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教材對方法。 我和許多人一樣認為 我沒有學語言的天分。 我初中和高一時,西班牙語學得痛苦極了。 我最後記得的就只有一句 "Donde esta el bano"(廁所在哪裡?) 而且我連回答都聽不懂。悽涼得很。
然後,我高二時轉了校。 我可以選一門別的語言課。我的大多數朋友都選了日語。我想:我為什麼不也折騰我自己一下呢?於是我選了日語。半年後,我有一個去日本的機會。 我的老師們鼓勵我說:「別擔心。你每天都會上日語課,幫你適應。 這會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事實上這也是我的第一次海外生活。 我的父母也鼓勵我去。於是我上路了。
我來到了東京。難忘啊。 我不敢相信我來到了世界的另一端。 我和我的寄宿家庭會面了。我覺得總體來說,一切進展得很順利 第一個晚上,我開學前的一天,我很有禮貌地對寄宿媽媽說: 「請在早上八點叫醒我。」也就是(日語) 但是我沒有說(日語)。我說成了(日語)。很接近。但是我說的是:「請在早上八點強姦我。」 (笑聲) 你找不到比她更一頭霧水的日本女人了。 (笑聲)
我走進學校。 一位老師走過來,遞給我一張紙。 我一個字也不認識 ── 那都是象形文字 那是漢字,日語中使用的中國文字。 我問他這上面說的是什麼。 他說:「啊,沒問題, 嗯…世界歷史…嗯…微積分 傳統日語…」 依此類推。 一波波地向我湧來。事實上翻譯中出了錯。 日語課不是教日語的課 而且為一般日本高中生開設的日常課程。 也就是學校裡另外4999名日本學生,除了我這個美國人。 我的反應大概就像這樣。 (笑聲)
這恐慌使我開始尋找完美的學語言方法。我試遍了所有方法。我跑到紀伊國屋書店、 試遍了每一本書,每一套CD。什麼都沒有用,直到我發現了這個。 這是《常用漢字表》。這張表上有1945個最常用的漢字 是由教育部在1981年修訂的。 日本的許多出版社限定只使用這些字 以方便人們認讀。 這成了我的聖杯,我的羅塞塔石碑。
當我專注學習這份材料後, 我進步飛速。 6個月之後,也就是一共11個月之後, 我已經能夠看懂《朝日新聞》了從日語1級進步到日語4級。 我回到美國後,從16歲就開始從事翻譯工作, 並不斷地使用這種 「材料優於方法」的方式 學習了近12種語言。
從一個學不好語言的人, 到同時說、讀、寫五六種語言。這告訴我們: 往往你做什麼, 而不是你怎麼做,是關鍵所在。 這是有效能(做正確的事情)和有效率(做好事情,不管它們是否重要)之間的區別。
你能夠將這個原則應用在語法上。我在實驗之後得出這六個句子。 讓一個本地人將這些句子翻譯成過去,現在,和將來式,就能使你解析他們的語法 找到主語、賓語、動詞、 間接和直接賓語的位置、語法性別,等等。 從那裡起,如果你願意,你就能學習多種語言靈活轉換而不相互影響。 如果有人感興趣,我們可以深入談。現在,我愛極了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