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職業,乃至於任何一個職位,都必然是失敗的。無論你是主任,經理,高級經理,大區域經理。無論你是組長,科長,處長,副局長,局長。「工字不出頭」,都必然是失敗的。
人生工資的上限,40 年大約賺二千萬左右。為什麼?因為你是在「槽窠」中的。經歷了這次疫情,估計你更有體會。你在一家公司做銷售,從最初的縣城代理,到地級市代理,到省級經理,到華東大區總經理。
但你永遠是「銷售」。你是在一個既定的軌道之下,持續地走下去的。你既不可能轉行也沒有「行外」的資源。脫離了公司,脫離了幾百個同事輔助你的環境,你就什麼也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你是大時代中的螺絲釘。
大家身處於這個時代,常常聽見興奮地談論「風口」。類似於大數據,AI,區塊鏈,炒房,自媒體,直播,抖音,蔡徐坤。每一個「風口」,都奇蹟般地冒出來一批人。原本路人甲,什麼都不算。甚至很幼稚的小女孩。「風口」一來,便成了千萬粉絲級的大 V。類似於馮提莫,代古拉 K,咪蒙,李笑來。
而你可以做什麼呢,你只能流淌著口水,看別人發財。其實 99%的人,是根本參與不到「新經濟」競爭中的。能夠參與到新經濟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技能點,他們都是「邊緣人」。
社會上 99%的人,體面的身份都是「正兵」。正兵的意思,個個都有有頭有臉的職業,都有體面的工作,在「社會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原有體制的一份子。
而這樣的人,是沒有可能「創業」的。至少是沒有可能,參與到「新經濟」的。你既沒有隨機應變的資源,也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你原本是一個成功的銷售經理。如果你突然轉行去做跨境電商了,那你以前的客戶關係怎麼辦?你在以前是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師,改行去當網紅了,那你的師道尊嚴怎麼辦。
你做不到的!你割捨不了這一切,燃燒生命的活,「正兵」幹不了。
什麼樣的人,才適合「燃點」,適合「創業」呢?主要都是「社會邊緣人」。也就是種種巧合,沒有被社會正規體制吸納。但是本身又是非常有能力的人(papi 醬還是正經的中央戲劇學院碩士呢)這些人,手中不握有職場資源,因此具有非常大的能動性。
長期遊走於投資邊緣,具有巨大的流動性。當一個風口來臨時,這批精銳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
因此,當我們觀察每一場「新經濟」的盛宴。在盛宴中,新行業的弄潮兒,無非就二類人。
1)90%是剛畢業,25歲的年輕人
2)10%是混得不得意,杭州師範大學的落選生
前者沒有家庭的束縛還具備遷徙能力,後者只能破釜沉舟。
社會上任何一種職業,都是前途有限的,只有「無職業」者,才保持了最大的生命力。
任何一份職業,隨著你越來越「專業」,越來越專家,越來越依靠上下遊,你都落了俗套。這意味著你「轉行」的概率,越來越小。踏入新經濟浪潮的機率,越來越小。
保持「精銳的邊緣人」狀態,需要大量的能量付出。你需要比別人多幾倍的知識,計劃和組織能力,勇敢,好奇心和一點點運氣。
「打工」其實是很省力的。一覺睡到天亮,不用擔責任。「做老闆」的工作強度,至少是打工仔的四五倍。
而那些「開拓新時代」的冒險企業家精神,更不知道難十七八倍。從小到大,願意保持「明悟」,而不是隨波逐流的人群少之又少。
如果一個人的理想,是 1000~2000 萬淨資產,那你可以去讀商科,學經濟,進 BATH,按部就班熬資歷,假裝自己是勤奮的 996 精英。但是如果你的理想,是一個億,或者起點一個億。那你唯一可以選擇的職業是「無」。
如麥芽的芽尖,保持高度的成長性和創新性。可以適應並發展新環境。有能力組織資源,抓補資源。具備好奇心,和勇敢的心。這樣的人,賺取幾十倍幾百倍的回報,是應該的。
在這個賽道上,競爭者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