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職場】如何解決嚴重的拖延症?

2021-02-15 人民網

職場困惑案例:作為曾被拖延困擾的人,不想和提問者扯別的。拖延的痛苦,是一種無力感,一種無價值感,是一種被掩藏著卻抹不去的焦慮與絕望。

  動機 = (期望 x 價值感) / (衝動 x 推遲)

  期望,即認為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如果一件事通過你的行動必然發生,你的動機就更強些。暴飲暴食打飛機打遊戲都符合這一特性。而有收入去結婚則不是努力後的必然。從你對答案的補充來看,讓你陷入這種狀況的正是一次失敗帶來的對事後結果的期望急劇降低。

  價值感,即對事情發生後所帶來的價值的評估。收入和結婚固然價值很大,但是打飛機帶來的快樂也不小呢。可能收入和結婚並不是你最想做的事,這只是外界評價人的標準。你內心還想要其他的東西。

  衝動,和個人特質相關,正是衝動者,特別希望得到即時的滿足。衝動越強,動機越小。

  推遲,一件事情拖得越久,就越不願意去做。你已經拖到了33歲。

  這是你的錯嗎?

  不是的。這是人類的大腦還沒有進化得足以適應現代社會的表現。在原始社會,追求即時滿足往往會得到最大的利益,因為明天是沒有保障的。只有在現代,我們需要計劃,需要安排,需要精確的時間。進化選擇讓我們這種人活下來,衝動已經寫進了我們的基因。

  是否無計可施?

  不是的。你可以調整期望,把遙遠的目標分解成為簡單的,必定可以完成,又可以靠近最終目標的目標。

  比如:「我要找份工作」,可以分解為寫簡歷,找職位,投簡歷,準備面試,去面試等步驟。而寫簡歷又可以分為:

  創建自己的簡歷文檔

  在文檔中添加基本模塊的標題:個人信息,教育經歷,工作經驗,特長

  用一小時寫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聯繫方式

  ...

  把簡歷列印出來

  這些步驟不需要一次完成,你只要每次邁一小步就可以了。

  其他的措施,希望你自己去書裡尋找。你還可以選擇加入網上的互助團體。最知名的是豆瓣「我們都是拖延症」小組。

 

  番茄工作法:

  這個方法已經很火了,但我使用的還不夠到位。好處在於能夠把一天的工作分為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四檔,然後逐一擊破,在完整的25min 番茄時間裡儘量不受打擾的高效率完成。我現在每周的工作是有20多條線同時展開,有些工作需要安靜的大段時間寫材料,有些工作則需要和施工、監理、設計和各類分包單位不定時的反覆電話溝通協調,常常一個工作剛開始就被打斷,寫材料的時候尤其痛苦。而且越是這樣子越是不想幹活,雖然事情很多,但都不是自己很想或者必須馬上完成的,心裡就牴觸的想要拖延,上上網看看新聞時間就飛快的過去了。用番茄工作法把一天的工作分分類,然後儘可能瑣碎的一起完成,留下完整的時間給重要的工作。番茄土豆這個網站可以在番茄時間內屏蔽大部分與工作無關的網站,手機上『學霸模式』app 同樣可以設定一定時間內不能開啟無關應用,還有設定早睡目標,超過時間不能打開無關應用。這是治癒拖延症最狠最有效的一招了。

  斷網自習法:

  想要改變拖延症,重點在於自己深惡痛絕立定決心痛改前非,如果說前面幾個方法都不足以改變拖延症的話,試試斷網自習法吧。拖延的原因有很多,而我們有電腦、有手機、有網絡,給了太多拖延的藉口和便利,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遠離手機、遠離網絡、遠離寢室,去大學自習室或者圖書館跟著一群好學的小夥伴們一起學習,才能有希望治癒。在家裡就算我發了再大的誓都不能做到高效率學習,而一旦去了圖書館,就能夠被環境感染,靜心養性奮發向上了。有段時間在衝刺一建時我甚至連手機都不帶了(這招慎用),離開手機和網絡一天,回家後處理幾個無關痛癢的未接來電,微博上也沒有什麼我真正錯過的新聞,其實世界離開你並不會塌下來。為什麼要把自己捆綁在網絡上呢。網絡社交其實都違背了社交的概念,不是發發美食45°自拍旅行風景做做憤青點評時事轉發抽獎看了段子賺幾條評論回幾條評論就能叫社交的,朋友間吃個飯聊個天八個卦吐個槽分享心得交換想法不斷完善自己的意見才叫社交。

(文章來源:知乎)

相關焦點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拖延症!
    微博上曾有一個被大家熱議的話題:你曾經因為拖延錯過了什麼?有一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每次她叫我做點什麼事,我都說等一會兒等一會兒,時間一久,說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最後,我錯過了她。如果當時我沒有讓她一直等,我倆會不會是不同的結局。
  • 讀書 | 關於拖延症:你需要了解的五點
    拖延症可以說是現在的時代病。加拿大心理學家皮爾斯·斯蒂爾說,95%的人都承認自己會拖延。調查發現,三分之一的美國大學生有嚴重的拖延症。公司講究效率,但是平均每個員工每個工作日會拖延掉100分鐘,這樣每人每年造成的損失達9000美元。人們在結婚、生孩子上也拖延,平均結婚年齡從1950年的22歲增加到了27歲。
  • 【拖延症懶癌晚期】真的還有救嗎?!如何利用結構性拖延
    編者:現代人基本上都有點兒拖延症。拖延不僅是病,逼格高點兒來說還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哲學問題。Perry自己就是嚴重的拖延症患者,他常常覺得自己拖延得快要腐爛了,可奇怪的是在別人看來他卻做了不少事情,認為在他所任職的Stanford和哲學系都有相當的貢獻。於是他開始思考這一歧義的原因,最後他明白了自己是結構式拖拉人structured procrastinator:藉由拖延某些重要的工作,以完成很多其他次要工作的人。
  •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冊
    作者給出一個的5周自我訓練法,幫你找到拖延症的根源,並給出強有力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來解決引發拖延的潛在問題.當人們拖延的時候,他們是在避免做一些可能會觸發不愉快的內心體驗(思想或情緒)的任務。而想解決這點,就必須要了解其形成原因開始。
  • 拖延症自救指南
    現在,拖延症的人越來越多了。比如早上不到最後一刻不會起床,作業不到最後一天不會動筆,工作不到老闆催的那一刻永遠也不會急著去做。很多人以為,拖延症是一種「懶癌」,根源在於不夠勤快。 但實際上,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現實生活中,導致一個人拖延的原因非常的多。
  • TED英語演講 | 如何擺脫拖延症,做行動的巨人?
    就是這樣一個堪稱優秀的人,竟然宣稱自己有嚴重的拖延症,並且幾年前,他就想搞清楚自己究竟為什麼會有嚴重的拖延症。後來,他終於寫了篇自我揭秘的文章,結果他收到了上千封電子郵件,發自世界各地、從事各行各業的人,有護士、銀行家、畫家、工程師,還有非常多的博士生。他們都在寫同一句話:「我也有這個問題。」
  • 逃避雖可恥但很有用——致那些拖延症晚期患者
    而我,開始患上拖延症,這一點,我們本科的學校功不可沒。極限輸出,是每一個buaaer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學院和學校的拖延症就極其嚴重,一般臨近ddl的最後一天晚上才會出詳細通知,導致我們經常兵荒馬亂。從此,我們不再懼怕人生中那些不確定性因素,畢竟我們就是這麼過來的。但將拖延症發展到晚期,全靠我自己的天賦。
  • 4個步驟克服拖延症
    如果你是一名壓力之下有出色表現的人,那麼拖延症對你來說是好事。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這種壓力,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還需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我該如何著手這個項目?」這個問題也許會引發你的思考並考慮完成一項緊急任務的步驟。這種深思熟慮的習慣在職場中非常有用,因為這樣能使員工更出色地完成每項任務。然而,出於考量的偶爾延遲,與習慣性的工作拖延之間也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 大學生拖延症怎麼治?我都懶得告訴你有5種方法
    拖延症最典型的特徵:只想不做、懶散、執行力差、缺乏幹勁...還有一條最常見的——老忘事。拖延症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普遍到幾乎每個人都有一些症狀的體現,所以該如何減輕甚至根治拖延症呢?其實很多有自制力的同學,是可以輕鬆解決他們的拖延症的,換句話說他們的拖延在控制範圍內,所以,本文介紹的是針對沒有自制力的同學該如何緩解/解決重度拖延症問題。在提供解決辦法之前,我們首先要認識到拖延症的本質是什麼?1、回想起來,通常在遇到一件棘手的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會犯拖延症,是因為人在面對給自身帶來精神上痛苦的事件,會將注意力轉向其他更容易的任務,顯然,這樣爽多了。
  • 上班族診療室 | 職場症候群裡有你嗎?
    職場症候群症狀是指:職場白領因長期工作生活壓力大,而出現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反應。以良好的工作心態應對突發工作與同事分享高麗參精EVERYTIME通力協作,解決工作難題「996」、「以司為家」等職場觀念很多人會出現上班時壓力大、精神緊張下班後空虛失落、對家沒有歸屬感等感受過度依賴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與自我價值
  • 拖延症真箇十惡不赦的大魔頭
    拖延症真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魔頭。它讓我們輕易懈怠,變得安逸、浮躁,讓我們暫時忘記時間,只懂得當下的享受,卻讓我們在日後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淚水,甚至讓我們後悔莫及。誰會說這樣的拖延症好呢?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擺脫自身的拖延症,按時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完成自己的計劃呢?拖延症的可怕之處就在,你總是想著:「沒事沒事,今天不做還有明天呢。」
  • 29【拖延】拖延症的速效救星丸1
    有些人無法選擇去做快樂有意義的事情,這就是拖延症難以解決的原因了。今天講講最簡單,不能持續的方法,叫做速效救星丸。我們來談四個方法。第一,用時間交替法。記得之前分享過番茄工作法。即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持續四個25+5,那你休息半個小時。動靜結合,張弛有道。有些人也許還不一定訓練的成功,我們會看到很多小朋友貪玩,不愛去做做作業。5分鐘交替工作與娛樂。
  • 面對拖延症,99%的人都做錯了
    女同事說:你是否有拖延的習慣,任務總是不按時完成,就連洗個澡、起個身也要刷完手機才動身。我們以為拖延只是一種習慣,沒什麼大不了,但其實習慣性拖延的背後,有很強的心理動力。被拖延症支配的生活,是一種什麼體驗?在微博隨手一搜,都是當代大學生拖延的表情包和段子。
  • 心理TED丨拖延症人群的內心世界
    幾年前,我決定寫寫拖延這件事。我的行為方式總讓身邊非拖延者感到不能理解。我很想對世界上非拖延者的人解釋一下,我們拖延症患者的腦子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我們會拖延。首先我假設,拖延症患者的大腦實際上和其他人的大腦不以樣。為了驗證這一點,我找了家核磁共振實驗室,給我和另一個確定是非拖延症的人,進行了腦部掃描,我好將二者進行對比,今天我帶到現場,給大家展示一下。我希望大家仔細觀察,看能不能注意到差異。我知道大家並非專業的大腦專家,較難看出他們的差異,但大家不妨先看一眼,如何?這張是非拖延者的大腦,這張是我的大腦。
  • 拖延深處,是想儘可能久地待在自己的世界 | 書目治療師
    書目治療師:一直以來我都有很嚴重的拖延症我非常能夠理解你的感受,因為我以前也有嚴重的拖延症……明明那麼多尚未完成的事情堆在眼前,攤開的書稿,髒亂的客廳,或者只是一個該打的電話,一份瀕臨死線提交的文檔…… 我們還是懷著僥倖的心理,時不時點進其他手機應用,咬著手指甲發呆著說,再過一會就開始,就一下下……再回過神來的時候,一下午就過去了,望著窗外天色變黑,想到一整天又啥也沒做,
  • 拖延心理學-你以為的無能為力只是拖延而已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往往一趟飛機坐下來,平時堆的一堆不想幹的事情全都能解決掉。不僅充分利用了時間,還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我們在需要完成一些高度專注的事情的時候,首先就要把我們自己放在一個沒有幹擾的環境裡面,這會讓我們省很多力氣,而且事半功倍。
  • 一事無成、又拖延,我該怎麼辦…
    在對話中,他們都提到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嚴重的拖延症」,另一個是「一事無成」。不知道大家在這個「特殊時期」裡有沒有過類似的心理反應,感覺特別的慌亂,想做什麼老也做不成?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正是關於如何處理這種內心的挑戰。我跟那個研究生說,你現在的狀況,就好像是在經歷一個中年危機的嘗鮮版。為什麼這麼說呢?
  • 【研讀】《拖延心理學》
    如果你也有拖延的習慣,如果你想改掉拖延的毛病,卻苦於一直找不到方法,那麼這本書十分適合你。兩位心理學家通過她們在治療拖延症人群的實踐中,精準地找到了拖延症的根本原因。並且它能幫助你減輕拖延,更好地享受生活。
  •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12個拖延處理技巧
    導語:「拖延症」如流感肆虐,手把手教你戰勝它。處理拖延症是有技巧的,別輕易說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