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媒體 TMTpost.com
TMT|創業|創新
Hey.歡迎來到鈦媒體特色產品,「創業英語」頻道,創新的就是世界的,學會與世界溝通。關注鈦媒體隨時學習,或者微信後臺回復「創業英語」,還可在鈦媒體平臺上訂閱學習產品「創業英語」,定期推送創業英文必備tips。
造什麼?
你猜。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Ted上有一個目測五十歲上下的大媽,在講臺上哭天喊地悲憤不已,大呼:「天吶求你們把牛逼(awesome)的牛(awe)還給我啊!」
她問觀眾:「你們今天到底用了多少次牛逼這個詞啊?一次?兩次?還是十七次?都知道你們用它來形容了啥不?不,你們不知道,因為你們根本就沒用對這個詞!今天晚上,就讓我來告訴你們,什麼是牛逼的牛。」
在告訴大家正確用法之前,大媽先挑了一些日常用法,對大家進行了一番諄(xi)諄(luo)教(chao)誨(xiao)。
她說,她有一天去一家咖啡廳吃飯。
服務員問:"您之前有沒有來過這家咖啡廳呀~~」
她說:「有啊,我們來過。」
服務員說:「牛逼!」
大媽愣了,心想,「臥槽?這也牛?不就是又到你家來吃飯了嗎?你說個『真棒(good)』不就得了」。
還有一回,她的一個男同事問她能不能幫忙把一個文檔存為PDF格式,大媽說當然可以,男同事:「牛逼。」
「你告訴我,存個PDF格式的文檔牛在哪裡啊?!!」
大媽覺得非常憂傷。現在大家都不愛說「太棒了(great)」或者「謝謝(thank you)」,通通都用「牛逼」。但是,韋氏詞典(Webster’s Dictionary)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寫著「因為宏偉(majestic)而讓人敬畏(reverence)」 啊!
你吃的三明治哪裡牛逼啊?
那個停車位哪裡牛逼啊?
你那天玩的遊戲到底哪裡牛逼啊?
摔!(╯‵□′)╯ノ┻━┻☆
「當你頻繁使用「牛逼」這個詞來形容一些平淡無奇的東西,這個詞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力量。這也牛,那也牛,最後大家都不牛。這才不是「你牛我牛大家牛」呢!
大媽最後還異常激動地和大家分享了她眼裡的十大牛逼玩意兒:車輪,金字塔(The Great Pyramids),大峽谷(The Grand Canyon), 攝影(Photography),諾曼第登陸(D-Day),蜜蜂(你逗我嗎),登月,1969年的伍德斯託克音樂節(Woodstock),鯊魚。
我數學學得很好啦!還有最後一個,就是我們萬能的網際網路。
大媽說其實還有一個,那就是她做的幻燈片。好吧,我知道她在開玩笑。
那麼,為什麼要先講這個五十歲大媽和牛的故事呢?其實大媽這麼苦口婆心,就是想讓我們老老實實地跟著字典來,讓一個詞能發揮其本身的力量(power of the word)。
這麼說是有些道理的,但是,凡事都逃不出一個「但是」。馬克思都說過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一個詞的用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就連詞語本身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否則語言怎麼發展?
憑什麼?
同樣是在Ted上,另一個三十多歲的阿姨做了一個關於詞彙的演講,題目叫做「什麼詞才是真的詞(what makes a word 『real』)」。
這位阿姨是一位英文教授,有一次參加一個晚宴,坐在她旁邊的男士跟她聊了起來。這位男同胞認為網絡用語使英語這門語言退化了,就以臉書(Facebook)為例,他說:「defriend(取關)?這(尼瑪)真的是個詞(a real word)嗎?」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詞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詞?阿姨說,既然她的飯友和她都知道「取關」的意思,那什麼時候這個詞或者這一類的詞才能變成真正的詞呢?然而又是誰能有這樣的權威,給那些詞「官方認證」呢?
當人們說一個詞不是「真正的詞」的時候,他們的意思是在字典裡查不到這個詞。這自然又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字典是誰寫的?
讓我先問一句,你們當中有多少人仍然會時不時查查字典(電子或紙質版均可)?應該不少吧?那再問一個問題,你們當中又有多少人曾經留意過你們的字典是誰編的?應該不多吧。
我們知道字典是由人來編的,但卻不知道是誰。即便是最挑剔的人,對著字典往往也會變得溫柔。想想人們說的「查查字典吧」,這裡的字典並沒有特指,也就是說字典們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誠然,字典是很好的資源,但是它們也是由人寫的,因而也是有時效性的。
作為一名老師,阿姨說她上課的時候會告訴學生辯證地看待所有讀過的書、瀏覽過的網站,然而字典卻是個例外。大家往往把不會把「作者」和字典聯繫起來,好像字典是憑空出現的一樣,然後還能告訴我們一個詞的真正含義。而真實情況是,如果你問字典編輯,他們會告訴你,在我們改變語言的同時,他們其實是在努力跟上我們的步伐。
他們觀察我們說了什麼、寫了什麼,然後研究什麼樣的詞彙該留下,什麼樣的又該摒棄。他們也必須賭一把,因為既要走在文化前沿,準確把握什麼樣的詞能夠在大浪淘沙之後留下來,例如「天了嚕(LOL, laugh out loud)」;同時不能顯得盲目追趕潮流,留下那些朝生暮死的詞,例如YOLO(You only live once,你只能活一次,意即及時行樂)。
老師阿姨經常和詞典編輯一塊兒玩兒(也是有點無聊),不過你可能想不到他們在哪兒玩。每年一月份,他們會參加美國方言學會(American Dialect Society)的年會,然後二三百人(其中有許多美國頂尖語言學家)一塊兒投票,選出年度詞彙(word of the year)。像2012年的hashtag(標籤)和2009年的tweet,再早一點兒是2002年的WMD(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除此之外還有別的投票項目,例如年度最有創意的單詞,「recombobulation area(休整區)」,源自美國密爾沃基機場(Milwaukee Airport)給乘客圈了一小塊地方,讓他們在安檢之後能夠重新把電腦什麼的放回包裡去,收拾好了再登機。還有一個詞「multi-slacking(全方位偷懶)」,你在電腦上打開很多(multi)窗口,看起來好像在工作,其實是在上網偷懶(沒錯說的就是你)。
那所有這些詞都會留下來嗎?當然不是。像2006年的年度詞彙「Plutoed(被「冥王星」,源自2006年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行星行列)」,意思是被降級的。不過也有許多詞已經很好地融入日常用語了,例如 「app(手機軟體)」和「google(谷歌搜索)」的動詞用法。
阿姨還提到,蘇必利爾湖州立大學(Lake Superior State University)發布的年度廢詞(banished word of the year)和他們選的年度詞彙居然有很大一部分重合了。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事實上他們關注的是同樣的東西,都是一些熱門詞彙。所以,其實新詞的去留問題,本身就存在許多分歧的看法。你覺得這些語言變化和新詞熱潮是很煩呢,還是很有趣並值得學習呢?
雖然不斷有人擔心抱怨語言變化,但其實對於這件事情人們還是很興奮的。阿姨的桌子上有一大摞報紙,裡邊都是人們的「憂心忡忡」,表示這些「不法詞彙」不應該被收錄進字典(LOL被收進了《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defriend則收進了《牛津美語詞典》(The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
其實詞典編輯並沒有忽視這些民間的聲音,他們通常用一些用法標註(usage note)來告訴人們怎麼用一個俚語或者非正式用語。他們一般會給一些「麻煩詞」作標註,有一類「麻煩詞」就是意思經常變化的詞語。其實他們能做的就是給出自己關於各種新詞的看法,僅此而已。
這些變化之中肯定有你不喜歡的,而你要做的就是,不要急於下結論。不要馬上就認定這種變化太可怕了,會毀了英語。事實並非如此,它反而會使語言更豐富,富有活力和創造力。回頭看看,「nice」以前的意思是傻(silly), 「decimate(大批殺害)」的意思是每十人殺一人。我們會覺得本·富蘭克林(Ben Franklin,美國政治家、科學家)在犯傻,因為他居然在為 「notice(通知)」被用作動詞而煩惱。可能一個世紀以後,當人們看到現在的我們為了 「impact(影響)」被當作動詞用而喋喋不休時,也會覺得好笑吧。
再者,語言變化並不會快到人們跟不上,語言的本質就是在人們的使用中不斷的創造與變化。阿姨希望大家能夠發現這些變化可愛有趣的地方,甚至成為創造語言的人,使其一直保有活力。
最後要說的是,怎樣讓一個詞被收進字典裡。如果我們一直在用一個詞,那麼詞典編輯們就會開始注意這個詞。詞典真的是很好的資源,但是並沒有一個客觀的權威機構來強行定義詞彙。詞語的意思其實是由大家共同決定的。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什麼樣的詞能成為真正的詞?如果人們普遍使用這個詞,並且明白其含義,那麼這個詞就是「真的(real)」,有意義的。這個詞有可能是個俚語,有可能不正式,甚至對你而言毫無邏輯或者毫無必要,但是我們就是在使用這個詞,這個詞就是這麼真真切切地存在著。
一位詞典編輯(lexicographer)說,「讓我們可勁兒造詞吧!」(臥槽你到現在才說造什麼!!)
以下是她給的造詞六法:
最簡單的,先偷一個 (「Go rob other people」)
英語中有很多外來詞,語言學家說這是「借」,但是也從來沒見人還過啊,還是老老實實地承認吧,這就是「偷」。
把兩個英文單詞放一塊兒,就能揉出我們所說的複合詞了。英文單詞就好像樂高玩具,只要有創造力,什麼都能拼到一塊兒
慄子:
「heartbroken(heart(心)+broken(碎),心碎)"
"bookworm(book(書)+worm(蟲),書蟲)"
"sandcastle(sand(沙子)+castle(城堡),沙堡)"
揉完抖一抖(some parts fall out)
把詞拼一塊兒的時候不小心用力過猛,結果有的部分被擠掉了,於是造出了這樣的詞:
breakfast(早餐)+ lunch(午餐)= brunch(早午餐)
motor(汽車)+hotel(旅館)=Motel(汽車旅館)
動詞變名詞,名詞作動詞,有什麼不可以?
反著用就是給一些已經存在的詞稍微來個變形,例如可以用名詞來創造它的動詞形式。在英文中先有 「editor(n.編輯)」,後有「edit(v.編輯)」,還有butler(n.男管家)和butle(v.當男管家)。
最後還得省著用(take the first letters)
這個造詞法就是把首字母放在一起,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簡化成了NASA, Oh my God=OMG, 是不是很省空間呀?
為什麼不來造個詞呢?它給你機會展現自己的創意,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還能吸引人們的注意。當你使用一個新詞的時候,人們會凝神傾聽你的觀點,這有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你的意思。所以,讓我們造起來吧!
小編先來一個,echo-holic,譯庫狂魔,指譯庫骨灰粉(LOL)。
p.s. 別忘了我們的口訣,偷揉抖亂反,造造更健康~ (喂,你就這麼把「省」給省掉啦??)
參考資料:
1. Jill Shargaa,"Please,please,people.Let's put the 'awe' back in 'awesome'",Ted talk, Aug 2014.
2. Anne Curzan,"What makes a word 'real'?",Ted talk, Jun 2014.
3. Erin McKean,"Go ahead, make up new words!",Ted talk, Dec 2014.
部分圖片來源於暴走漫畫,阿里嘎多
鈦媒體英文合作夥伴「譯庫」,微信號:譯庫
作者:阿毛
責編:Joyce
☞ 創業英語學了不能停。回復「創業英語」,到鈦媒體平臺上訂閱該頻道,定期來學習。
☞ 對了,鈦媒體旗下還有有一個好玩得不得了的社群產品,就叫「我造」(微信號:我造,或者搜索:trendmakers,可關注),智能未來均在掌握。
學英語,還可來鈦∙邊緣創新夏季峰會,報名已通道打開,中美最高規格尖峰創新者交流盛會。全美國十大前沿領域最top創業者震撼登場。急速報名,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