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 | 我們都能「擁有一切」嗎?by 安妮-瑪麗·斯洛特

2021-02-13 樹英學會ShuyingAcademy

我認為真正的、完全的平等,不是用男人的準則衡量女性的價值。而是意味著為女性和男性 共同提供更廣泛的、受到同等尊重的選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工作場所、政策方針和文化。在職場中,真正的平等是對家庭和工作給予同樣的價值,並懂得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都能「擁有一切」嗎?這不單單只是關於男女平等的問題,而是一個人在職場、家庭、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更多的關愛和理解,是實現平等的必要因素。

公共政策專家安妮-瑪麗.斯洛特(Anne-Marie Slaughter)2012年的文章《為什么女性依然不能擁有一切》引起了轟動。但事實上,這只是女性的問題嗎?在這段演講中,斯洛特(Slaughter)擴展了她的觀點,並解釋了為什麼在工作文化、公共政策以及社會習俗上的改變會為男性、女性,乃至我們所有人帶來更多的平等。

Transcript | translation by SiYan Yao. Reviewed by Shiwen He

其實我人生的幾個關鍵拐點 都不是一下子來臨的。2010年,我有個被考慮的機會,從原來的職位提升為 美國國務院的 政策規劃負責人。這正是我倚身向前,推動自己前進的時刻。(尤其是)面對只有鳳毛麟角的 最高層外交政策的工作。而我也剛好為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 成功地完成了 一個長達18個月的大項目。我知道我能擔此重任。

我所知道的那個我 會欣然接受這個機會。然而,我的丈夫和兩個十幾歲的兒子 居住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市,我已經 在華盛頓特區和普林斯頓之間 來回奔波了兩年。這種狀態並不盡如人意。我想著在華盛頓再勉強堅持工作兩年,也許我能讓我的兒子們轉學,並讓我的丈夫來華盛頓工作,讓他們和我一起生活。但是,在我的內心深處,我知道 我應該選擇回家,即使我不再完全認識 那個下此決定的我。

那是一個基於愛 和責任的決定。我無法看著我的大兒子 在最需要我意見的時候,而我卻無法伴其左右,而做出錯誤的選擇。但是,真正的改變是慢慢顯現的。之後的一年,當我的家庭恢復原樣後,我開始發現 即使我有機會再回政府工作,我也不願意了。我不願意失去最後五年 與我的兒子在家相處的時光。我最終說服了自己 去接受對我最重要的東西,那並不是我習以為常的目標,或是我自我定義的目標。而那個決定也導致我重新審視 那個自小伴我成長並且我始終捍衛的 女權主義的故事。

我依舊全身心投入於 爭取男女平等的事業,但讓我們思考一下平等真正的含義,以及如何能最好地實現它。我總是認為,在我們社會中最受尊敬和最強大的人 是那些站在各種職業頂端的男人們,所以對於男女平等的計量 應該是女性在那些職位中所佔的數量。(比如)首相,總統,執行長,總監,經理,諾貝爾獎獲獎者,領導者們。我也始終堅信,我們應該盡我們所能 去實現那樣的目標。然而,這只是真正平等的一半。我現在則認為,我們將永遠無法實現它,除非我們意識到那另一半是什麼。我認為真正的、完全的平等,不是只用男人的準則 去衡量女性的價值。它意味著為女性和男性 共同提供更廣泛的、受到同等尊重的選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工作場所、政策方針和文化。 

在職場中,真正的平等是對家庭 和工作給予同樣的價值衡量,並懂得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作為一名領導者以及管理者,我總是言行合一。如果家庭是第一位,那工作就不是第二位。生活是齊頭並進的。如果你為我效力,而又需要解決家庭問題時,我希望你去處理它。同時,我有信心,而我的這種信心 總是一再被證明是對的,那就是他們不僅會完成自己的工作,並且做得更出色。那些提出需要回家照顧孩子 或者其他家人的員工們,(在工作上)更專注,更有效率,並且更加注重結果。而且那些既要養家餬口、又要照料家庭的人,會有更豐富的經驗 和交際圈。試想一個律師,他用一部分時間 參加他孩子的學校活動,與其他家長交談。與一個足不出戶的律師相比,他更有可能為他的事務所 引入新的客戶。另外,照料家庭本身 能培養耐心-(而且是)很多的耐心-以及同情心,創造力,恢復力,適應力。而所有這些特徵已然顯得更為重要,尤其是在一個高速(運轉)、橫向化、網絡化的全球經濟體中。 

而最優秀的公司恰恰了解到了這點。那些在美國以(提供)彈性工作場所著稱的公司中,有不少是我們最成功的公司。而一項2008年關於 美國勞動力變化的報告 也顯示,員工 在有彈性和有效的工作場所中,更願意全情投入他們的工作,他們會更滿足和更忠心,他們的壓力水平相對較低,而精神健康水平則相對較高。另一項2012年關於僱主的研究 進一步顯示,靈活的操作 實際上降低了(公司的)經營成本,並加強了(公司的)適應能力,(尤其是)在全球服務經濟下。

所以你可能會想,將工作先於家庭的理念 僅僅只是我們美國人的問題。不過遺憾的是,沉迷於工作 已不再是一種美國獨有的病態現象。二十年前,我們一家第一次去義大利時,我們盡情享受了那裡的午休文化。午休不僅僅只是為了避開一天中炎熱的時間,它其實恰恰 包含了享受一頓溫暖的家庭午餐。現在,當我們再去義大利,越來越少的公司 會為了午休而暫停營業,這反應出了全球企業的推進 以及24小時化的競爭。因此,為我們所愛的人留出空間 實際上是一種全球性使命。

在政策方面,真正的平等意味著承認 那些傳統意義上女性所從事的工作,其重要性等同於 那些傳統意義上男性們從事的工作,無論是誰在從事它。思考一下,養家餬口和照料家庭 都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至少,一旦我們超越了以物換物的經濟模式,總得有人賺取收入,另外得有人將那些收入轉化為 照料和維持家人的生計。

而現在,當你們大部分的人在聽我 討論關於養家餬口和照料家庭的時候,你們本能地將這兩類工作 分別理解為男人的工作和女人的工作。另外,我們通常也不會質疑 為什麼男性的工作顯得更得天獨厚。 然而,想像一下一對同性伴侶,比如我的朋友薩拉和艾米麗。她們是精神科醫生。她們5年前結婚, 現在有一對兩歲的雙胞胎。她們熱愛作為母親的角色,但她們也熱愛自己從事的工作,而且她們在工作上確實很出色。那她們將如何分配 養家餬口和照料家庭的職責呢?她們中的一位是否應該不工作 或者減少工作時間呆在家裡?又或者她們應該同時更換工作?這樣她們就能有更多靈活的時間了?她們應該依據怎樣的標準 來做決定呢?是誰賺的錢更多?還是誰的事業心更重呢?抑或是誰的老闆更變通呢?

同性伴侶的案例讓我們了解到,同時工作並照顧家庭 並不是女性的矛盾,而是家庭的矛盾。薩拉和艾米麗是幸運的,因為她們可以選擇 她們的工作時長。數以百萬的男女 既要養家餬口又得照料家庭,只為賺取賴以生計的收入,很多人只能勉強度日。他們相互拼湊時間來照料家庭,而這是不夠的,並且往往是不安全的。如果養家餬口和照料家庭是真正一致的,那為什麼政府 沒有向作為健康社會為根基的 福利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投資?就像往作為成功經濟為支柱的 物質基礎設施方面,進行一樣多的投入?

有些政府意識到了-毫無疑問-那些意識到這點的政府 像挪威、瑞典、丹麥和荷蘭。他們提供廣泛的兒童福利保障,為在家的照料家庭的一方提供資助,提供學校和兒童時期的學前早教,為懷孕期婦女提供保障,並且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護理。這些政府在那些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 與他們在道路、橋梁、隧道和鐵路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一致。這些社會同時也證明 養家餬口和照料家庭 是相輔相成的。這些國家常年排在全球 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中的前15名,但與此同時,他們在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的 「美好生活指數」排名中也名列前茅。事實上,他們比其他一些國家的排位要更高, 比如像我的國家,美國或瑞士,這些國家有較高平均收入水平,但較低「事業-生活」平衡水平。

所以,改變我們的工作場所,並建立福利保障基礎設施 將會大有不同,但我們還是無法獲得同等價值的選擇,除非我們改變我們的文化,而這種文化變革上的訴求 意味著要對人重新社會化。(掌聲) 在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社會的認知使女性相信,我們的舞臺不再僅僅局限在家中,但男性事實上仍然留在他們原來的位置。社會的認知讓他們依舊堅信,他們必須成為養家餬口的人,這種認識使他們 通過在職業生涯中超越其他男性 來獲得自尊。女權主義的革命道路仍然長路漫漫。她肯定還沒有完成。然而,在《女性的奧秘》出版60年後,許多女性實際上獲得了 比男性更多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養家餬口,照料家庭,亦或者兼而為之。但另一方面,當一位男性 選擇照料家庭,他就把自己的男子氣概放在了懸崖邊。他的朋友們可能會稱讚他的決定,但他們心底一定快抓狂了。難道衡量一個男人的價值, 不就是看他為了權力和聲望 去與其他男人競爭的雄心壯志麼?而且持有這種觀點的女性 和男性同樣多。我們知道許多女性 在判斷一位男性是否有魅力時,仍然將其事業上有多成功 作為絕大部分的衡量基礎。一位離開了職場的女性 仍然可以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伴侶。但如果是男人,那會是個有風險的提議。所以作為家長和妻子,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兒子和丈夫 在認識和適應社會的過程中,選擇他們想要扮演的角色,無論是照料家庭還是賺錢養家。我們應該讓他們認識到,男人照料家庭 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掌聲) 

我幾乎可以聽到你們很多人 心裡在想,「沒門兒」。但事實上,這種改變已經在發生。至少在美國,許多男人對於自己烹飪引以為傲,並坦誠自己熱衷於此。他們會呆在產房裡、然後儘可能的休育嬰假。他們會自己帶著小嬰兒,或牽著剛學步的小孩散步,就和他們的妻子幹得一樣出色,而且他們包攬 越來越多的家務活。事實上,現在有些男性大學生 開始說:「我要做一個全職爸爸。」這在50年前甚至30年前 完全是難以置信的。在挪威,那裡的男性 自動享受為期三個月的育嬰假,但如果他們選擇不使用育嬰假,那這個假期就沒有了。 一位政府的高層官員告訴我,現在一些公司開始從這個角度來判斷 他們男性員工的未來,並且會不滿地豎起眉毛,如果 在孩子出生時,他們沒有使用育嬰假。這就意味著這似乎開始成為 一種負面的品質,(讓人認為)此人是位不稱職的父親。

我從小到大 相信保衛女性權利 就是盡我們一切所能 讓女性站在巔峰。而我仍然希望我能活著看到, 所有階級的勞動力 都實現男女平等的一天。但是我開始相信,我們必須珍惜我們家庭的 一點一滴,就如同我們重視我們的工作一樣。而且我們應該思考並明白,好好對待我們所愛的人 會讓我們在做其他任何事情上更出色。

30年前,卡羅爾.吉利根(Carol Gilligan),一位出色的心理學家,她通過研究青春期少女 確認了關懷倫理 作為一種人性本質,與正義倫理同樣重要。這就派生出「你不關心」 在我們部分的觀念中,與「那不公平」是一樣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表示同意。他認為人性中兩股偉大的力量 是利己和關愛他人。那就讓我們將兩者放在一起。讓我們把女權主義革命變成 人道主義革命。對所有人類來說, 我們能更好地照料家庭和養家餬口。你可能會認為這不可能發生,但我在這樣一個社會長大:我的母親會為了晚餐聚會 擺上小型煙霧化器,黑人和白人用分開的衛生間,每個人都聲稱自己是異性戀。 而現在,(這些)都不再普遍。為爭取人類平等的革命 會發生的。事實上,它正在發生著。它比將發生。到什麼程度以及會有多快 都取決於我們自己。謝謝大家。

(掌聲)

https://www.ted.com/talks/anne_marie_slaughter_can_we_all_have_it_all?language=zh-cn

樹英成長 | 樹英-四年-關於愛——王紫璇(密涅瓦大學)

樹英成長 | 鴻鵠——王奕文(羅德島設計學院)

樹英成長 | Story——王嘉儀(羅切斯特大學)

樹英成長 | 在漫漫長夜中飛翔,尋找屬於我的星光——陳庭州(紐約大學)

樹英成長 |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魯漪文(芝加哥大學)

樹英成長 | 我之為我——馬凡(科羅拉多學院)

樹英成長 | 做個普通的好人——段嘉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樹英成長 | 擦肩而過——沈葉南(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樹英成長 | Chase excellence, and success will chase you——楊若冰(Tisch)

樹英成長 | 論增發之不可得-後樹英成長記——華安(巴納德學院)

樹英成長 | 一次心靈的旅行——黎昊旻(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

樹英成長 | 萬水千山走遍——鍾嫿(愛默生學院)

樹英成長 | 我的申請季,從一個失敗的賭局(Gambler’s Ruin)開始——汪錢暢(哈維穆德學院)

樹英成長 | 故事的最後——孫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樹英成長 | 和我一起長大——蔡雨桐(劍橋大學)

樹英成長 | 夢想還不知道該叫什麼名字——王珮玟(波士頓大學)

樹英成長 | 冬天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李玥明(紐約大學)

樹英成長 | Choose a fucking big television——楊天池

樹英成長 | What’s my favorite? ——饒競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樹英Parents | All About is Love ——竇修元媽媽

樹英Parents | Why Be With 樹英 ——李悅甜媽媽

樹英Parents | 見證成長——沈葉南媽媽

樹英Parents | 有溫度的樹英——陳庭州媽媽

樹英Parents | 申請季的回想:尊重與陪伴——王奕文媽媽

樹英Parents | 淡淡的幸福——賀霽昊媽媽

樹英Parents | 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李月琪媽媽

樹英Parents | 執我所愛——謝一瑋媽媽

樹英Parents | 回憶中的申請季——楊若冰媽媽

樹英Parents | 誰的變形記——方霆釗媽媽

樹英Parents | 申請季,和女兒一起成長——談笑媽媽

樹英Parents | Life is risky——王紫璇媽媽

更多關於樹英2017的信息

可點擊下方小標題進行查看

[從這裡開始認識樹英]

[他們的申請故事]

Brown University:開始懷念申請季

University of Chicago:點滴拼湊中與芝加哥的意外邂逅 | Congratulations from UChicago | 我和樹英的緣分

Northwestern University:只要方向對了,我不在乎比別人走得慢一些 | 一個北京女孩的樹英成長日記

Duke University:申請季不言放棄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出國那麼辛苦,一起努力會好很多吧 | 開始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樹英成長,你長什麼了? | 所謂勇氣就是知道不畏懼什麼,也知道畏懼什麼 | 那些樹英教我的事

Wellesley College:願Wellesley的榮光歸於你

Swarthmore College:我的成長日記

Rice University:一蓑煙雨任平生 | 米飯女神給樹英的情書

NYU:我的兔子洞奇幻旅行 | 分享一個Taylor Swift的BFF的小學妹的故事 | 從「傻瓜」到「樹英人」

USC: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愛,長在我們的心底的地方 | 謝謝讓我遇見你

CMU:沒風你就使勁划槳

Tufts University:樹英三年

UCBerkeley:學一個錯誤的真理 | 還好沒放棄,還好遇見了你。

GIT:少年四維特別煩惱

Hamilton College:Know Myself | 相約在四季

Vanderbilt University:你是我最重要的決定 | 樹英帶給我的改變

Emory University:最明智的決定!樹英Class of 2015

Cornell University:接納失敗是一種勇氣 經歷過漫長的寒冬終將會迎來春天

USC:夢校,我來了

Cornell University:幸運

UCLA:這位實現夢想的女人,她背後的男人有兩個

Columbia University:A Thank You Letter to ShuYing

NYU:成長,在我第二個家

Middlesex School:來自Middlesex的一封信

[家長眼中的樹英]

NYU/Cornell:這對姐妹來自NYU STERN和Cornell

University of Rochester:憑海臨風,以夢為馬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一場美麗的遇見

GIT:無法摻水的成長

UCBerkeley:樹英,一直都在!

Boston College:女兒人生中最豐富的四年

[如何加入樹英]

標化備考經驗:論CR如何上700,聽學霸來解答 託福一戰98不再是傳說! 託福115分女學霸誕生記 從78到110我用了兩個月

在樹英學習標化是怎樣的體驗?分享一位學員的真實經歷。

非學霸SAT瓶頸期突破守則

相關焦點

  • @TED演講
    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身體特徵,獨特的成長經歷和地理歷史環境的影響。但除此之外又能怎麼樣呢?To what extent do we self-construct, do we self-invent? How do we self-identify and how mutable is that identity?
  • TED | 我們誤解了「信任」
    更多TED相關信息,可至官網 www.ted.com 查詢!信任感在降低,我們需要重建信任。這是我們為了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社會經常聽到的提議。但是,哲學家奧諾拉·奧尼爾(Onora O'Neill )說,我們並不真正理解我們在建議什麼。她逐個分析這些問題,告訴我們對於信任的最普遍的三個觀點其實是有誤導性的。
  • 原來Excel還可以玩超級瑪麗小遊戲!附VBA基礎知識
    國外Excel大神用Excel做了一款超級瑪麗小遊戲是不是想到了那些年和小夥伴用小霸王學習機
  • 用PPT製作TED片頭
    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語中的縮寫,即技術、娛樂、設計)是美國的一家私有非營利機構,該機構以它組織的TED大會著稱,這個會議的宗旨是「傳播一切值得傳播的創意
  • 當你得到了一切,然後呢?
    然後會有孩子,我想要我的孩子成為這個、這個、這個,好吧,我們在準備你的葬禮了(笑聲和掌聲)。你需要明白。你只需要明白這點。現在你可能為你的生活設置了各種背景,但根本上,現在你稱作「我的生命」的只是一定的時間和能量的組合。對嗎?你坐在這裡時,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時間都在流逝。你能讓它倒流嗎?你是工程師。你能讓它倒流嗎?昨天沒有收穫,所以我要讓它倒流。你能嗎?
  • 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擁有雷格斯
    雷格斯於1989 年成立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總部設在盧森堡並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雷格斯對城市的選擇有著至高的標準。每天,有超過一百五十萬客戶使用雷格斯,分布在全球100個國家600座城市中 1500 個辦公場所的設施,個人和企業都能夠隨時、隨地和隨意地工作。
  • Eva Ma | Q&A:幸運法則:當一切都不順利,我們能做什麼?
    我們不能控制世界上沒有天災沒有人禍,我們也無法控制別的國家何時解封或是科學家何時可以研發出疫苗或是解藥,但是我們能決定,我們是否要在疫情的當下,合理調整對於今年業績目標的期待?我們是不是能沉著冷靜善用公司已有的寶貴資源,再次深吸一口氣奮力一搏試圖去創造尋找公司的新的營收方式?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一切都準時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你也是。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所以,放輕鬆,你沒有落後,你沒有領先,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準時。教科書的人生一般是什麼樣子呢?18歲成人,22歲大學畢業;25歲穩定下來,30歲之前結婚;30歲之後人生軌跡就會定型……
  • 練好寒暄small talk,這兩個TED一定要看
    這幾天在努力學習公號傳播方法,發現凡是調動讀者感情的文章才會超高閱讀跟轉發率,乾貨文章只能攢收藏,大家都蓋起來不給別人知道,。
  • 早讀 |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不喜歡待在家裡
    寧願去咖啡廳、去圖書館、去大學自習室也不呆在家裡,能離家就離家,能滾多遠滾多遠。我只能說,這種想法都是too young too simple。我們都體會過,呆在家裡,人容易陷入負面消極的漩渦。為了驗證這一點,我還採訪了10位微信好友,他們最近一條帶有負面情緒的朋友圈,都是在家裡發出的。家裡盛產孤獨。此外,呆在家裡更容易迷茫,因為當我們與外部世界失聯時,我們便成為了個體意識的囚徒。我們終日一個人在家呆著,越來越看不清自己和自己未來的道路。
  • 安妮海瑟薇《高年級實習生》告訴你的人生哲學
    不論是在各行各業,世代的交替、新舊衝擊是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的問題。我知道我的生命出現空缺,而我必須填補它常常,在人生的一個段落,或甚至只是追完一部韓劇、趕完一場生日派對、參加完一場婚禮、收假離開家人回到一個人的小套房,空虛就出現在我們面前,對我們搔首弄姿。
  • 一切不能顯化,只因為你不夠愛自己!
    過去發生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現在要什麼?你想要豐富的金錢嗎?你想要好的情感關係嗎?你是否把所有關注在你渴望的,如果你不斷改變就會減緩顯化。如果你有個點子,他人會告訴你你不夠高學歷行不通,你就開始懷疑自己了。我的課程就是提醒你有多強大。顯化一直都在發生。如果你沒有那份百分百自信,對於顯化那件事情,即便只有1%懷疑也會殺掉那99%的相信。你永遠不會顯化你認為不值得的東西。
  • 推薦8個設計師必看的TED演講
    不管你是否天才都要仔細傾聽這個完美的演講。我們都是設計師John Hockenberry新聞記者John Hockenberry 講述了一個由一對輪椅上會發光的輪子而激發的他個人的故事。和從中他學到的對人生意圖的設計價值。
  • TED英語演講 | 什麼樣的工作會令我們產生成就感?
    為什麼,儘管這很明顯,為什麼地球上絕大多數的人都在做一些極其無聊的工作,無聊到讓我們甚至沒有動力從床上爬起來去上班呢?而我們又為什麼會允許大多數人去做乏味、無意義且讓人麻木的工作呢?為什麼資本主義一直在發展,它創造出來的生產、商品和服務模式,反倒將工作帶來的精神滿足感損失殆盡呢?從事這種工作的工人,不管是在工廠,客服中心,還是在倉庫,工作就是為了賺錢。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理由。
  •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我們必須擁有更高遠的使命感
    但是把所有人連結起來這個想法非常清晰,所以我們每天都在推進這件事情。我知道,你們也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在你眼裡,世界的變化看起來非常明顯,你確定一定有人也會這麼做,但實際上,沒有人,只有你。但是,只擁有目標是不夠的,你需要心繫他人。我發現這很困難。就像我,從來不想建立公司,而是想產生影響。
  • 「我們合適嗎?」請不要對自己提出質疑
    王迅邀請清潔大叔去參加晚宴,大叔很靦腆地反問一句「我們合適嗎?」 相信大家已經在很多文章裡,看到過對這一幕的描述與分析: 「社會底層」「社會差距」……這些字眼雖然讓人覺得不舒服,但又怎能否認這就是真實的存在呢?
  • TED英語演講 | 如何找到一位能在工作中幫助你成功的人
    讓我覺得有趣的是,那些外來的來賓都是些職位資歷比被討論者更高的人,理論上來說,他們都曾與這些候選人多少有過互動。每次當我走進一家公司,他們都會說,「我們的企業文化,我們的流程,都是最精英的。你要想在這樣的公司出類拔萃,那你就必須是聰明的,你得埋頭苦幹,你得勤勤懇懇,然後你就能登峰造極。」因此,這是我看到它如何運作的機會。So as the process began, I heard the recorder call the first person's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