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問:管理的生命思維----企業生命周期管理(1)
1、企業成長與老化的本質
愛迪思從企業的「生老病死」全生命周期階段,詮釋了企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巧。美國主流媒體評價他是20世紀90年代「惟一一名處於管理尖端領域的人」,他的成名作《企業生命周期》(1988年)是值得大家閱讀的管理學力作。
愛迪思認為,企業的成長與老化同生物體一樣,主要都是通過靈活性與可控性這兩大因素之間的關係表現的。企業年輕時充滿了靈活性,但控制力卻不一定總是很強;企業老化時,可控性增加了,但靈活性卻減少了。因此,在企業的成長老化過程中,由於缺乏靈活性或自我控制力所引起的困難總會反覆出現,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愛迪思稱其為問題。企業的成長,意味著它具備了處理更大更複雜處理問題的能力。領導的職能就是對企業進行管理,使之能夠進入下一個更富挑戰性的生命階段。企業的老化,則意味著處理問題的能力在下降。企業老化時會對積年累月堆積起來的問題一籌莫展。不過老化的過程可以逆轉。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企業平衡成長或返老還童,步入盛年並永葆青春。
在他看來,學院學派往往信奉的是某些教條,認為「只要遵循某些東西,問題就會消失」。而現實中人們感受到的越是「生龍活虎」,問題就越多。管理應該從現實出發,看到問題的積極意義。從管理哲學的角度講,就是要認知問題和矛盾的合理性。在企業成長的每個階段,經歷風雨都是很正常的事,在下一階段發展時,企業也會面臨轉型問題。管理者需要的是把握它的成長機制,認識企業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特徵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知道如何避免或儘量減少問題和解決問題,使企業健康發展。就像人的成長過程一樣,如青少年的青春期會表現出大量問題,試圖不讓這些問題出現,那就有可能會阻礙青少年的正常發育。同理,兒童有兒童的問題,老頭有老頭的問題。成功管理的關鍵不是排除所有的問題,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企業目前的生命成長階段所存在的問題上,因勢利導,使問題成為企業成長的動力,為企業生命周期的下一階段的又一次變化做好準備。
愛迪思把企業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區分為兩類:一是正常的問題,是在預料之中的問題,屬於「常規性」問題,如果是預料之中的則屬「過渡性」問題,一旦企業完成了向下一個生命階段的轉型,這類問題即會消失,它們不會阻礙企業的正常運作和成長。二是不正常的問題,愛迪思稱之為「複雜性」問題,如果比較少見,則稱之為「病態性」問題。病態性問題屬於沒有及時治療的後遺症,是由正常問題或複雜性問題沒有及時得到解決而演變來的,這類問題會危及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管理者的關鍵,就是要診斷出現實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區分那些問題是常態,那些問題是病態,採用不同的對策。這也就是愛迪斯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所要努力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