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數組公式中,我們經常看到ROW函數的身影,它到底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呢?
我們先來看下它的基礎用法:
ROW函數主要是返回引用的行號。它的語法結構為:=ROW([Reference])
ROW():返回公式所在行的行數,比如在表格第2行輸入=ROW(),則返回值為2;
ROW(單元格地址):返回單元格所在的行數,比如輸入=ROW(A5),則返回值為5;
ROW(開始行數:終止行數):返回引用行的行數,結果為一組數字。比如輸入=ROW(1:5) ,返回第1:5行所在的行數{1;2;3;4;5}。
接下來我們看看ROW函數的一些常見組合應用。
1、按指定次數重複數字遞增
比如我們需要把數字重複3次後自然遞增,這裡我們輸入公式:
=CEILING(ROW()/3,1)
說明:這裡ROW函數和CELILNG函數結合使用。CEILING語法結構:
=CEILING(Number,Significance),其作用是將參數Number沿絕對值增大的方向向上捨入,使其等於最接近的Significance的倍數。
2、自然數按指定範圍循環
比如我們想要輸入123123123的循環序列,輸入公式:
=MOD(ROW()-1,3)+1
說明:這裡ROW函數和MOD函數結合使用。MOD函數語法結構:
=MOD(Number,Divisor),用來求餘數。
3、實現隔行填色
這裡主要利用條件格式設置公式,實現表格隔行填充顏色的效果:選中表格區域--開始--條件格式--新建規則--使用公式確定要設置格式的單元格--輸入公式:=MOD(ROW(),2)=0--格式--選擇填充顏色--確定。
4、提取字符串最前面的數字
如下圖所示,我們要提取出混合字符串中前面的數字,輸入公式:
=LOOKUP(9^9,--LEFT(A2,ROW(1:99)))
說明:ROW(1:99):生成{1 ;2;3;4;5;6...99} 的數組;--Left(A1,ROW(1:99):分別從左邊截取1個、2個99個字符, 99表示該字符串可能的最大長度,公式前面加上「--」符號,把文本型數字轉換成數值,把純文本轉換成錯誤值;最後LOOKUP函數用一個足夠大的數字在截取出來的數字中進行查找,返回最後一個數字。
5、隔行提取信息
如下圖表格,我們要提取出所有人員姓名,輸入公式:
=INDEX(A:A,ROW(A1)*2)
說明 :這裡ROW(A1)*2 結果為2,公式向下複製時,得到以2遞增的序列值,然後使用INDEX函數,從A列返回對應位置的內容。
教 程 推 薦
730分鐘教程,120個視頻,只需108元!
附贈年度會員學習資源↓↓↓
★視頻教程配套操作素材
★會員群專業老師答疑輔導
★每周資源包更新發放
★每周經典實用案例分享
★教程/微課專屬會員價
★月度最佳會員送書福利
購買須知:直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購買教程後,添加微信號officeskill(技巧妹)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