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高智商、高技能的主管,在升遷到領導位階後卻無法勝任;而有些智商與專業夠紮實,但並不特別優異的人,在被拔擢到相同的職務後,卻一路扶搖直上。
所以要辨認出哪些人具備成為領導者的「正確條件」,其實比較像是門藝術,而非科學。
不同的情況會需要不同的領導方式。所有高效能的領導者,都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他們都具備現在大家已知的所謂的高情商。
戈爾曼博士在分析了一百八十家公司的職能模型,這些公司大部分是大型公司或全球企業,以及政府單位。
這項研究的目標是找出哪些個人能力驅動了機構內的優異表現,以及它們促成影響的程度。
● 純粹專業技能,例如會計及商業規劃。
● 認知能力,例如分析推理。
● 展現情緒智商的能力,例如以其他人合作及引導改變的績效。
戈爾曼博士的分析顯示,情緒智商在企業最高層級職務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在這些層級上,技術能力反而顯得微不足道。
其他的研究者證實,情緒智商不只是區別出優秀的領導者,同時也彰顯他們在影響力上的表現。
領導者的必備四個特質:
● 自我察覺
● 自我管理
● 同情心
● 社交技能
情緒智商的前兩項成分屬於自我管理技巧。最後兩項——同情心和社交技能,則是關於一個人管理自己與他人關係的方法。
自我察覺的意思,是深刻了解自己的情緒、力量、弱點、需要和動力。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自我察覺的能力?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它代表一種真誠,坦率與實際評估自我的能力。
擁有高度自我察覺能力的人,能夠做到以下幾點:
● 能夠辨認自己如何受到自己的感覺,其他人,以及工作表現的影響。
● 對自身價值及目標的了解,會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和原因。
● 能夠確實並開放地談論自己的情緒,以及它對工作的影響。
自律就像是一場不斷進行的內在對話,是情緒智商的成分之一,可以將我們從感覺的牢獄中釋放出來。
為何自律對於領導者如此重要?
首先,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衝動的人是理智的人,能夠創造一個信任和公平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政治和內鬥會大幅降低,生產力則會提高,有才能的人群聚在組織裡,並不會輕易想離開。
其次,自律對於競爭很重要。今天的商界充滿了模糊和改變,科技以令人眩暈的速度改變工作形態,能夠掌控自己情緒的人,比較能夠適應這些變化。
最後,它對促進正直,也就是有能力拒絕衝動的渴望的影響。正直不只是個人美德,也是一個組織的優勢。在企業內發生的很多惡事,都是衝動行為的後果。
同情心的意思是,在做明智決定的過程中,深入考慮員工的感受和其他因素。
作為領導特質之一的同情心在今天顯得特別重要,原因有三:
● 一、團隊合作蔚為趨勢,團隊是個情緒不斷發酵的熔爐,身為團隊領導者,必須能夠察覺並了解會議桌上每個人的觀點。
● 二、全球化快速發展,跨文化的對話很容易導致失誤及誤解,有同情心的人會注意到身體語言的信息,他們會聽到言語的弦外之音以及理解文化和種族差異的存在及重要性。
● 三、留住人才的需求漸增,不斷有數據證實,教練和導師制度不只讓員工有更好的表現,也會增進工作滿意度和減少流動率上奏效。
社交能力其實是有目的的友善:將他人朝你想要的方向推動,不管是同意一項新的營銷策略,還是對新產品產生熱情。
社交技巧良好的人傾向於相交滿天下,他們善於與各式各樣的人找到共通點。
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停地社交,而是指他們在工作上的信念是:沒有一項重要的事情可以靠自己獨立完成。
領導者需要有效管理人際關係,沒有領導者是一座孤島。畢竟,領導者的任務是讓其他人把工作完成,而社交能力使這件事變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