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舒適圈,是我做的最好的決定」

2021-02-28 鳳凰新華

如果不曾見識過更有趣的世界,

你會以為這就是你的人生。

經常聽到一句話,說要逃離自己的舒適圈,

才能變得更強大,才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可是當你真正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又開始質疑是不是只是給自己自找麻煩的事情

真的願意走出舒適圈嗎?

舒適圈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有自己熟悉的環境、人、事。我們習慣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已經會做的事,所以你會感覺到輕鬆、自在。


讓你舒服的環境和秩序只會限制你的成長,只有讓你感到不適的狀態才能帶來不斷成長的機會。假設你是一條魚,那麼你周圍的環境是魚缸還是池塘,將決定著你是否能夠變得獨立和強大。

走出舒適圈,就是為了讓自己對待任何事情態度更從容,格局更廣闊,對未來有更多的期待。

豆瓣上有個很有意思的小組,每天有兩萬多人在裡面記錄自己生活裡做的一些事。

這個小組叫做  「 每天做一件有難度的事 」 

晚起的人早起、不善交際的人社交、懶散的人學習,都是一件件最開始讓人感到不適的事情。但是當下片刻的舒服如同過眼雲煙,而浪費的時間、流失的精力、錯過的機會卻是長久影響生活舒適度的因素。

如果只做出一點點細微的改變就能對生活產生正向的影響,為什麼不去試試呢?

一點點撕開舒適圈的口子,做難而正確的事,爭取跑起來。

前段時間去世的褚時健先生,一生之中就是一次次跳出自己的舒適圈,74歲高齡本該安享晚年,但他卻開始種橙子創業,成為了「中國橙王」。

還有央視的馬東,父親是厲害的相聲大師,自己一路來履歷光鮮,北影畢業,又是央視的主持人。完全可以躺在央視主持人這個位置上躺到退休。

但是2012年他從央視離職了,在大多數男人經歷中年危機的年齡,進了愛奇藝工作。後來的事大家也知道了,他的《奇葩說》火遍大江南北,成為了現象級綜藝,影響了無數年輕人。

舒適圈之外充滿了奇妙和未知,但是不試試誰知道會遇上什麼呢?

人生不易,別靠慣性活著。

外賣小哥雷海為在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中,他擊敗了北大碩士奪得冠軍。

對手評價說,他就像《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只要一出手,就能震驚整個江湖。

在沒出名前,雷海為是一個外賣小哥,騎個送餐車風裡來、雨裡去,在大城市裡賺點辛苦錢。跟其他外賣小哥不一樣的地方,是雷海為喜歡古詩詞,每天在等餐時、送餐路上、等紅燈的時候,他都見縫插針地背詩。

下班後,其他同事都是躺著床上玩手機,只有雷海為一個人看書背詩,因為他覺得,這是無奈生活中的樂趣。

在沒有成名前,有不少人覺得,雷海為就是瞎找不痛快,一個送外賣的,背那麼多的古詩詞有什麼用?

其實,很多人都像極了雷海為身邊的人,每天吃差不多的飯菜、做差不多的工作、過差不多的生活,沒有一點波瀾。

很多人的不快樂,都是因為在不斷重複著昨日的生活,靠著慣性過活。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小孩子能有更多的快樂的原因是——

而大人則不一樣,大人更習慣的是活在舒適圈裡,能把一年過成一天。

如果一個成年人,要想跟小孩子一般,擁有更多的快樂,那麼就得有敢於走出舒適圈的勇氣,有不依靠慣性活著的決心。

時間從來不說謊,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終身成長》

這本書從思維模式的角度,讓我們找到自己恐懼、苦惱和失敗的原因。同時,它將幫助我們突破這些阻礙,獲得成長,達成目標。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長按識別購買

今日互動 |

你做過哪些走出舒適圈的決定?

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每個人都讓你「離開舒適圈」,這是毒雞湯嗎?
    為了實現自我成長,我們總是被建議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給自己一定的壓力和恐懼感,從而才能逼迫自己成長。然而,職業教練Melody Wilding卻並不認同這個觀點。在這篇Melody原創的題為Please Stop Telling Me To Leave My Comfort Zone的文章中,她卻給出了全然相反的建議,並認為留在自己的舒適圈內才是自我成長的最好方式。
  • 「我很勇敢,但從未踏出舒適圈」
    看起來似乎大膽有突破,直到今天我才意識到,自己不過是一直在舒適圈裡冒險。真正勇敢的不是做別人不敢做的,而是做自己不敢做的。走出舒適圈這句話可是從初三起就在我耳邊嗡嗡作響,時時刻刻都提醒我不應該保持現狀。當時內向的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
  • 「跳出舒適圈」?有這樣一處「舒適圈」永遠不需要跳!
    朋友,最近你是否經常感到得過且過,不想奮鬥同時每日三省自身: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要幹什麼?
  • 跳出舒適圈,主宰自己的生活!
    敢於跳出舒適圈,做不同的努力,不同的改變,人生才會變得更精彩!李敏本是做著小買賣,每個月收入頗為穩定,但也是只能穩定,俗話說: 不進則退!在工作中她看到自己的短板,也不甘心只做點小買賣,所以她決心要作出改變,那就必須跳出原有的舒適圈,不斷學習,追求進步。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這是個問題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筆者最近在關注《超級網紅節》這個節目,其中一期是討論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新媒體必將是時代的趨勢,文字類的傳統媒體生存面臨著很大危機,甚至做了半輩子的傳統媒體人,開始接觸自己從未接觸過的新媒體,這樣來自時代的壓力,是不是告訴我們只有不停地走,才能不被這個時代所拋棄?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
  • 舒適圈之外,你永遠年輕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產生這麼一種感覺:每天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情,每天的工作過程顯得重複而枯燥。看似一切順風順水,人卻有了更多的迷茫,找不到生活的盼頭。這都是因為他們活在了舒適圈中。在這個圈裡,一切都在以凝滯的姿態拒絕著變化、侵蝕著熱情,人在其中,久而久之就會變得無趣與怠惰。
  • 如果你是普通人,想變得優秀,我勸你一定不要跳出舒適圈
    我舉個例子。你平時都不喜歡看書。小時候班級考試,你都是倒數第一第二。這樣的你,長大以後,不甘心自己在學校做個學渣,走進社會,還做一個工渣。所以你奮發圖強,逼迫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從此刻起,堅持每天學習,在五年以內成為一個知識分子,用智慧改變自己的命運。但結果很令人沮喪,你買了一堆書籍,一開始,迫不及待,想把它們啃完。
  • 我為什麼離開Airbnb?
    工作上,一切都好只缺煩惱,此時你會選擇離開嗎?文章的主人公,Airbnb的前高管,就做了這樣的事情。在他看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需要明確自己不同的角色。沒有人可以像電影電視劇中的萬能主角一樣兼顧一切。每個階段,我們都有著不同的人生角色和生活重點。找到它,明確它,然後向著目標奮鬥。
  • 一個屌絲離開體制內能做點什麼?
  • 我為什麼離開 —— 微軟員工的離職感言
    一年前的今天,我宣布自己的決定,離開供職近14年的微軟。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要放棄一個"微軟中國戰略合作總監"的光環,和一份相當不菲的薪水。為什麼不能先確定得,再決定舍呢?這是因為,未來,是不可知的。在我認識的人中間,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這也恰恰是生命的精彩之處。
  • 硬派策劃 | 談「做決定」
    在上周的策劃周會上,有小夥伴提了個問題「為什麼要我做決定」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想按三點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分別是
  • 「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改變時當改變」3個步驟教你脫離舒適圈
    大家好,我是子安同學。很多人會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沒有動力做出改變,今天這期我想跟你談談更實際的做法,用三個步驟告訴你如何突破舒適圈,你會更容易體會到我提出的內容。突破舒適圈方法的第1步,先要承認恐懼。
  • 從文理學院到大律所,我做過的那些職業決定們
    當我決定了想做非訴之後,周圍的所有人都說「那你去做併購呀!最意思、出路最廣,以後離開了大律所,想做什麼都行!」我自己對於併購也有很強的興趣:這個領域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不同的Business,可以在一個交易的中心位置,協調各種不同的practice group,號稱一個交易的「四分衛」,非常符合那種統籌全局、叱吒風雲的「大律師」形象。
  • 離開舒適圈,你將遇見未知的自己
    我和許多人一樣認為 我沒有學語言的天分。 我初中和高一時,西班牙語學得痛苦極了。 我最後記得的就只有一句 "Donde esta el bano"(廁所在哪裡?) 而且我連回答都聽不懂。悽涼得很。 然後,我高二時轉了校。 我可以選一門別的語言課。我的大多數朋友都選了日語。我想:我為什麼不也折騰我自己一下呢?於是我選了日語。半年後,我有一個去日本的機會。 我的老師們鼓勵我說:「別擔心。
  • 不再是合伙人,我離開了工作十三年的公司 | 三明治
    再加上我的老闆,雖然不是設計師,卻有著比藝術家更大的脾氣,以及出於「安全」考量,常常強迫設計師根據他的想法來出方案,也正因為如此,特別有個性的設計師大多在我們公司做不長久。K是我工作以來遇到的脾氣最好的設計師了,他不算特別有創意,起碼不是拿獎的那種,但是他的東西漂亮舒服,配合我很有個性很有想法的老闆簡直完美。
  •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最好的別人
    經常有人抱怨說,為什麼我遇不到好人和好的環境?
  • 如何運用智慧做決定?—— 基督徒常問100問之77
    你可能看過不少書,這些書都給你很多做決定的方法和建議。我在這裡所給出的建議並不能保證你的決定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會是一個有幫助的、被很多人證實是有效的、並且簡單的四步決策法。無論你是一步一步地按照這四個步驟,還是有自己的方法,這四個要素一定需要在你決策的過程中得著體現。
  • 沁子風採|張雯婷:熱愛帶我探索,堅持促我成長
    張雯婷通過自己的經歷,向學弟學妹們提出了一些建議:●關於考證:周圍很多同學都在超課程進度在考ACCA,這樣也有好處,對於ACCA專業的同學來說,課程免修後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實習等。但她更傾向於跟著學校的進度來安排考證,或許是因為想要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 深度好文|我為什麼離開四大,跳槽到創業公司?
    在北大讀完經濟學碩士後,我曾先後在安永、標普、德勤、普華永道工作,其間,主要從事風險管理諮詢工作,所以,與其說是離開四大,不如說我離開的是以四大為代表的諮詢行業,或者更進一步,是離開純粹提供諮詢服務這種業務模式。其實,四大自有四大的好。每當談到離開四大,網上吐槽的帖子不少,回過頭來看,我離開四大,其實並不是因為它們不好,反而是四大成就了今天的我。
  • 2020的尾聲,聊聊我自己|留在香港,還是永遠離開?
    到了2020的尾聲,想和大家聊聊我的近況。不想看的就此關閉就行啦,祝大家2021,愉快圓滿,一切順利。簡單介紹一下,也許有榮親是知道的。我2016年來到香港,2017年在香港城市大學讀完了研究生。之後一直在香港工作,做市場分析、輿情分析方面的工作,到現在也有三年半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