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超過90%的職場人都有過創業的念頭,但付出行動的卻寥寥無幾。問題往往是:找不到好的創業想法。
其實,好的創業想法無處不在。具體要如何找到這份靈感呢?商業研究者張瀟雨總結了10條經驗,和你分享。
1. 越熟悉,越容易入手。
創業公司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脫離實際,做的東西沒人需要。事實上,好的創業想法恰恰根植於我們的生活當中。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本身就是長跑運動員,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就喜歡宅在家裡上網,他們都是從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入手,躋身商業巨頭。
2. 創業點子只分好壞,不分大小。
要知道,麥當勞就是把漢堡和薯條做得比當時的其他店快了一點,就成就了今天這麼大的生意。在全球化的今天,市場的體量超過很多人的想像。些許的改變,切入一小塊市場,便能讓自己站穩腳跟。
3. 對產品吐槽的時刻,正是創業想法的來源。
「為什麼沒有人做這個?」「如果有人把這個東西做出來了,我肯定掏錢買。」記住生活中所有這樣的時刻。如果你自己或者別人發出了這樣的疑問,這個想法就值得一試,因為這個需求是無比真實的。
4. 越是理所當然的東西,越值得質疑。
我們真的需要現金嗎?買電影票一定要去電影院嗎?知識的載體一定是文字嗎?所有這些問題背後看似牢不可破的答案,正在一個一個的被打翻。如果不能從正面對某個問題尋求突破,就從側面思考這些問題的其他可能性。這個比較難,但一旦成功回報就是巨大的。
5. 一個好的創意想法,並不需要尋求多數人的認可。
一萬個人覺得你的東西還可以,都比不上一百個人瘋狂熱愛你的產品。甚至可以說,太多人認可就說明你這個想法經不起推敲。比如,「我想開一家好吃的火鍋店」,有人會拒絕這個想法嗎?但這個想法有任何實際意義嗎? 沒有。
6. 你不必做第一,只需要發現別人忽略了的東西。
擔心你的點子已經有人想到了?真的無所謂,真正有巨大影響力的企業都不是第一個做那件事的:Google不是第一個搜尋引擎,Facebook不是第一個社交網絡,微信也不是第一個在線聊天工具。致勝的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發現其他人都忽略了的東西。Facebook的實名制、星巴克的「第三空間」,才是它們成功的原因。
7. 篩選一個創意想法的首要標準:市場是否存在。只要市場存在,就值得去投入。
一開始你的受眾可能很小,但是沒關係,只要你找到潛在的大市場就好。就像Airbnb,一開始願意睡在別人家的人特別少,但它所在的是酒店住宿這個大市場,慢慢耕耘依然可以做大。
8. 沒有任何創意想法能做到一勞永逸,永遠不要因為乏味和麻煩而放棄。
創業確實是件麻煩事:做外賣要和形形色色的餐廳、奇奇怪怪的老闆打交道;做問答社區要厚著臉皮找人來答題。但乏味和麻煩,恰恰才是創業的真正壁壘。記住,「有沒有人真的需要你的東西」是衡量你創業想法的唯一標準,其他都是你要克服的。
9. 在一個領域深耕,直到過濾掉99%不切實際的想法。
如何保證創業的想法靠譜?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入了解一個行業。深入學習的過程,會過濾掉你99%不切實際的想法。絕少有創業者能在陌生的領域取得成功,絕大多數都是在多年深耕後厚積薄發。做到如此沒有那麼難——現在開始研究「怎樣在國外做體檢最划算/最靠譜」,一年後,你就是最懂這個領域的人之一。
10. 研究商業案例,只有思考才能鍛鍊思考。
商業的生存法則、頂尖企業家的思維方式、巨頭企業的失敗與成功經驗,只有在一個個案例中才能體會得到。歡迎來《商業經典案例課》一起學習,經過一年365次設身處地的思考,所有的商業問題都已在心中推演,想不成功都難。
訂閱指南
① 如果你是安卓用戶:
▽ 戳此直接訂閱
② 如果你是蘋果手機用戶:
請下載「得到」App,註冊登錄;
搜索「商業」或「張瀟雨」,點擊專欄,即可訂閱。
推薦閱讀
清華管理學課的11條領導力筆記
看待「錢」的方式,決定了你的生活
Q: 你如何看待創業,它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嗎?
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請把「羅輯思維」推薦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繫:ljsw@luojila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