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求職季,高校裡紛至沓來的雙選會,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招聘啟事,很多同學只有在真正上手寫簡歷的時候,才會猛然發現一個事實。
自己四年下來,究竟都做了什麼?——好像什麼都沒有。
要麼是學校管理的太嚴,四年下來基本沒怎麼離開過校門——當然也就談不上企業內部的實習,或者是比較成熟的項目經歷。
要麼是自我管理意識太松,四年下來最親近的同伴就是一起逃課重修的室友們——臨畢業了問一圈三個舍友,也就三個人左右說要考研/考公/回家繼承家產。
只留下想要求職找工作的同學們,跟自己在網上找來的幾份空白簡歷模板面面相覷。
今天學姐就來和大家說道說道:沒有經歷該怎麼寫簡歷呢?
作為招聘過不少校招同學的用人方,學姐也實在是見多了毫無內容,千套模板的簡歷。
比如這個:
這些簡歷裡對於自身經歷的描述都是嚴重缺失的,基本會在HR或者面試官海選簡歷的時候就折戟沉沙。
那麼那些感覺自己大學生活一片空白,基本就是白過了的同學們,到底應該怎麼寫簡歷呢?
首先讓我們明確一個在題目中顯而易見的誤區,那就是——每個人的時間其實一定是拿來做了事的,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大學生活是真的一片空白。
同學們所謂的「一片空白」,其實大多數時候,指的還是【沒有實習經歷】,【沒有成熟的項目經歷】,【沒有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的技能】。
或者【有那麼一點】,但是描述得平平無奇,寫了一行字之後就不知道再填充些什麼。
這個時候,以下三個步驟也許可以發散你的思維,幫助同學填滿自己的簡歷。
有些同學雖然課外活動不夠豐富,可學習努力,成績十分亮眼,連一些頗難的專業課都能夠取得好成績;
有些同學雖然成績不突出,但廣泛參加社團,組織過不少大大小小的活動;
還有些同學喜歡呆在寢室裡打遊戲/讀小說,但對某一些特定領域內的作品如數家珍;
又或者連這些愛好都沒有,但是每天有十幾個小時掛在網上,微博豆瓣紛紛買房,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一些同學觸感靈敏的八卦雷達;
這些領域往往都不被視為是【對找工作有幫助的經歷或者是技能】,但其實只要我們善加利用,好好發揮,面試中說不定還能成為焦點。
在做好第一點的基礎上,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要分析自己的優勢,找到對應適合投遞的方向。
這一點的基礎當然就是廣泛地做功課,儘量了解更多崗位需求的能力模型,並和自己的優勢去做匹配。
我們來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
網文小說行業的內容運營,自然而然地會青睞於平時在這個領域內積累深厚,有著濃厚興趣愛好的同學們。
那麼我們曾經認為那些【空無一物】的經歷,也就在這裡變成了相關經歷,甚至成了能夠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而這些崗位在面試的時候,往往第一個問題也都非常固定:
你了解xx領域嗎?對這個領域感興趣嗎?能說說你對它的理解嗎?
這個JD,簡單來看就是遊戲行業的測試和運營推廣相關崗位,那麼了解遊戲產品,甚至細分領域下的手遊產品,也就成了比那些實習經歷更加重要的【重點經歷】。
說到這裡,同學們應該可以理解了什麼叫做,要挑選自己長處,找到自己合適投遞的方向和崗位了吧。
只要挖掘得當,每個人都不會完全是一張白紙,而是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閃光點。
這一點算是對前兩點的一點補充。
很多時候,同學們對著自己簡歷上蒼白的一行字發愁,也是因為沒有找到經歷到底可以寫得更加豐滿的方法。
有些同學做過公眾號,就只把公眾號的名字,簡單的做過了些什麼羅列在一起,頂多加上同學老師的評價。
然而實際上公眾號的經歷,如果去面試新媒體運營的話,完全是可以這樣寫的:
結合STAR法則將自己的經歷完整的表述出來,再補充一些項目上具體的數據(大致數據即可),用客觀的數據成果,取代空虛的「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這類主觀描述。
這樣一份起碼能夠讓面試官堅持讀完30s的簡歷就已經基本完成了。
有的同學可能就要說了:那這樣的簡歷在正式的秋招春招中通過的概率有多少呢?老實說: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太高~
那有的同學就很崩潰了,那這份簡歷有什麼用?
當然是用來幫助大家追趕進度找實習,做項目啊!
不管做任何工作,擁有相關的實習對於面子(簡歷)和裡子(實際能力)都擁有著十分顯著的幫助。
看到這裡的同學,如果還是經歷一無所有的話,抓緊準備好自己的簡歷去實習吧!把自己真正的用能力武裝起來,在招聘中才能拿到理想的offer。
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是嗎?
最後,學姐希望各位同學都能拿到自己滿意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