文學作品,在哲學思考,在沉思中,一再出現,你遲早也會遇上。
昨天有讀者留言,表示很疑問:當父母,誰都是第一次,難免犯錯誤,即使第二次當父母,人也有誤判,會失控,難免錯待孩子,這些本是小事,一句真誠的對不起,一個擁抱,都可以解決,為什麼絕大多數父母永遠不認,搞得兩代人水火不容?
確實是這樣。沒什麼比真誠的道歉更能修補人與人的關係。這也說明,認輸、認錯,是很難的,即使知道自己的孩子會受傷,當父母的,也沒有勇氣為自己的錯事道歉。反而會找藉口:即使我錯了,可我是為你好,出發點是好的。言下之意是:孩子受點委屈是應該的。
很多人被渣男渣女分手,本該謝放過之恩的,卻耿耿於懷,念念不忘,滿腦子是這個問題:他那麼渣,又醜又瞎,為何敢和我分手?有人甚至為此耗掉整個青春,耽誤大半生,陷入無盡的仇恨漩渦。這也是認輸很難的一個例證。人渣甩了我,就是我輸了,不幹,非得找回尊嚴不可。
認輸,退卻,不打不該打的戰爭,這是成熟的智慧,很多人學不會。
傳奇的企業家、投資家孫正義很崇拜開拓了日本近代化道路的名將織田信長,也從他身上獲取管理和投資的靈感。
織田信長的一個品質,退卻能人,孫正義尤其讚賞。退卻,是背向敵人,是恥辱,尤其是在武士道文化中,玉碎才是高貴。織田信長不打不必要之戰,無懼被人嘲笑譏諷。
孫正義在投資中,也善於退卻,有錯就認,絕不多花時間與成本。
退卻的例子,中國人更熟悉的是韓信的胯下之辱,為了避免與流氓的爭鬥,不惜被所有人恥笑為懦夫。
當然,文學作品更喜歡歌頌絕不退卻的楚霸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偷生回到江東,以圖再起,實在是丟不起這個面子。
不肯退卻,是先天的衝動,是強者的尊嚴。善於退卻,是後天的克制,是強者的智慧。
退卻,是更難學的。但是必須學。
不學會退卻,一個人就容易「出門是小蟲,回家是大蟲」,向配偶孩子認錯道歉,這種退卻,是絕不肯的,不認,他們也不敢怎麼樣,尤其是孩子,弱勢得很。以「非贏不可」的勇氣一次次戰勝家人,人生的失意,事業的挫敗,全發洩掉了。
學會退卻吧,至少學會向配偶與孩子退卻,為了面子贏他們,不管他們的痛苦。世上最大的蠢事,莫過於此吧?
推薦:你當然會抱怨,關鍵是何時停止
上文:孩子,我猥瑣,我無能,我失控,所以送你去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