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在日本做Marketer兼Youtuber是什麼樣的體驗——楊曉

2021-02-12 日語人才就業網

日語人才就業網

想加入知名日企,不知道該哪裡找?

快來 Japanese-Jobs.com 註冊吧!

                                   

楊曉


日美留學後,在日本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從事Marketing。

Youtube個人頻道:

ヨウチャンネル/You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pHMy6acrD73yGaU8TAUog)

Up主,面向海外觀眾發布中國的IT,Marketing,Business情報。

我在大學學的是日語系,大三被公派到日本留學一年,回國畢業後,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實習過一段時間。工作後覺得工作內容沒有挑戰性,自己也不太適應國內的工作環境,於是決定留學讀研。研究生在明治大學攻讀經濟學,第二年去美國交換了一年。在美國拿到了現在公司的Offer。

當時公司給了我兩個選擇,一個是營業,一個是網絡擔當,因為對營業不太有興趣,想要加深對IT方面的知識,就選擇了後者。網絡擔當也有很多職位,比如產品經理,用戶體驗,市場營銷等等。因為想要培養自己與人交往,調整統籌方面的能力,我就選擇了做市場營銷,具體負責SEO領域。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尋引擎優化)的縮寫。

我工作了四年,今年是第五年。在學生時代我對Marketing的知識為零,被分配為SEO擔當時,我是第一次聽說SEO這個詞。日本大企業的一個優點是比較注重對員工的教育培養,就算完全沒有知識基礎,也可以從零起步學習。社內教育體系很完善,還會給新人分配專門的導師。

第一年我就從零開始做SEO。第二年開始接觸廣告,第三年在此之上加上了開發管理。第四年加上了CRM,做CRM方面的企劃和開發。

首先,做Marketing對外國人來說比較難的一點,是對日語的要求特別高。這個崗位需要做很多的社內調整。在日本如果你是做Engineer,就沒有太多需要和人交流的地方,只需要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是做Marketing,就需要和很多人進行溝通調整,而且對方不光是內部的人,還有社外的人,比如媒體,合作公司的人,溝通的內容相比開發更偏向於商務,因此對日語的要求比較高,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日本從事Marketing的中國人不多。

其次,我覺得做網際網路的Marketing最好是懂開發的。這樣在社內跟開發團隊交流起來會更順利。比如SEO就要和開發團隊一起做網站的改善,但是如果沒有開發知識,溝通的難度就會比較高。我成長比較大的也是做開發的那兩年。

另外,Marketing也是屬於企劃,有時候需要做Project Manager,因此也需要Project Management的知識。

最後,人脈非常重要,我在工作之餘會參加各種各樣的Marketing方面的講座,入社三年的時候參加了大概30個,幾乎每個月都會去一個,第一年的時候是有前輩帶著我去,後來自己感興趣了以後,自己找情報,自己申請參加,後來帶著後輩一起參加。海外的Conference一年也有大概三次。美國的Marketing主要也和日本一樣是SEO,SEM,而且谷歌是美國的公司,因此研討會在美國會比較多。參加這些Seminar的費用都是公司負擔的。在會上可以聽到SEO最前端的公司在做什麼樣的決策,什麼樣的項目,SEM在做什麼樣的改善。參加的意義一方面是獲得社外的知識,另一方面就是不停地交換名片,擴展自己的人脈。這不僅對我的本業有幫助,也給我帶來了很多副業的機會。因為活動參加得太多了,現在我從某個SEO活動的參加者變成了運營成員,自己也做過幾次講師。多年下來在我的領域,基本上和業界的厲害人物都關係不錯。

做Marketing不能只悶頭做事,需要多出去走走出去看看,多和一些別的企業的人交流,這些非常重要。

Markeing分幾個領域,SEO,SEM,Branding,Alliance,我還沒有涉足過的是Branding,Alliance,Alliance更需要與人的交流,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Branding我也沒有經驗和知識,所以第五年我的工作重點會放在這兩塊上面,希望自己花五年時間做到在日本的Marketing所有領域都摸爬滾打一遍,下一步就可以做一些Management的工作了。我想在自己創業之前,先達到在一個大公司Manager水準之後再去獨立。相當於我在業務方面把所有東西都掌握了,並且有大公司的管理經驗,就可以對自己有一個底氣。長遠的還是想要有自己的事業。我對教育和時尚領域比較有興趣,還沒有確定要做的事業內容,也需要一個好的idea。但是在朝著長遠目標一步步努力。我現在覺得我最差的還是人脈,雖然已經認識了一些人,但是就創業來說目前最缺的還是人脈,因此今年也想更多地往外走,用大公司的背景結識更多人。

不管做什麼領域的事業,Marketing是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創業的必經之路,因此我還是挺推薦這個職種的。身邊做Marketing的同事出去創業的也做的都挺好。我感覺自己對Marketing一無所知的話很難把事業做大。

在大公司做Marketing還有一點劣勢是,不管是廣告還是SEO,公司本身已經做得很成熟了,因此都是在做很小的改善,並不是從零開始做,而且日本還有代理店文化,細碎的工作都是給代理店做,除了社內的調整能力能得到比較多的鍛鍊,業務水平並不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因此建議大家如果在日本做Marketing,找一個可以做副業的公司,反而副業能帶來更多的學習,因為副業一般都是小公司小項目,從零開始做網頁的構架,做廣告的構架等等。

我從工作第三年開始參與了一些中國相關的項目,感受就是國內的Marketing和日本氛圍完全不一樣,國內是以SNS,KOL為中心,日本重點則是SEO,SEM。而且感覺一樣是SEO,谷歌和百度明顯不一樣,雖然基本的思想是一樣的,但是在谷歌有效的策略很可能在百度是做了也沒用的。因此如果只有在日本做谷歌SEO的工作經驗,回國找工作選擇可能會比較窄,不太具有優勢。

如果有回國的打算的話,最好做一些和中國相關的項目,積累一些中國相關的工作經驗。

平時我也會關注國內的動向,而且覺得中國的更有意思。首先中國的競爭環境比日本的激烈太多了,日本創業還是有比較好的氛圍,中國的產品大部分都活不下來,剩下的都是精中選優,從世界上來看都是Top Level的產品,但是這些產品日本人平時不會去關注,他們主要關注美國的產品,比如Uber,谷歌就有很多人做分析,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中國。最近情況有一些變化,滴滴,TikTok都進入了日本市場,中國的一些產品在逐漸地被日本看到。中國的網際網路實力已經比日本高了不止一個等級了。

參加很多活動。聽最前沿的大牛的分享。推薦大家去學Udemy,裡面有很多開發和Marketing方面的課程,還有我會關注一些Marketing的媒體,例如WEB擔當者,Markezine,這些我都組了一個Feed每天會看。我經常在社內分享一些美國的最新情報,這也是一個社內Self-Branding的方法。

如果你對自己選擇的專業不滿意的話,日本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在日本就業的時候,公司並不看你大學學習了什麼專業,像我學了經濟的但是進了IT公司做Marketing,也有人學經濟的後來做了Engineer,日本在職業選擇上,可以給你一個全新的起點。因此如果對大學專業不滿意,可以選擇來日本,重新選擇跑道。

剛才也說到中國的網際網路情報很少被日本人看到,因此我做了一個面向日本人的介紹中國最前端的IT,Marketing,Business的情報的頻道(有中文字幕)。歡迎大家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日語人才就業網服務號

Japanese-Jobs.com

日語人才就業專門網站,靠譜職位刊登中O(∩_∩)O

想要了解更詳細的職位信息,

請聯繫info@japanese-jobs.com!

或點擊閱讀原文直接註冊成為我們的會員吧!

相關焦點

  • 訪談技巧總結要點
    要如何做1)深入用戶需求我們需要在訪談中深入的探究用戶是如何思考,如何引發用戶行為,用戶的真正需求是什麼。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他們說了什麼上。我們要詢問經歷而不是看法,詢問原因而不是得到結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處跑去問客戶:「您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更好的交通工具?」
  • 填問卷,領《業務訪談技巧》.ppt
    年底了,業務訪談是不是一籮筐?有沒有讓你.您好!為了可以更好提供匹配您的需求和關注的主題,卓越體驗開展人才發展話題的調研,請您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填寫(用時大約2分鐘)。我們承諾,您填寫的全部內容完全保密,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洩露您的隱私。
  • 《創業人物訪談》第五季來啦!
    郭寶:不可否認,今年的創業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峻。但是,優勝劣汰,經過這次考驗存活下來的企業必然更具實力。我只會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創業人物訪談》主持人郭寶袁泉: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在逆境中求生機。他們也讓我再次見證了什麼是不輕易言敗。
  • 日本YouTuber 賺錢很容易?! 電視臺製作被狠狠打臉!
    這兩天在日本的 twitter 上出現一個炎燒的話題,一位日本知名的 Youtuber TOMOKIN 對於日本一家電視臺企劃的談話節目所訂的主題表示不滿而拒絕演出邀約。這家電視臺的節目主題是「新生代的年輕人們,輕輕鬆鬆就能賺錢?!」
  • 培訓需求訪談大綱,實用乾貨!
    前兩天,我們分享了培訓需求訪談六步驟,是具體的方法論,在第一個步的準備工作中我們提到需要列出訪談大綱,今天就訪談大綱的具體內容,一起來了解下。
  • 用戶訪談實例參考(30分鐘問答)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覺得自己對用戶訪談已經遊刃有餘。雖然我在訪談前還是會緊張,但總的來說,訪談已經是我一周工作中的高光時刻了。我認為用戶訪談是了解他人生活的窗口,我很幸運能夠一窺究竟。對我來說,用戶訪談是用研工作中最酷的部分,這也是為什麼在面對我最常收到的提問卻無法回答時,我會如此沮喪。所以,我決定做一些新的嘗試,也許會有幫助。
  • 英語翻譯兼總經理助理
    信息標題: 英語翻譯兼總經理助理信息類別: 英語翻譯聯繫郵箱: zhengdiantengfei@126.com
  • 在谷歌日本(Google Japan)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
    (Google Japan)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這種薪水在灣區肯定不算啥,但是在日本簡直是不得了。大部分日本人一輩子都不可能拿到1000萬的工資。而作為日本最富的港區,平均工資也就1000萬。日本的貧富差不不大,所以這種薪資水平算富裕階級了。而且在日本也很少有比這個更好的工程師職位了,瞬間可以養成佛系的性格。當然我們想拿更高的工資也很簡單,只要轉職到美國就可以了。但是很多人都懶得轉,因為對於他們來說,灣區有錢,而東京有生活。
  • 基於需求的用戶訪談的訪談提綱(上)
    如果做用戶研究,那麼與用戶進行深度訪談是最常用的一種定性研究的方法。
  • 日本中學生未來最想從事的行業TOP3!這個職業竟然也能上榜...
    妙妙一直以為只有我們國家的小孩才會在小時候被問:你長大了要做什麼啊?
  • 快來看看這位多金youtuber是怎麼做的~
    意識到自己的陋習被擁有近1000萬粉絲的youtuber拍到了後,女孩們不淡定了。開始指責David,甚至豎起中指!今年5月份,長沙市某公園內,一群小朋友正排隊準備體驗某娛樂活動。這時,一名女子帶著兒子插到這群小朋友前面。其中一個小女孩喊了句「不許插隊」,女子聽到後,不僅沒有表示歉意,沒有羞愧,而是回了句難聽的話。
  • 在大公司內部創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司同事,在
  • 木村拓哉做過23份工作,每次工作不超過3小時,自嘲:日本之恥
    《冰上悍將》中木村拓哉飾演冰球隊的頭牌隊員兼隊長,不會滑冰的木村在短短兩周內學會這項運動,還因為替身演員臨時出了狀況,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完成所有專業動作,以至於這場戲拍了28次。主角尾花夏樹在一次重要的議員會議用餐時,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從此名聲掃地,自嘲自己為「日本之恥」。
  • 日本女性的理想男友職業,看來哪都一樣:錢才是王道!
    職業的熱門程度,會隨著時代而改變,例如youtuber或網紅等,成為新世代年輕人工作新選擇。日本綜藝節目《今夜比一比(今夜くらべてみました)》,日前進行調查訪問,票選女性的理想男友職業,但網友看到前三名職業後,不禁感嘆「錢才是重點啊!」。
  • 在日本打工是怎樣的體驗?
    ,有人說研修坑掙不到錢,有人每月吃得好住得好還能攢錢很多錢,因此大家在想去日本打工前,多找找項目,多作比較。  不少人可能就是自己一個人過去的,異國他鄉最容易產生孤獨感和想家的念頭,所以在日本打工要調整好心態,剛到日本肯定不適應,一時的新鮮感很快就會過去,大家今後的生活最有可能的就是兩點一線,宿舍和工作地點,放假的時候如果處於偏僻地方,那真的只能呆在宿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就會感覺後悔和疲憊,如果運氣不好碰到工資低的,那真的只能熬下去了,所以不管出國前還是出國後都要調整好心態
  • 在小紅書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小紅書工作又是什麼樣的體驗?小紅薯們有福了!今天,新聞薯就帶大家去一探究竟!快戳下方視頻,揭秘小紅書上海office~小紅書的上海辦公區域打造一個城市的概念,開放性的辦公空間配備舒適的沙發、寬闊的活動廣場以及視野極佳的露天陽臺,讓REDers在辛勤工作之餘還能放鬆身心。
  • 稻盛和夫:人開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這輩子也只經歷過一次
    稻盛和夫是日本乃至世界公認的「經營之聖」,沒有好的家庭,沒有好的學習成績,就連工作也沒有一個是符合自己心意的,就這樣卻成功逆襲成為擁有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人,在哲學領域也有著不淺的造詣。一個經歷過貧窮也經歷過富裕,體驗過人生的巔峰時刻,也跌入過人生低谷的人,在被問及:「人開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日本公司の新奇福利
    公司將新進員工訓練到可以上軌道辦理業務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正常的公司都不希望員工動不動就離職,因此有些日本公司近年就推出許多新奇的制度想要留下員工,例如發放獎金鼓勵員工提早到公司,大幅提升員工上班的幹勁,或是鼓勵同事們互相感謝,累積到夠多的感謝還能免費出國旅遊,當然育嬰假之類的福利一定不能少,為的就是希望員工們不要來來去去增加人事成本,害得整間公司烏煙瘴氣走向滅亡!
  • 【使用者體驗研究員】專業者中的通才:UX Researcher 都在做什麼?
    設計思考的五個階段中:「同理使用者、定義問題、形塑創意、原型製作、反覆測試」,設計研究員會在「同理使用者、定義問題」做研究;在「反覆測試」做驗證,以達到「洞察使用者,以協助定位技術和產品」,包含:技術可能會發展成什麼產品、產品如何滿足客群需求、嚴謹地驗證產品是否滿足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