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員工是潛力無限,還是「爛泥扶不上牆」?

2021-02-09 pointers

此篇文章寫於2021.1.15,之前寫了一半,所以拖到今天才發。拖延症發作了,尷尬。好了,下面進入正文吧。

2020年結束了,想必大家都在做各種總結吧,我們部門也一樣,一封封總結郵件,發到我的郵箱。

看到總結ppt的心情是複雜的,有一種過山車的感覺。

有的PPT很有後現代藝術感,還摻雜著一些抽象派的味道……

有的PPT就很好,一眼就能看出來,很用心,對自己的總結也很到位。

通過一份簡單的PPT,大致的就能判斷這個人是否能夠委以重任。

很多人又會噴了:你看就是你們這些無能的管理者,只會看誰PPT寫的好,根本不看誰的能力強。

我想說,對不起,PPT寫的好的人,能力一般情況下也很強。一個連PPT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敷衍了事,憑什麼讓我相信,能夠做好一個項目,帶好一個團隊,這是悖論。

在我7年工作生涯中,面試的人應該不低於200人。看過的簡歷那就更多了,可能已經遠超過1000份了。

如何判斷一個員工是潛力無限,火箭般晉升,還是「爛泥扶不上牆」?

到底要怎麼判斷呢?

其實我自己有一套標準,或者是方法吧。

今天,我把我這麼多年的觀察,分享給你,聊一聊我是怎麼判斷一個人是否能夠有潛力,值得委以重任。

第一、看當前這個人能力是不是很強,有沒有能力積累。

能力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們能夠一眼看出來的。也就直接關係到此時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口中常常提到了牛人,就是能力非常強的人。

第二、看這個人思維格局。

很多人往往存在一種誤解,就是用能力來描述這個人的發展潛力。

我碰到一些主管經常跟我提到說,這個人工作5/6年了,工作經驗很豐富,非常有潛力。

其實這是不對的,思維方式才決定著這個人的成長「天花板」有多高。

思維方式狹隘的人就很難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無法追求彼此間雙贏的合作關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利他思維。

在自己的小循環宇宙體系中,以自我感覺為軸心,周而復始的自轉,卻始終無法和周邊關係進行聯動,形成大循環正向增強迴路體系。

或者說呢,這個人的思維方式,在遇到困難之後,總是在告訴自己:其實我已經做的挺好的,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其實沒有做好,都是因為意外。

你會發現,他總是要試圖推卸責任給別人,以此來發洩內心的不滿。

這種思維格局狹隘的人,以後很難快速成長起來。

人的成就,永遠無法超越他的思維格局。

 

第三、是否有旺盛的求知慾

有些人的能力水平,可能現在並不強,那是因為他還年輕,工作年限不夠,工作經驗不足,沒有好的導師,走了很多彎路,一系列原因才導致了目前能力水平不夠。

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一塊「海綿」,你澆灌的「知識泉水」,只要倒下,立刻就被全部吸收。

而有一些人呢,就像一塊「瓷磚」,外表華麗,炫彩奪目,其實就是滴水不進,吸收不了任何新的知識和建議。

「海綿體質」的人,對很多事情充滿了好奇心。

總是關心這件事兒,他是怎麼做的?你告訴我,你怎麼做成功的?這個事兒的處理方式,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在追求甘甜的「知識泉水」道路上,永不止步。

而且,總是樂意接受很大的挑戰。

比如:這事兒還能做得更好嗎?我不相信這就是最好的狀態,我再來試試看,然後一次次興奮地去嘗試,一次,又一次,哪怕頭破血流,也要達到「最優解」。

總結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難堪大用」,還是說這個人可以「委以重任」。

衡量標準就是3點,即:

1)能力

2)思維格局

3)求知慾

一個人目前能力水平很低,但是思維格局很大,求知慾旺盛,能力提升很快的人,這人就值得委以重任。

另外一個人目前能力看似很強,後面不思進取,滴水不進,然後未來無法補充「知識泉水」,且用「瓷磚」封口,這樣的人,「難堪大用」。

雖然有的時候,第二種人,有著積累,能力水平看似比第一種人能力水平高,但是依然是不能重用的。

希望大家通過這三個標準之後,能夠針對自身的情況「無則加勉、有則補之」,未來屬於你們,加油!


我是袁吳範,一個教你如何提升認知、快速晉升的90後技術總監,公眾號:」pointers「

你可以長按這個二維碼加我微信,空位不多。

記得備註「技術方向」,我會將你拉進一個高品質群,群裡有開發、產品、技術經理、技術總監。

相關焦點

  • 爛泥不上牆,必有徵兆
    世人皆知阿鬥扶不起,卻不懂為何阿鬥扶不起,實際上阿鬥並不是扶不起,也並不是大家所想的傻子,否則也就不會有樂不思蜀這樣一個經典的問答出現,那麼為什麼阿鬥會扶不起呢
  • 「爛泥扶不上牆」的10種表現
    很多畢業生剛畢業,即失業,高不成低不就。小事不做,大事又做不了,啃老不是長久之計。沒有想任何辦法,就開始產生抱怨的心理,對上司布置的任務千百個不願意。還沒有做就已經如此嫌棄這份任務,還要如何讓別人把工作放心地交給你?
  • 「爛泥扶不上牆」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做什麼都不長久,永遠都不爭氣沒出息,所有的行為都有一種loser的既視感。
  • 「爛泥扶不上牆」的N種表現,趕緊自查!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做什麼都不長久
  • 爛泥扶不上牆的10種表現 你「中槍」了沒?
    低不就隨著教育資源的普及,讀大專,大學,讀研究生,讀博,甚至出國深造的機會越來越多,但是學歷高並不代表一定會有好工作,還需要你肯幹肯學。現在很多畢業生剛畢業,即失業,高不成低不就,小事不做,大事還做不了,而啃老又不是長久之計。2.拒絕學習出了校門就不在主動學習,滿足於現狀,新鮮的事物不願嘗試,生活只剩眼前的苟且。
  • 面試時你該如何判斷公司好壞
    一直說面試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既是公司面試你,也是你考察公司的機會,求職者如何在面試中判斷公司好壞?並在面試中判斷公司發展前景?
  • 如何在面試中準確判斷員工的能力情況
    在面試的時候,判斷候選人是否能夠勝任崗位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他是否具備這個崗位所需要的能力或者相應能力的強弱程度。對於應屆畢業生,我們還會看重他們的潛在能力。然而能力作為一種個性心理特徵,看不見摸不著,很難通過量化的工具來去衡量,所以判斷候選人是否具備相關能力?優勢能力是什麼?他的潛在能力有哪些?對校長和人事來說都是一種挑戰,但更是一種很重要的素質。
  • 不以努力為榮,也不以墮落為恥
    那些為了能給自己一個更好地生活的人,現在過的都不容易,不是只有你一個人過的艱辛。  但沒有關係,人生就是這樣,艱辛和幸福本就是陪伴著任何人的。  這個世界,只要你不放棄自己,就會越來越好。每個人內心都還是有不可抑制的表達欲,如果內心按耐不住要分享。  可以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本子,將夢想寫下。
  • 面試時如何判斷公司好壞?
    一直說面試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既是公司面試你,也是你考察公司的機會,求職者如何在面試中判斷公司好壞?
  • 學會正確自我認知,發現你的優勢與潛力
    也就是,隱藏真實的自我,這部分是自己知道,但別人不清楚。比如,墨墨會寫散文詩,這是秘密的自我。 第四,未知的自我。 也就是,擁有無限潛力,或無限可能的自我,這部分是別人和自己都不知道的潛在部分。 那麼,結合上面4個部分舉的例子來分析,一起來學習如何區分正確和錯誤的自我認知。 第一,公開的自我。 墨墨公開的自我,是一個自律的個人品牌諮詢師。 當從客觀角度審視自己,以及在做的個人品牌諮詢工作內容時,發現自己真的是這樣一個人,就是正確的自我認知。
  • 如何判斷員工是否能勝任工作崗位
    首先,員工的直接上級可以對下屬員工是否勝任崗位做一個初步的判斷,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步驟:1.接近員工,詢問他們的工作感受。向員工傳遞一種觀念:「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這不僅對他們有利,對企業也一樣有利。
  • 三支一扶VS事業單位
    牛氣沖天祝你好事連連大家都說三支一扶好,那三支一扶到底好在哪裡?每年的考試層出不窮,很多小夥伴面臨考試機會,總是非常迷茫。在考試選擇和準備備考時,不知該如何下手。今天小編就來說一下,三支一扶和事業單位之前的差別,給大家一些參考。
  • 如何治癒員工的「工作焦慮症」?
    自然治癒焦慮不管做什麼都特別難,工作落後,擔心炒魷魚;假期結束,無心去上班;任務繁重,身心俱疲;業績突出,害怕同事嫉妒……面臨壓力,每個員工都有可能患上工作焦慮症除了為辦公空間布置小盆綠植盆栽,許多公司選擇在室內種植大面積植物牆,它不僅能吸收辦公室有害氣體,釋放清新的氧氣,還可以營造一種貼近自然的辦公環境,使身處其中的員工感到安靜、放鬆。
  • 華燈初上,給自己一個與眾不同的晚餐約會
    公司領導們感懷大家的辛苦和努力,邀請各部門優秀員工,在華燈初上之時,來共同參加一個與眾不同的晚餐約會。          2020年6月3日,第一次晚餐約會在董事長辦公室成功舉辦。       晚餐約會中,王總還針對目前線上線下銷售相結合的現狀,分享了線下實體門店如何去運營以及線上跟隨市場環境變化趨勢的創新,使小夥伴們學到了「一條主線,五個要素」的門店運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