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曾見識過更有趣的世界,
你會以為這就是你的人生。
經常聽到一句話,說要逃離自己的舒適圈,
才能變得更強大,才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可是當你真正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又開始質疑是不是只是給自己自找麻煩的事情
你
真的願意走出舒適圈嗎?
舒適圈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有自己熟悉的環境、人、事。我們習慣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已經會做的事,所以你會感覺到輕鬆、自在。
讓你舒服的環境和秩序只會限制你的成長,只有讓你感到不適的狀態才能帶來不斷成長的機會。假設你是一條魚,那麼你周圍的環境是魚缸還是池塘,將決定著你是否能夠變得獨立和強大。
走出舒適圈,就是為了讓自己對待任何事情態度更從容,格局更廣闊,對未來有更多的期待。
豆瓣上有個很有意思的小組,每天有兩萬多人在裡面記錄自己生活裡做的一些事。
這個小組叫做 「 每天做一件有難度的事 」
晚起的人早起、不善交際的人社交、懶散的人學習,都是一件件最開始讓人感到不適的事情。但是當下片刻的舒服如同過眼雲煙,而浪費的時間、流失的精力、錯過的機會卻是長久影響生活舒適度的因素。
如果只做出一點點細微的改變就能對生活產生正向的影響,為什麼不去試試呢?
一點點撕開舒適圈的口子,做難而正確的事,爭取跑起來。
前段時間去世的褚時健先生,一生之中就是一次次跳出自己的舒適圈,74歲高齡本該安享晚年,但他卻開始種橙子創業,成為了「中國橙王」。
還有央視的馬東,父親是厲害的相聲大師,自己一路來履歷光鮮,北影畢業,又是央視的主持人。完全可以躺在央視主持人這個位置上躺到退休。
但是2012年他從央視離職了,在大多數男人經歷中年危機的年齡,進了愛奇藝工作。後來的事大家也知道了,他的《奇葩說》火遍大江南北,成為了現象級綜藝,影響了無數年輕人。
舒適圈之外充滿了奇妙和未知,但是不試試誰知道會遇上什麼呢?
人生不易,別靠慣性活著。
外賣小哥雷海為在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中,他擊敗了北大碩士奪得冠軍。
對手評價說,他就像《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只要一出手,就能震驚整個江湖。
在沒出名前,雷海為是一個外賣小哥,騎個送餐車風裡來、雨裡去,在大城市裡賺點辛苦錢。跟其他外賣小哥不一樣的地方,是雷海為喜歡古詩詞,每天在等餐時、送餐路上、等紅燈的時候,他都見縫插針地背詩。
下班後,其他同事都是躺著床上玩手機,只有雷海為一個人看書背詩,因為他覺得,這是無奈生活中的樂趣。
在沒有成名前,有不少人覺得,雷海為就是瞎找不痛快,一個送外賣的,背那麼多的古詩詞有什麼用?
其實,很多人都像極了雷海為身邊的人,每天吃差不多的飯菜、做差不多的工作、過差不多的生活,沒有一點波瀾。
很多人的不快樂,都是因為在不斷重複著昨日的生活,靠著慣性過活。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小孩子能有更多的快樂的原因是——
而大人則不一樣,大人更習慣的是活在舒適圈裡,能把一年過成一天。
如果一個成年人,要想跟小孩子一般,擁有更多的快樂,那麼就得有敢於走出舒適圈的勇氣,有不依靠慣性活著的決心。
時間從來不說謊,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終身成長》這本書從思維模式的角度,讓我們找到自己恐懼、苦惱和失敗的原因。同時,它將幫助我們突破這些阻礙,獲得成長,達成目標。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長按識別購買
今日互動 |
你做過哪些走出舒適圈的決定?
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