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次在路上丟了100元。於是在回宿舍的路上,把剩下的零錢也給花了——一氣之下。現在網上總會看到的「無能狂怒」,就可以形容這種行為。當然,這個例子不太好,並不能完全表現出無能狂怒的一面。不過我懶得找具體例子,你們注意觀察一下,其實周圍處處可見這種人這種行為。沒能力做一件事,硬著頭皮做(態度沒錯),但最後果然沒做成,就懊惱啊生氣啊罵自己怨自己貶低自己,除此之外,卻不去反省總結重整旗鼓再接再厲……那麼,這種,活該永遠做不成。沒的說,是吧,大家都認可。最近,浪費了一個花錢報的課。基本上,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雖然現在說起來有點像推諉,但報課時的確很勉強,幾乎是被其他人推著慫恿著往前走,內心驅動力並不那麼強。所以會有現在的結果,是必然的。其實,按以往經驗,就算勉強,既然花了錢,一般不會浪費,還是會硬上。只是沒想到,這次失策了,從一開始就抗拒。因為心思完全在其他地方,真的沒心力兼顧,也沒心思投入。所以說到底,還是自己最懂自己。別人跟你說再多「你行,你可以的,不要給自己設限」,但最終後果還是得自己承擔。說什麼「為什麼不逼自己一把呢」,說什麼「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多牛」。是,懂,明白,這些都是正確的道理。別人也都是好意。但人和人真的不同。其實發生過無數次這樣的情況了,這種情況我再熟不過。明明以前就反省過總結過,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方式,可還是容易被人輕易鼓動。不好結局多了,一次一次讓我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那種痛苦,簡直太糟糕。往往這時候,我只能「無能狂怒」,什麼也做不了,也不想做。什麼都被打擊完了,陷入黑暗情緒的當口,談什麼振作,狠狠發洩才是。但我又學不會發洩,顧慮太多。自己的情況自己最懂,為了避免一次次自我折磨,絕不能再輕易聽從別人的意見。尤其在把一切都權衡清楚的時候,必須得堅定自己的選擇。為了享受滿足別人期待的虛榮感,勉強一次兩次已是極限,來什麼第三次呢。當個平庸的普通人,做好眼前能做好的事,一輩子堅定,已經夠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