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一個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小片段:剛剛畢業的安妮海瑟薇求職的第一份工作,就碰到了一個女魔頭上司,這個大boss一出場就自帶震懾氣場,沒有人敢反抗她的決定……(視頻前13秒畫面不動,之後就正常了)
電影片段中提到了「sack」 一詞(00:20),它在這裡做動詞,當 「解僱,開除」講。
sack稍微正式一些,可以是由於僱員自己的原因或公司的預算問題而導致的工作丟失,比如:
She was sacked for refusing to work on Sundays.
她因拒絕在星期天上班被解僱了。
另外幾種表達「解僱」的詞,雖然含義相近,都是「終止僱傭關係」,但其實是在不同情景下使用的,不可以一概而論:
我們最熟悉的「fire」,這個詞比較常見,一般是僱員在工作上或能力上的過失等個人原因,而不被公司看好,從而被「炒魷魚」. 因此在電視上你可能會看到一位怒氣衝衝的老闆形象,喊著:You're fired!(你被解僱了!),因為是僱員自己的原因惹到了老闆,或觸碰了公司規章制度的底線。
「lay off」,表示公司或企業大規模裁員,一般是由於財政問題(如預算緊張)導致的不得不縮減開支的行為,並不是由於僱員的個人過失導致的。
100,000 federal workers will be laid off to reduce the deficit.
10萬聯邦公務人員將被辭退以減少赤字。
除此之外,從公司的角度的「解僱」還有其他的搭配,如get the axe, show the door等;從個人角度的「辭職,不幹了;退職」也有很多表達方式,比如說 quit the job, step down 等,我們在電影課的講義中會進一步介紹並展開說明。
怎麼樣,現在再提到「炒魷魚」,你就有fire、sack和lay off三個表達可以使用啦,下面閉上眼睛聽一下音頻吧~
想加入這部電影的精聽群,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即可~
13號就開始第一天的學習了,現在只剩少量名額,想加入的同學抓緊哦,暑假不要浪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