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你成功的最大藉口: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2021-02-19 管理的常識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雖然每天也在忙忙碌碌,卻始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糾結這個問題。

試想,如果這些心理能量不這樣消耗掉,而是拿去做一些真正意義上的生產活動,那該能產生多麼大的效能。

更可怕的是,琢磨不透這些問題,他們就真的很痛苦,甚至有一個男孩發信跟我說,他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時候很想去死。

在他們看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真的活不好了嗎?

常識君|有話說

作者:白詩詩

來源:白詩詩(ID: baishishi100)

01

逃  避

我們從小是看著偉人設定目標而後成就偉大事業的故事長大的,因而這種「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可以實現成就/人生才有意義/人生才幸福……」的觀念有天然的正確性,對這種觀念,我們也有著天然的接受度。

沒發現那個省略號後面還可以寫更多的東西嗎?

原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承載著「幸福「「成就」「意義」等等諸多的重大命題,怪不得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不知道我們想要什麼的時候,我們得承受住那麼大的沉重感。

我不懷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對人生的自我實現有重大意義,但我懷疑是否在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就得承受住那麼大的沉重感?

我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最濃烈的一段時間發生在高中,高二高三的很多夜晚,我考慮形而上的問題;

還發生在大學一年級,當我對大學生整體現狀感到失望的時候。

過了那麼多年,終於可以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回去冷眼咀嚼經歷,我才發現,那些最深的自我懷疑和迷惘,往往發生在我的現實遇到困難之時。

我問自己,如果我能平等珍視人生每一刻的時間,為什麼不在清閒時考慮人生,反而經常是在遇到困難的那些時刻才頻繁重現這些人生的沉重命題?

答案把我嚇壞了,它說:那些「沉重」其實是我加諸於己的,我已經把它當作我的救兵。

我想說的是,我其實在逃避。

我也問你一句,當你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此)我狀態很差/過得不開心……」的時候,你在表達什麼?

你的潛在邏輯是不是在說:你如果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你就能過得好/過得就開心?

顯然,你已經把責任推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為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眼前的事情做不好在你看來就情有可原,你想說這不能怪你,並且你還希望對方也看到你的這種「情有可原」。

這也就是自我逃避的方式。

當我做一件事遇到困難,不知不覺會懷疑自己,拉出「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哲思,鄭重其事拿其擋槍,如果我能在困難之前的哲思之中靈光閃現,真找到了什麼神似「哦,原來我喜歡這事」的東西,沒準我還真會留下「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一紙文書,然後跑向遠方。

而如果我在那種哲思之中一直處於未開解的狀態,那麼我就可以認為,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而即便最終結果不如意,我可以自我安慰:這事真的不是我想做的。

倘有不識趣者揭穿這層遮羞布,我也許還會狡辯,把「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升級為「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但這很可笑,只是我們自己沒發覺這種可笑而已。

我們從來不認為自己在逃避,甚至從來不考慮這種可能性,我們讓自己一直認為自己是因為不知道想要什麼才沒有作為----只有這樣想,我們就可以獲得永久安心。

逃避,是在害怕結果的失敗,但這還不是真相,真相是,在我們看來,我們以為失敗是一種對自我的評價,失敗是在宣判我們的無能,我們不想這樣。

也許當你追問自己「我想要什麼」的時候,你也是出於逃避吧。

逃避,是沉重感之源。

02

不是逃避

但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原來可以解決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承載著所有迷茫人士的哲思空間,還有相當多的人,他們不是出於逃避才去糾結,他們是因為「幹不好」。

然而,他們也並不知原來他們的問題是因為「幹不好」。

他們說自己不開心,他們說他們在做的事情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但可能的原因是他們做不好那些事情,或者沒有把心思放到做事精進之上

試問,有誰會認為那些做得半吊子的事,就是他們內心想要做的?

又有誰會喜歡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李笑來說,一定要問清楚自己這個問題:

我不喜歡做這件事情有沒有可能僅僅是因為這件事兒我並沒有做好?要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而不喜歡,就要分辨另外一件事兒了:

做好這件事情究竟對自己有沒有意義?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為止——沒有其他選擇。

反過來,自己做得挺好,但就是不喜歡,純粹因為那事兒對自己確實沒有什麼吸引力——事實上這種情況少之又少。

如果沒有意義,那就直接換一件事情做就完了。

誰有能力逼你去做一件你確實不喜歡做的事情呢?如果真的被逼去做了,去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就會有興趣了。

做好一件事,是在挖掘深度,深度---廣度是一個T字,費曼老師的說法是,當你對一件事的研究朝著深入的方向走,你的樂趣就不會再滿足於浮皮潦草。

深入本身自帶樂趣,而有部分人可通過做事專精而獲得問題的解決。

03

弄不清我們想要做什麼是人生常態,接受or?

最後還有一種----我想說,屬於這種情況的人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少得多,他們不是逃避,也不是幹不好,他們遇到的是真問題。

或者說,在某一階段,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真問題,但我敢保證,不是每一次我們想的都是真問題,請不要自作多情。

這時可以引用印度哲人的話了,克裡希那穆提,他說:弄清楚我們想做什麼是世上最困難的事情之一。

不但在青少年時代如此,在我們一生中,這個問題都存在著。

李銀河知道嗎,就是王小波寫「你好哇!李銀河」的李銀河,她是社會學家,她現在退休六年了,也還是在知乎跟高中生說,她仍沒弄清自己想要做什麼,只是對社會學做起來還有一些快樂。

我們中的有些人,他們執著於搞清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出於這樣一種迷思:

冥冥中,他們好像覺得找到自己想做的某件事或者某個行業,就真的可以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把生命盡情投入,然後就可以獲得巨大幸福和收穫了。

他們找的是那個可以讓他們全心投入而又無怨無悔的東西!

這一切都要拜文化的薰陶,比如電視電影裡無數主角的案例,無不是詮釋著:

是因為那些人找到了他們熱愛的事業,才可以如此的盡情投入。

他們並不是羨慕那些拼命的牛人有多投入,而是羨慕他們有一份可以投入的事業;

他們不認為自己不成功是出於付出不夠,而是因為沒有那份可以讓他們全心投入的事業。

那什麼是他們想要全心投入的事業呢?

他們回答不上來,最後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一切又回到原點,「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成為原罪,眾矢之的。

04

不再回去循環了,讓我們跳出來

那些還在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痛苦的人,那就來吧!

你有多痛苦,我們就來一次多大的努力。

別娘娘腔腔,坐直,脖子挺起來,胸挺起來,筆拿出來,把「我想要什麼」當作專對自己負責的學術研究,你寫一份格式可以不嚴謹,但態度須得100%嚴謹的學術報告----向自己報告!

去找!去閱讀,一篇篇讀下去,審判別人的建議,把你認為合適的抄出來、抄出來、抄出來。

別說沒用——有那麼一兩句有用就行,撿到一條就去踐行一條,不滿意就接著讀下去,讀到想吐。

這事做完,無論結果如何,往後我們都得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往肚子裡咽,再動不動提咱就矯情了。

因為這事的兩個結果指向都不容我們再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動不動掛嘴邊:

1.找到了你所謂的想要什麼,當然你就活升仙了。

2.一無所獲。但你知道要找到那個答案是多麼的難,升仙無望。

經歷這種「難」,這個時候再來看看克老師的話,是不是感覺不一樣了?

一無所獲的結果也許是上天給你的「禮物」,確定的告訴你:你不能,你當下還不能。

這結果也告訴你,既然我當下花了那麼多努力都沒找到,那這事就先給我先靠邊站,先幹正事,可以保持探索著,但這些哲思問題王后只能讓它佔據你的一方小小天空。

再也別讓它成為你整個心靈世界的陰霾,別動不動做著事呢,就一句我不知道想要什麼我想要探索人生就把事情撂了。

我們做事該成熟一點,不然對誰都不負責。


05

我們用「不想要」確立努力的底線

我們還可以反過來想----想要自己知道想要什麼經常是艱難的,但弄清自己不想要什麼卻很簡單,比如:

不想考研失敗

不想被裁員

不想交房租時捉襟見肘

……(請繼續列舉)

你不想要怎樣的生活?請你把這個清單列下去,芒格老哥說:我想知道我會死在何處,然後我永遠不去那裡。

我說:知道自己討厭什麼樣的生活,然後我們就永遠不去過那種生活,但在之前我們要問問自己,你憑什麼可以不去過那種討厭的生活?

你該做出什麼樣的努力,才能避免去過那樣的生活?

損失厭惡:人們憎惡失去屬於自己的東西,大體上來說,失去某件東西使我們難受的程度比我們得到這個東西使我們快樂的程度大兩倍。

為了不過上不想要的生活,我們用「不想要」確立底線,也就確立了不觸碰底線所需要的努力和方向。

06

我們要去過好公共秩序的生活

但也仰望星空

上一段的底線列舉中,也許你列有幾十條,應該可以發現,其實這些底線歸納綜合起來,就是公共秩序中大方向所共同追求的那些東西:金錢、名利、關係、智慧(精神)。

追求「我想要什麼」是建立內心秩序,但在沒有確定內心秩序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把以公眾秩序為基準的生活過好。

為了不觸碰底線,我們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公共秩序的追求之中,就是追求錢,追求名,追去關係,這沒什麼不好!

1)追求錢、名,去做事,去把事情做好。

2)追求關係,阿德勒說,一個人的意義在與人交往中體現出來,實在不知道怎麼建立關係嗎,就去幫助別人吧。

3)追求智慧,去看書,去思考。

當然,做這些事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忘卻內心,我們依然探尋,只是不再讓它們遮蔽我們全部生命的天空,因為這是我們一生的課題----但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我們可以選擇不著急。

完。

來源:白詩詩(ID: baishishi100)

相關焦點

  •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怎麼辦?
    時下迷茫、無助成了當代年青人共同的話題,不知道怎麼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價值與夢想、不知道怎樣才能在與這殘酷的社會中脫穎而出,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下
  • 找藉口並不是通往成功的途徑
    最近,葵花老師發現很多蜂友都開始吐槽自己的學習效率了,例如蜂友「小蘿蔔」就說:葵花老師,我總結了一下自己的這一階段的學習,發現自己雖然有完整的計劃,但是每次都沒落實
  •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個問題不解決就要去死?
    ----原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承載著「幸福「、「成就」、「意義」等等諸多的重大命題,怪不得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不知道我們想要什麼的時候,我們得承受住那麼大的沉重感。我不懷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對人生的自我實現有重大意義,但我懷疑是否在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就得承受住那麼大的沉重感?
  • 溫和的成功哲學:你想像的成功,必須確定是你自己想要的
    你在派對中不用一分鐘就能體會到,當你被問到這個21世紀初,最有代表性的問題:你是做什麼的? 你的答案將會決定對方接下來的反應,對方可能對你在場感到榮幸,或是開始看表,然後想個藉口離開。 勢利鬼的另一個極端,是你的母親。
  • 迷茫中,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工作?
    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工作,很迷茫 ,希望畢老師能給下建議。@匿名粉絲這位同學,非常感謝你對畢老師的支持和肯定。從你的留言中可知,導致你現在迷茫的原因無非有三個:一是在沒有絲毫準備的情況下,就公司辭退了,心情沮喪;二是你不想再做與設計相關的工作,但你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工作;三是你想要回老家工作,但老家是三線城市,發展前景不大。現在,畢老師就來一一解答你遇到的問題。
  • 你的失敗是別人的鍋?洛克菲勒:不要再給自己的無能找藉口了
    假如你想去做成一件事,並且你也為之付出了一定努力,但最終的結果卻非常糟糕,那麼,你會怎麼做?是開始自嘲「最近水逆,運氣糟糕」,還是會埋怨「別人怎麼沒眼光呢」,又或是「最近壓力太大,沒發揮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明確地告訴你: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 劉津豪:你的人生不需要藉口
    今天是劉津豪陪伴您的第608天劉津豪:你的人生不需要藉口 1、有一種習慣,大家要想你的人生越混越好,必須要戒掉,這個習慣就是找藉口的毛病。
  • 【夜讀】你知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
    只是張波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工作,換了又換,也沒找到適合的。   新聞專業畢業,不喜歡媒體人快節奏的生活,於是聽從別人的建議去了培訓班做老師。呆了3個月,發現自己並不懂如何同那些孩子相處,於是回歸本行,幹起了新媒體,結果發現自己還是喜歡不起來,永遠比別人慢半拍。做客服,倒還能適應,可又覺得前途渺茫,向公司提出了幾次換部門的申請,得到的答覆都是:這是最適合你的工作。心
  • 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 丨心理需求評估
    雞湯聽得多了,都說我們要聽從內心的聲音,只要我們不放棄全世界都會為我們讓步。然而,問題是,你真的知道自己內心想要什麼嗎?還是你以為自己知道而已?沒有解決基本的生存去談自我實現,這並非不可以,只是它終究不太牢固。同樣的,我們心裡的真實需求涉及很多方面,但其實它們也是有程度的高低。對有些人來說,安全感比什麼都重要,其他都可以放一放,所以TA需要安穩的工作生活和能讓TA感覺到放心的伴侶。如果你感到茫然,這也想要那也想要,不妨先想想:什麼事情能讓你感到精力充沛、熱情十足?
  • 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
    說到選擇,你還記得曾經被眾多媒體爭相報導的「賣米粉的北大碩士」張天一嗎?張天一(圖片來自網絡)北大法學碩士的背景足以讓張天一找到一份讓很多人都羨慕的投行工作,但是他選擇遵循自己內心,去創業打拼。用張天一的話來說就是:國貿是個好地方,大家都想去,可更有可能的結果是,大家都堵在了通往好地方的路上。
  • 愛默生很勵志的名言,道出了成功的第一秘訣,想要成功的人需牢記
    如果問你成功的第一秘訣是什麼?
  • 什麼是成功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今天是2020年11月28日,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你會按我想的做》。這本書是由德國著名催眠師、作家揚·貝克爾所寫。在以往的晨讀中,我們曾分享過書中部分內容,這次我們重點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是成功路上最大的絆腳石?」雖然這是一檔素人聲樂類節目,但是它的核心吸引力,還是成為「明星」。因此,大多數參與者的目的,不是成為歌手,而是成為明星。這個節目開播以後,受到了廣泛關注。各種話題和人物不斷衝上熱搜。
  • 那是你自己不想做事,別給自己找藉口
    很多朋友在入職之後,會發現自己沒什麼事情可做,發現自己好像很清閒,想要忙起來,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 別讓「太難」,成為你放棄的藉口
    我看著空出來的題,有些發愣。那些題並不算難,而是出題人稍微換了思路。改變了一下出題的策略,只需要稍微開動腦筋,以學生目前的基礎,做出來應該不難。但學生還是偷懶,不喜歡思考,看到需要動腦筋的題就直接空起來,等著老師去講。經過觀察,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學生在碰到不會做的題時,經常會問:「老師,不會做的題能不能空起來?」
  • 阻礙你不能成為富豪的七大原因
    如果生存是你眼下最最緊要的一件事,那麼你會為了生存付出一切,但你的人生不會走向富足,因為富足對你來說一點都不重要。生活中的成功與我們對此事的在意程度密切相關。要是你生活中缺失了某樣東西,那是因為你沒有給予它足夠的關注。你應該把掙錢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金錢決定了你衣食住行的品質,也決定了你所能接受的教育、醫療的好壞。擁有財富,你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還能讓子女過上更好的生活。
  • 如果讓你給2018年的自己打個分數,你會打幾分?
    2018年的自己,其實還是過得比較舒適,並沒有鞭策自己去努力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標,拼盡全力的時刻還是不夠多。2018年的你是不是也是處在不斷的迷茫中?是不是還是沒搞清自己喜歡什麼,只是覺得每天忙忙碌碌,不知道到底為了什麼。人生可以迷茫,但是不能沉浸在迷茫裡太久,路走累了,可以停下來休息喘口氣,但這不可以成為你懶惰頹廢的藉口。
  • 想要跳槽/轉行,卻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現在很多人常常抱怨,說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想要轉行。但是真正要行動起來時,卻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行業,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心心念念的職業。也有些人,為了高薪選擇了一份工作,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某項技能,結果不盡人意。然而,擇業終究得從自己的潛在優勢出發。
  • 想要自己創業當老闆的人,請記下呂不韋的名言,能幫助你走向成功
    很多人不要看他目前在打工,他可能是在存錢,或是在學習,一旦時機成熟了,可能就會辭職自己成立公司,為自己打工。不過有這樣創業心的人,不是特別多。大多數人都是不願意承擔任何風險,還是打一天工上一天班得一天工資的穩定一些,至少不用承擔什麼風險,公司倒閉了,自己可以去其他公司。願意借貸去創業,願意去賣房子創業的人真的不多,特別是賣房子。
  • 塔羅牌佔卜:抽一張牌,測測你最近職場中會遇什麼阻礙?
    塔羅牌佔卜:抽一張牌,測測你最近職場中會遇什麼阻礙?俗話說職場如戰場,戰場上子彈不長眼睛,戰火蹂躪下生死未卜。
  • 面試中如何回答「你最大的弱點是什麼?」
    面試官想聽到的不僅僅是你那些失敗的經歷,更重要的是展示那些失敗過後你如何成長的故事。 「你最大的弱點是什麼?」這個問題有點狡猾。雖然準備得當的話,「正確」回答這個問題挺簡單,但是仍然有很多應聘者栽在這個問題上。首先,不要回答你沒有任何弱點。這會讓人覺得你很自大,所以顯然這是錯誤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