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一直以來的印象中,秦博士就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
但他前幾天,在學術委員會上怒罵某教授的事跡傳遍了整個學校。
秦博士義正言辭地盯著專家說:「你今天就給我解釋一下,我校文科類項目到底為什麼不入您的法眼,一個不按課題指南申報的課題為何能順利通過,一個連數據都是錯的項目為何能撥款數萬,到底是您對專業缺乏了解,還是因為在本次項目評審中,存在某些學術不端。」
一旁的各種領導來勸,秦博士也不讓步,就和專家當面對峙。
秦博的努力並沒有改變評選結果,課題依舊被刷下。
在我認為,像秦博這樣的學術大牛,擁有多項專利和多篇SCI的人,真的沒必要在會議上和某些「磚家」發生衝突,秦博在學術界的成就已經充分證明一切。
成功的人周圍總是有兩群人,想借他的光從而使自己也成功的人,和祈禱他的失敗一直猜忌嫉妒他的人,顯然這樣的「磚家」就是後者。
面對不需要正面對抗的敵人,居然要如此大動幹戈,我實在不理解秦博的行為。
難道他被情緒所蒙蔽,一時衝動所致?
我決定約他出來聊聊。
聊完之後,才發現是我對情緒的理解太膚淺了。
原來,秦博真正憤怒的,並不是「磚家」不讓他的課題通過,而是學術界一貫的弊病「近親繁殖」。
幾個老資格掌握學術的生殺大權後,就開始把資源分配給他們親近的人,而排斥他們圈子外的人。
秦博經過了艱辛努力,主動下鄉擔任扶貧幹部,獲得地方政府認可。
又像個雷達一樣關注著國內外學術動態,看到學術新熱點後,他立即跟進。在本省都沒有儀器的情況下,他通過自己關係聯繫到廣西一個實驗室,自費高鐵過去做實驗,最終搞出了科學成果。
秦博今日的成就是來之不易的,但絲毫沒有撼動「近親繁殖」者對他的不屑和打壓。
你的努力為什麼沒用,因為你的努力一旦不能成為當權者的工具,你的努力就只能是一種威脅。
這樣的現象在社會上比比皆是。
秦博這次發怒,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告訴自己:「你們不能一直這麼踩著我!」
人總是允許別人踩著你,那樣讓踩了一次又一次,結果一直被踩到最後。
無論有什麼事情,都不能讓人踩在腳下。
對於秦博來說,最重要的東西真不是那個教育廳課題,而是他的熱烈感和迫切感,這種不顧一切要實現自己理想的衝動,會幫助他正面突破眼前的一切難題。
「怒懟近親繁殖」改變不了「近親繁殖」的現狀,但能保護被「近親繁殖」一次又一次傷害的那份激情。
秦博的發火不是為了改變結果,而是為了保護「鬥魂」。
這樣的心理策略在心理學中被稱之為「內隱情緒調節」,內隱情緒調節的內部機制是自動反向調節,它能讓個體的情緒保持平衡狀態,具有自我保護作用。
當你對某種社會現象絕望或者恐懼時,你可以把你的感覺表達出來,用一些情緒標籤定義你的情緒體驗,結果會引發與原本刺激相反的反應。
這是「內部情緒調節」的重要策略「情緒標籤法」。
秦博發怒可不是指著別人鼻子罵:「你們這群任人唯親的混蛋!」
這麼說只會讓你絕望,因為他們真的在這件事上無所畏懼。
秦博首先說:「我校文科類項目到底為什麼不入您的法眼?」
這話不僅巧妙地把文科項目拉來站隊,形成標籤一:反歧視。
所謂「不按指南申報」和「數據都是錯」這樣的硬傷再丟出來,標籤二自然誕生:維護學術規範。
通俗地說,正面對抗是要有點藝術的,要學會「拉大旗做虎皮」,情況合適就立即給別人「戴高帽子」,不僅能增強正面剛對面所需要的心理自信,更能避開在對方已經構建了完美防禦體系的地方作戰。
當秦博把自己的憤怒用得如此藝術而有魅力時,我只覺得他帥氣。
大腦這個世界永遠是主觀的,永遠是歸你自己去創造的。
所有的利益較量,其實都是智慧的較量,但沒有情緒支持,大腦沒法把最好的智慧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