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成立這個英語學習俱樂部是我創業故事的一部分。其實創業是個特別磨礪人的活,我覺得從成年後給自己的定位 就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從不滿足現狀的繼續在英語口語培訓機構磨礪,從體驗課-集訓營-長期班-演講訓練營-武漢青少營助教-銷售技巧課-成立自己的「社團」,這一條鏈下來,人外有人,每次經歷都會看到很多優秀的榜樣,也非常感謝榜樣產生正面影響,像是大海中的燈塔,指引者前行的方向。
回到Join English Club俱樂部,我們一行五人,一人推廣,一人教學,兩人助教,一人財務,像是個mini創業團隊了。我做教學,也是整個團隊的粘合劑,經常思考如何組織活動,團隊成員如何交流情感、增進聯繫。我負責俱樂部的活動組織、策劃和執行,通過英語沙龍曾經做到過一次請到我們學校十名左右外教老師,每場沙龍活動爆滿,用「English Only」的活動唯一規則在英語熱愛者圈中形成了「龍捲風」般的效應。這個效應在我第二學期決定逐漸放手時仍有餘力,校園時代,在目前看來不僅僅是美好的回憶,更是各種基礎能力積累的絕佳時期。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應試能力算不上出眾者在近兩年的英語學習和訓練中博得一個標籤:英語好。雖然有些心虛,但還是享受著來自本科同學們的羨慕和「追捧」。在每天8點前大傢伙兒趕著上第一節課,我帶著俱樂部的小夥伴已經在6.30-7.30晨讀完成,我現在在想,當初的毅力和堅持那股勁兒到底從哪兒生發出來的呢?還有大二開始每次四六級考試前夕,課間課後被熟悉的不熟悉的同學問如何備考,怎麼做到一次性過四六級,我有些沒底氣,但從大二運營了一年的俱樂部,暑假飛美國work and travel後我已經無比會裝了,大方自信的分享自己的學習經。
成立俱樂部還有一個無形的好處,這是當時的我沒有想到過的。本科乃至研究生後的職業發展路徑與這段經歷息息相關。幫助他人可以成為一種同時獲得價值感和物質回報的絕佳方式,這符合我對自己職業的設想和規劃,對後來組建家庭,親密關係,親子關係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