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不吃苦?別鬧了.

2021-02-07 半佛仙人


今天51勞動節,我在床上躺了一天,覺得自己找回了青春叛逆的自己。


到了晚上,我就開始心虛了,所以我打算聊一個與勞動和努力有關的話題。


文章很短,不耽誤大家的正常時間管理和夜裡的多人運動。


最近我一直聽到一個很魔幻的論調是,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這麼垮?這麼不努力?


說的是很多年輕人上班瘋狂划水摸魚帶薪拉屎,下班時恨不得靈車漂移去玩耍。


於是就有人感慨,現在的年輕人不能吃苦了,太差了。


這個論調看得我笑出聲。


果然年齡這東西是最沒有門檻的,誰都可以有。


在我看來,當代年輕人不僅是能吃苦,而且是比前輩更加能吃苦。


我手下的年輕人們各個努力到讓我都要逼著他們去休息的地步。


但他們也很聰明。


吃苦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什麼好事兒。


苦就是苦,沒有人閒著沒事找苦吃,沒事兒找事兒那是有病。


人做一件事都是有動機的,是要達成某一個目的的,沒有目的的做事兒屬於犯傻。


吃苦也是如此。


吃苦的目的是通過努力來換取一定的回報,這個回報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在未來足以變現的技能,資源,經驗,人脈。


所以吃苦本身是一筆交易,用自己的時間和努力付出換取一定的回報的交易。


既然是交易,那一定講究等價交換,沒有人願意做賠錢買賣。


倘若衡量吃苦後的回報不夠,那麼為什麼要去吃這個苦?要做這個賠本買賣?


一切為了愛?


吃沒有意義的苦是很荒謬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說現在的年輕人非常聰明,他們看透了這個事情的本質,想明白了天平兩端的比值,所以會主動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年輕人肯吃苦嗎?


吃苦從來不是問題。


只要你給到足夠合理待遇,足夠清晰的未來,肉眼可見的餅,當代年輕人不是一般的能幹。


為什麼與我共事的年輕人這麼能吃苦?


因為我從來錢給夠,而且職業規劃路徑清晰,年輕人的付出理應收穫回報。


於此同時,我在讓別人吃苦的時候,自己從來也是衝在第一線的。


我認可的是【跟我一起上】,而不是【給我往前衝】。


人心都是肉長的,將心比心,大家很容易達成一致。


如果達成不了一致,那懇切交談,好聚好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互相尊重就可以。


所以當說年輕人不能吃苦的時候,同時要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年輕人為你吃苦,你能提供什麼等價交換?


很多所謂的年輕人不能吃苦,其實想說的是。


這些年輕人怎麼不好騙了呀?怎麼畫餅不聽了呀?


你看,這難道不是說明社會在進步嘛。




相關焦點

  • 工廠4000沒人去,星巴克3000搶著去,年輕人真的吃不了苦嗎?
    工廠4000沒人去,星巴克3000搶著去,年輕人真的吃不了苦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了,因此,人們的精神追求也越來越高了,無論做什麼事,都更加在意自己的感受,而不會像從前那樣受制於溫飽問題委屈了自己。
  • 追夢人 | 吃苦受氣有計劃,方能成為夢中人
    能吃苦,且能受氣,才能不受外界的影響,才能全身心的用勁吃苦。 有的人專業上能力很強,但由於不能受氣,不得不經常的換工作,到頭來依舊一場空。 有人以不吃苦為榮,不想把日子過成很苦的樣子,並且認為別人也是想不開。且不知那些「想不開」的人已經把吃苦變成一種習慣,在吃苦的過程中有了成就感,滿足了自己的高層次的需要。
  • 人過50歲,可以去從事三類能獲得穩定收入的工作,不要怕吃苦
    也是推薦大家可以去從事以下這三類崗位,千萬不要怕吃苦,因為如果你總是好吃懶做,並不願意去通過更加多的耐心去堅持,那麼只會被社會所淘汰。隨著時代發展,其實現在有很多新興的行業,競爭也在不斷加劇,由於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改變,所以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開始在外賣平臺去訂購外賣,訂餐而一些年輕人更是頻繁地在電商平臺網購,那麼大家如果有較好的這個素質,可以考慮去送外賣或者送快遞,因為現在這類行業和生意真的是發展得如火如荼,一天下來其實也能夠獲得100~200元的收入,關鍵是大家根本就不用做出任何的投入。
  • 華勤通訊2020屆明日紅杉特訓營 啟動「向Young」計劃
    近日,600多位來自上海、無錫、南昌、西安、華南五地的應屆生齊聚南昌拓展基地,進駐華勤通訊2020屆紅杉特訓營,在36度的高溫下,接受為期三天挑戰自我、熔煉團隊的特訓。這批英姿颯爽的小紅杉們,在烈日炎炎下咬牙忍耐,完成從校園轉向職場的角色轉變,努力成為一個鐵骨錚錚、目標一致的團隊。「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 不忘初心 築夢前行 | 2019屆新幹班開班典禮
    2019年7月2日下午,2019屆新幹班開班典禮在青皇廠區教育訓練室隆重舉行。
  • 鄙夷和討好都是對年輕人的不尊重
    B站因為這段視頻再次破了圈,於此同時,很多人正在被關進時代的「圈」。這幾年,很多創業導師在鼓吹創新的不連續性,仿佛不跳躍走路的,都是傻瓜。不超前消費的,就是保守。希望這些導師,能夠此刻勇敢地站出來,教我們跨越連續性的現實危機。危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快速傳導,工廠停工,門店停業,失業潮正在席捲而來,卡債激增,房貸暴雷,違約潮也在路上。
  • 年輕人不願做電工?年齡斷層嚴重?高端技能究竟該如何傳承下去!
    這份數據並不是專門針對電工來說的,不過電工人的情況也並沒有很好,除了老電工們的處境並不理想以外,新人想要選擇做電工,也勢必會慎之又慎。過去被人們所羨慕的電工職業,如今也迎來了困境。而另一部分的見解是這樣的:現在企業裡招電工是越來越難了,尤其是想招年輕人入行更是難上加難,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想從事電工職業,他們覺得幹個工人不夠體面,賺錢也不多,這倒也不能怪他們,他們說的也都是事實,可是這樣下來,自己這一身十幾年二十幾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和竅門,想找人傳下去都難,這些可都是寶啊!
  • 第四屆青英薈:奔跑吧!創業,回顧影片
    盛夏七月,在中國鄭州中牟弘億莊園舉辦的第四屆青英薈——奔跑吧!創業,大型拓展培訓,圓滿結束。
  • 【金正感悟】中國年輕人為什麼不敢晃蕩青春?
    他是波蘭人,在德國學習工作了很多年,這一次代表德國參賽。比賽的成績不是特別好,但正好可以利用參賽完的時間在中國和朋友一起旅行。波蘭小夥說這一次可以在中國待90天。我好奇,「你不用工作嗎?」他說他還沒有固定工作,在德國打工掙點錢,然後就去週遊世界,他說他去過很多國家,認識了很多人,旅行改變了他的人生。繼續好奇,我問他多大了。
  • 同學聚會,這三種不成熟的年輕人,表現得越搶眼,越會被所孤立
    如今有很多年輕人在行走職場多年,其實性格都已經發生了轉變,大家希望在領導面前留下好的印象,所以會喜歡在公司裡搶風頭,這樣才能夠被領導重用。可是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到了一定歲數變得越來越不成熟,也因為不成熟的表現失去領導信任,而且在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更是會因為過於幼稚的行為被同學所孤立,所以大家想要在工作中被領導賞識,想要和同學有較好的關係,就應該改掉不成熟的表現。
  • TP-LINK 2021屆秋招提前批全面開啟
    請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回復【國企】進群加入"2021屆國企央企校招群
  • 20多歲韓國年輕人的平均工資
    圖:熱門韓劇《미생(未生)》韓國有許多職業,不同的人的工資也各不相同。
  • 科林歡迎你 2020屆大學生新員工
    8月3日,科林電氣2020屆新入職大學生見面會在公司會議中心舉行,科林電氣董事長張成鎖、總裁屈國旺等領導與來自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等知名學府的150餘名大學生新員工面對面交流,以最莊重、最難忘的儀式,彰顯對知識的尊重,表達對青春的擁抱。
  • 【面對面】陳建銘董事長勉勵2014屆新進大學生:大家在徵途上互相鼓勵
    今天(7月29日)下午,三盛宏業集團董事長陳建銘在集團總部與2014屆新進大學生員工親密互動。將近2個小時的互動座談時間裡,陳建銘董事長回答了新員工們關於集團發展戰略、企業品牌建設、「二次創業」規劃,以及園林公司上市、海洋運輸和海洋工程如何發展等系及企業未來轉型發展的重大問題。陳建銘董事長還以「戰友」的身份親切勉勵大學生,希望大家在徵途上互相鼓勵。
  • 向年輕人致敬
    這裡面有個特殊原因,能夠長期堅持內容輸出的人,必定是閒人。誰有時間呢?財富自由者,退休有幾套房子的,辦公室閒人,失意落魄者,盧瑟噴子,農村二賴子(五毛)。        財富自由,時間自由,文筆幹練的人,微乎其微。真正有過輝煌經歷和一線實戰經驗的人,我在微博上沒看到幾個,絕大部分是失意分子。
  • 談年輕人創業
    今天和你分享的內容是《談年輕人創業》。內容出自於聖嚴法師心靈修行課堂《工作好修行38則職場智慧》▾  點擊收聽有驚喜  ▾朗誦:李豔談年輕人創業受到中國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觀念的影響,很多年輕人剛出社會就躍躍欲試,想一圓老闆夢。
  • Cover:創業公司為什麼在美國年輕人眼裡不酷了?
    次年又有一份針對 1200 名年輕人的調查表明,比起自己創業,更多人認為在公司裡慢慢往上爬會更容易取得成功。兩年前,美國 EIG 公司總裁兼創始人 John Lettieri 甚至在美國參議院會議上說,「千禧一代即將成為近代史上最沒有創業精神的一代」。Stephen Harrison 也和他的 MBA 同學們直接討論過「是什麼阻擋你創業」這個問題。
  • 臺灣這支廣告,讓過來人汗顏,讓年輕人淚流滿面…
    「嬌生慣養,吃不了苦。」……似乎從一出生,90後就被無情地打上這些帶有偏見色彩的標籤。如今,當他們初入職場,天真地以為終於有機會可以證明自己、擺脫標籤時,卻又紛紛因為「資歷淺」「簡歷不夠漂亮」而被勸「回去洗洗睡」。可是,那些給別人打標籤的人曾經不也同樣被這些標籤所傷害嗎?一個簡歷不夠漂亮的25歲,誰還沒有過呢?
  • 年輕人,常說這三句敷衍了事的話,不會被領導待見,反而會被針對
    在進入職場工作後,有不少年輕人其實並不懂得和領導相處的道理和規則,於是便觸犯了領導的底線和原則,讓領導很是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