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好做In-house律師了嗎?

2021-03-01 智合

「In-house」一詞在Webster’s Dictionary中是這樣解釋的:「using an organization’s own staff rather than someone from outside」。通俗點說,In- house就是「用自己人」。與In-house律師對應的就是律師事務所裡面的執業律師。一般來 講,In-house律師包括公司法律顧問、政府律師、非營利機構的法律顧問。本文的內容將涉及公司法律顧問的求職、工作、收入等問題。

中國的律師業仍處於起步階段。同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律師數量在人口中的比例是很低的。中國的In-house律師數量就更少了。在中國人的觀念裡,一般不認為In-house是真正的律師,老百姓認為只有律師事務所裡的執業律師才是律師。應該說這種觀念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按照中國的《律師法》,律師必須在律師事務所執業,否則就不是律師。在美國企業裡,一般In-house律師的名片上印的也是「Legal Counsel」,而不是「Attorney」。但是在美國,Legal Counsel的專業水準、工作內容和私人開業律師並無大異,且一般都有律師執照,所以也可稱為律師(lawyer)。

In-house律師的平均收入肯定比開業律師的平均收入要低,這一點在美國和中國都會一樣。但是無論是開業律師還是In-house律師,其內部的收入差距都是很明顯的。目前,北京律所的薪金律師中最低的月薪可能只有1000到1500元人民幣甚至更低,而北京的頂級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的年收入應在幾百萬元人民幣以上,但這不一定是真正的利潤,眾所周知,律師需要支付相當高的案件介紹費、公關費用,如果是合伙人,還要支付房租、僱員的薪水和福利、納稅等。

In-house律師都是拿薪水的,低的可能月薪兩、三千元,最高的可能在月薪四萬元人民幣左右。雖然不高,但是這都是實實在在的個人收入,除此之外還有公司的福利待遇。所以In-house律師中高收入的人肯定比一般的律師事務所授薪律師收入高,甚至可能比一些小所的合伙人收入還要高。但是如果你的目標是年收入百萬,那麼做In-house律師肯定實現不了。

毫無疑問,私人開業律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和完整意義上的律師,在大多數人的眼裡,私人開業律師比In-house律師要更有權威和水準,這種簡單的比較和結論雖然對in-house律師不完全公平,但這是現實,如果你要做in-house律師,你必須面對這樣的現實,可能經常會有人問你:「你為什麼不去律師事務所做律師?」這疑問本身就說明了兩種律師在客戶心中的地位。

這應了一句中國的俗語「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in-house律師的工作壓力是比較適中的,和大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相比,in-house律師的工作壓力要小,in-house律師也會加班,但不至於天天加班。但是如果和小所的律師相比,大公司的in-house律師的工作強度肯定更大。

In-house的生存不是問題,因為是受僱者,所以不用為案源發愁,在公司裁員時,in-house律師通常可以倖免,因為他們對公司的底細知道得太多了,老闆們是不會輕易讓他們走的。

in-house律師的工作內容和開業律師沒有兩樣,非訴訟和訴訟業務都可以做。只有當遇到他們不擅長的領域時,公司才會考慮尋求外部律師支持。比如: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法務部裡恐怕不擔心找不到智慧財產權方面的能手,但是當突然遇到一個企業併購項目時,公司法務部會聘請律所的律師提供幫助。如果在一家投資公司的法務部,情況可能會相反。由此可見,in-house律師非常的專業化,日常的工作將他們訓練成專門適應某一行業的律師。

簡單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平時的工作內容:

1、合同起草和審核修改。我平均每天要審核或起草兩份合同,聽起來不多,但其實工作量不小,因為很多合同都不是一次修改可以解決問題的,通常我修改一次後,對方的律師會提出新的修改意見,那麼我又要再次審核、修改、尋找對策。這個反覆的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天甚至一個月以上(尤其是對方是外國企業的時候),相當於書面形式的項目談判。而我只把它統計為一份合同。

2、制定和不斷完善公司的合同範本。日積月累,你會見到各種各樣的優秀的合同和糟糕的合同。在平時的工作中,in-house律師要不斷了解公司的業務模式,發現其中的高風險環節,並通過合同範本的制定來解決問題。

3、對業務人員開展法律培訓。

4、談判。相信這是律師最喜歡的工作。

5、出具法律意見書。

6、其他。

怎樣找到一份in-house律師工作

第一個問題是選擇你的目標。

順序:外企、民營私企、國有。

1、從各方面來講,去外企都是首選,因為外企的待遇、管理、工作環境仍然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外國企業的企業文化是律師都喜歡的:規範、高效、尊重知識和專家。

如果你到一家歐美企業做法律顧問,相信月薪稅後一萬沒有問題,如果在較大的外企應該在月薪稅後兩萬以上。但是外企基本不會招聘無工作經驗的法律顧問。

2、其次,去民營大企業,民營企業也是不錯的,只是各方面和外企比都差那麼一些。法務部總經理,月薪大概能有10000到20000元,新員工應該在3000到5000元之間。

3、再次,去國有企業,如果你能忍受那裡的企業文化,去吧。

第二個問題怎樣進入你的目標公司。

簡歷,永遠很重要。簡歷寫得不好,你就根本沒有機會參加面試。

我沒法告訴大家怎樣具體地寫簡歷,我只想強調:

1、簡歷一定要突出優點、迴避弱點。

2、只要是對方不可能查證的事情,沒有關係,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目的只有一個,你要得到面試的機會。但是別忘了要準備在面試時自圓其說的臺詞喲。

3、任何時候經驗都很重要,無論是什麼經驗。

面試,永遠更重要。建議面試前你先了解一下這家公司的歷史和現狀,了解一下其所處行業這一年的情況。法律知識,就看你平時的積累了。最後提醒學生們準備一個所有的面試必問的問題,問題是「你最得意的一件事或工作是什麼?」。

怎樣做好in-house律師

要做成功的律師,無論在律所還是公司,方法都一樣。

你需要具備的能力:

1、溝通能力。律師是一個和人打交道的職業,所以溝通能力很重要,包括和客戶溝通的能力、和對手溝通的能力、和老闆溝通的能力、和夥伴溝通的能力。

2、行業知識。既然做in-house律師,就要珍惜這樣難得的機會,從企業的內部了解企業的業務模式和運作,使自己成為專長於某一行業的律師。

3、對工作的推進能力。如果你是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當你的客戶要做一個風險極高的業務時,你只要用你的專業知識提供意見和建議就行了。但是作為in-house律師,僅此還不夠,因為你真正是公司的一份子,你要讓你的意見和建議得到老闆的重視,你要努力說服業務部門採納你的觀點。而你偏偏又不是「好念經的外來和尚」。難呀!

4、學習能力。

5、法律專業知識。

建議:

1、注意建立在這個行業裡的人脈關係。

2、如果你不在外企做in-house,別忘了平時學英語,為跳到外企做準備。

3、儘管工作很累,還要多寫點東西,哪怕像我,正在寫這篇拙文。

4、無論工作多緊張,別忘了和同學、朋友、甚至是談判對手常聯絡,發個電子賀卡、轉個簡訊笑話等等,如果只知道埋頭審核合同,你就永遠是小腳色。

Raphael Li,南京大學法學學士、經濟法學碩士,美國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LM,美國紐約州註冊律師並具有中國律師資格。Raphael先後供職於上海一家內資所和一家美資所的上海代表處,總計工作近6年,並將於近日作為Legal Counsel加入一家美資跨國公司,本文原載CLECSS微信公號。

1. 由於我自身的職業規劃考量,我面試的基本上均為傳統型外資企業,即以生產、製造、實業為主的大型跨國外企,因此,本文可能並不適用於其他類型的企業(或非企業)的in-house面試。

2. 雖然希望並也盡力提供一般性的準備技巧,但是本文主要源於我準備和進行面試的心得體會,因此很多方面可能具有濃厚的個人風格,本文提供的一些方法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3. 本文的初衷主要是交流並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發和幫助。我一直覺得,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如果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本文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找到適合自己的面試準備方法,那必然是極好的。

4. 由於個人語言風格的問題,本文篇幅相對較長,能夠讀完的讀者我對你的耐心點讚。

1. 儘可能充分了解應聘的企業與職位。這一點其實相對比較難做到,因為除了自己在應聘企業內部有insider,基本很難能夠對應聘企業有很深入的了解。但其實換一個角度講,一個新職位也是一段新旅程,充滿未知可能性的人生和工作也許也是促使自己一路向前的動力呢?而且,退一步說,即使有insider,對企業內部情況的陳述也難免有自己主觀的成分,適合他/她的不一定適合你,不自己去了解下,怎麼知道呢?再退一步說,世界一直在變,insider提供的信息也只是基於現狀,不代表未來的發展。因此,如果確實沒有insider,也不用糾結和忐忑,因為這是普遍情況。我覺得需要做的,反而是仔細耐心的通過其他途徑去挖掘儘可能多的信息。我個人在收到獵頭提供的應聘信息後,除了向獵頭了解企業和職位的基本信息外,還會從以下幾方面來了解應聘企業:

(1) 瀏覽應聘企業的網站。我會快速瀏覽網站核心部分的每一頁,了解企業的主要產品、服務、業務模塊、中國區發展、新聞和簡報。如果各位有時間,針對企業的產品、服務和業務部分的網頁,建議最好能夠中英雙語的都瀏覽一下,以熟悉應聘企業所在行業和產品的專業術語的中英文表達方式,否則如果僅僅瀏覽過中文網頁或英文網頁,在英文面試或中文面試中談及相關問題時可能會出現詞不達意的狀況。就我個人而言,我其實很喜歡這一部分的準備工作——由於長期關注於處理法律文本,對於科技進步發展並不能時時保持充分的關注,因此,在瀏覽應聘企業的網頁時,往往會有耳目一新,日新月異的感覺,時不時會發出「世界原來已經發展到這種地步了呀」之類的感慨。

(2) 瀏覽企業的公開披露信息。如果應聘企業是一個上市公司,可以考慮去查看相關證券交易所網站上該企業披露的相關信息與報告,可以對企業最新的發展和未來的計劃有相對全面的了解。

(3) 查詢企業在中國實體的基本信息。可能是因為長期做盡職調查的關係,如果我能確定企業及其中國實體的相關名稱的全部或一部分,我就會去「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該企業的基本工商信息,以及看看是否可以獲得利於進一步搜索的信息。比如,如果發現中國實體登記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總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與總部的高級管理人員存在重合,那也許從一個側面可以證明總部對於中國區市場的重視;另一方面,總部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也可以考慮在面試中作為自己表達對應聘企業有興趣的原因之一。

(4) 搜尋引擎進行搜索。主要是通過百度、Google和搜狗微信搜索一些新聞報導和第三方評論文章,看看企業最近的發展方向和主要業務,考察企業是否處於上升通道(比如是否在中國有很多新拓展的項目),是否有已結或者正在進行的法律糾紛或者政府性調查,從而結合Job Description對該企業現實運行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建立初步的概念,而且這些問題,也很可能會在面試中或多或少的被提及。

(5) 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鑑於中國特色社交平臺的蓬勃發展,很多企業都開設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作為營銷平臺。由於全球網站的維護和更新需要全球性的統籌規劃,很多企業在中國本地的新信息和新發展並不一定能全面而及時的反映在全球性的官方網站中,反而會及時發布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中,而且由於網絡社交平臺特有的語言環境,年輕人吸收這些信息相對比較快也比較輕鬆。鑑於大家平時都離不開手機,碎片時間就可以利用起來查看這些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上的信息和文章。

(6) AppStore。AppStore列出來估計很多讀者會比較驚訝。但是,其實很多大公司都會開發自己的App來宣傳自己的品,並增加與顧客的互動,提升客戶體驗,而且很多此類App具有濃厚的趣味性(比如遊戲、視頻或其他娛樂性內容)。使用這些App不僅可以增加自己對企業的了解,而且在面試的過程中如果能找準機會展示此類App,也有很大機率可以提升面試氛圍,加深面試官的印象(因為很多面試官也許並不知道自己企業還有這樣的App),同時可以更好的表現自己對公司的興趣。比如,我面試過的一家企業在AppStore上有一款App,可以在客戶購買產品前幫助客戶模擬使用效果,我發現之後覺得很有意思,也覺得該公司很有為客戶著想的以人為本的理念。之後在面試中被問到為何對公司感興趣,我也將此App展示出來用來說明自己對公司的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7) 其他第三方信息。例如標準普爾和穆迪,查看企業的財務狀況是否穩定,因為這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現金流,說得更實際一點,更與大家息息相關一些,就是未來漲薪的可能性和幅度。如果是以個人消費者為主要客戶的公司,可能還以搜索淘寶和天貓,看看企業的營銷狀況。

總而言之,身處現今如此信息發達的時代,大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根據自己的時間精力,通過各種途徑尋找應聘企業的信息。個人覺得這一過程很重要,通過這一過程,既可以了解應聘企業,也可以進一步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對該企業有興趣,這無論對應聘企業還是對自己都是負責任的做法。此外,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如果面試官在面試時如數家珍的介紹自己公司,而你又能隨時隨地接上話講上幾句以顯示自己對公司的了解,那肯定能增加很多印象分。

最後要提醒一點,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進行以上搜索的過程中,建議大家把重要的點摘錄出來做好筆記,之後可以進一步簡化提煉用來作為之後面試時的talking points。

2. 準備說明性的實例。具象化的實例一般都比抽象化的闡述要更有效果,並且能夠很好的用於解釋抽象的概念。由於法律工作的特殊性,更有可能會被問到簡歷上Deal List中列出的項目,或者面試官有時也會隨機需要你舉一些例子。在準備這些實例的時候,我覺得可能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實例的選擇。作為律師,很多人都處理過架構上非常複雜、非常fancy的項目,非常體現法律功底和法律技巧,但是,這一類項目的展示和說明往往需要多媒體工具的輔助,前因後果闡述起來也需要較長的時間,聽眾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腦力來消化這些信息和分析,因此,並不一定適宜在面試中展示。故而,用於展示的實例最好事實簡單、分析起來邏輯清晰、重點明確、簡單明了。如果有時間的話,建議大家可以考慮針對法務面試官和非法務面試官準備不同類型的實例,或者是同一個實例但採用不同的闡述方式。比如,針對法務面試官的案例可以側重法律功底,法律分析的比重可以加大;而針對非法務面試官的實例,最好不要牽扯過於複雜的法律規定,多用一些general corporate或者與employment有關的例子,在陳述時也可以視情況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描述活躍面試氛圍。但是,有時候也可能需要避免關公面前武大刀的情況出現,例如,如果面試官是非常資深的HR Director,而你又不是非常資深和有經驗的勞動律師,可能就需要避免用與勞動有關的實例。

(2) 實例的陳述。在面試的過程中,以及與獵頭的溝通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面試官在讓你舉例的時候,不僅僅是關注實例背後的法律問題,更多的其實是關注的你解決問題和危機的方法、態度,以及與團隊成員、客戶(包括客戶內部的不同部門)、對家以及對家律師的溝通和協調能力,因此in-house和business面試官比較擔心候選人的一點就是——律師做久了可能缺乏一定的business sense或者不擅於與非法務人士進行溝通和協調。因此,在面試時,面試官經常會問一些「哪些項目讓你印象比較深刻」、「你如果在項目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是如何解決的」或者「你在這個項目中主要發揮了什麼作用」之類的問題,重點就在於考察候選人在處理具體項目時的方式方法。故而,在實例陳述時,除了需要闡明法律分析之外,法律之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也需要認真準備和展示,向面試官表現出自己的business sense和與人溝通的能力,以消除面試官在這一方面的疑慮。

(3) 實例的準備。實例選定後,雖然大家對這些做過的項目多多少少會很熟悉,很多人能夠信手拈來侃侃而談,但是如果有可能,還是建議大家事先能夠簡單梳理一下,列出一點talking points,這樣可以方便我們理順需要陳述的點,並且能夠進一步判斷這些最初模糊選定的實例,在真正陳述起來是否真的與自己想像中一樣容易和清楚。如果有時間,最好也能簡單練習一下,增加自己的一些語感。

3. 提前閱讀一些與律師轉型法務有關的文章。就我個人而言,我對於in-house的工作只有一些依稀的概念,但對於具體的工作範圍與職責、轉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並非十分清楚。所以,我當時找了一些律師轉型法務的文章來參考,其中包括一份美國Association of Corporate Counsel出版的New to In-house Practice的PDF小冊子(http://www.acc.com/new_to_in_house/)。這個小冊子從剛轉型為in-house的律師的角度,對in-house工作的工作範圍、風控、公司治理責任、工作環境和內部客戶維護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說明。文後也附有一篇題為The Facts of In-house Life的趣味短文,文中提到了in-house工作生活的80個小問題,言簡意賅,詼諧幽默。大家有興趣也可以找些類似的文章來看。這些轉型過程中容易發生的問題一般也會是面試官們比較關注的地方(比如面試官經常會問以下兩種一般性的問題「你覺得in-house和律師工作最大的區別是什麼?」「你覺得in-house工作最大的挑戰在哪裡?」),因此,大家也可以事先針對這些問題做一些準備,而這類文章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不會使面試官覺得你對in-house的工作一無所知。

機會總是光顧有準備的頭腦,希望以上對大家有所幫助,並祝大家好運。

相關焦點

  • 想做個賺錢的律師,英語好重要嗎?
    隨著涉外業務逐漸增多,英語好成為了律師和法務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業務上,中國境外投資項目很多時候也不得不適用英美普通法。
  • 工作不如意轉行做IT,你準備好了嗎?
    轉行做IT真的有「錢」景嗎?先說我個人觀點,我始終覺得,如果你對當前的職業規劃很迷茫,家裡也沒有任何背景,幫你在就業這件事上努把力,那麼 IT 行業是絕大多數人的最佳選擇,因為行業前景就兩個字:可觀。從人才需求分布圖上可以看出:IT行業的就業前景好是毋庸置疑的。
  • 我在美國做訴訟律師
    教授聽完問我,那你讀完了四年法律本科,又來美國讀法學院,這個投資是很大的,你真的喜歡法律嗎?我說,不太清楚,但據說成績好的話,能進大所,能把學費賺回來。教授笑出一臉皺紋,說,我給你講講我的故事。於是和我講了一堆投行趣聞。然後他就說了那句我很難忘的話,「我現在教書賺的錢是我當年在投行做高管時候的 10%,但我從小就想體會教書匠的生活。」
  •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你準備好了嗎?
    在開始閱讀本篇文章之前,請你閉上眼睛思考以下問題:現在的你幾歲?有沒有小孩?孩子多大了?
  • 香港法律職業 | 香港律師薪酬大起底
    就像我們上周的推文《香港法律職業 | 國際所實習申請》所描述,對於法學院學生而言,除了學習之外,另外一個大型的戰役就是-找工作;而在大家從前篇推文了解了國際律所實習的一些信息後,也自然會想了解之後Trainee Contract,Paralegal,和再之後在香港成為執業律師以後的一些基本狀況,而俗話說的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最根本的一個點就是-錢!錢!錢!
  • 做到這10點,你就是王牌律師【律師智慧】
    如果你不享受工作,就不會把工作做好。你認為最有天分的運動員、商人、音樂家、演員等人取得卓越的成就不是因為他們的熱愛嗎?每個行業的頂尖人員取得成就都是源於熱愛。你也應該這樣。當你真正喜歡你所從事的工作,你身邊的人會給你更多業務,然後你會得到提高。
  • 你準備好迎接新年的第一個清晨了嗎
    你是否還在困惑今年的業績不夠突出,沒有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上一年的計劃還未完成,努力做出的成績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2020年所經歷好的和壞的,伴隨春晚的一聲聲鐘響,都將在今夜零點清零,所以在此之前請把包袱扔掉,準備迎接新的挑戰,2020年你可能經歷了生意上的不景氣,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很多企業被迫倒閉,生活上種種讓你感覺到失意和痛苦,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為什麼這麼倒黴,其實每個人只是在不同的維度扮演不同的角色
  • 【time up】面試,你準備好了嗎?
    一個好的自我介紹十分重要。事先準備好自我介紹,想想如何有個性地展現自己的魅力和特別之處,讓面試官心服口服,為你亮燈轉身,就看你的自我介紹,是否深入人心。知己知彼,不打無準備之仗。面試前最好多了解喜歡的組織的背景、基本信息、職責等,並且認識自己的強項和不足,做好充分準備。
  • 打工面試,你已經準備好了嗎?(2)
    有關<面試遲到時>、<萬不得已請求更改面試時間時>以及抵達面試地點後向接待人員說明來意時的日語表達,請留學生朋友參考[留學九州]公眾微信近日發布的日文版[兼職打工面試,你準備好了嗎?]的相關內容。聽眾朋友們,[留學九州]分兩期介紹了兼職打工面試的注意事項,希望對考慮找兼職打工的留學生朋友有所幫助。
  • 法學院分享會系列(三)王逸帆:我為什麼要做律師?
    當我決定了想做transactional practice之後,周圍的所有人都說「那你去做M&A呀!最意思、出路最廣,以後離開了大律所,想做什麼都行!」暑假認識的每一個律師,我都去問過他們的看法。大多數人在聽完了我的感受之後,都建議我選稅法。有些律師說:「你自己可能都沒意識到,但從你描述稅法的樣子來看,你是真的喜歡稅法。」我又問:「我擔心稅法律師將來的exit option不夠廣。我是一個興趣很廣泛的人,我很難想像自己會一輩子就只做稅法了。」
  • 實習律師沒事做?來看看我在律所充實的一天
    作者 | 學法網「威威唯」(投稿,請到學法網APP)這幾天在學法網看了一部分實習律師的實習日誌,多半都是吐槽沒事做,雖然所裡也沒給我什麼事,但是我就是那種閒不下來的人啊中午11點訂餐,小憩下午1點上班沒什麼事做的時候,學一節b站英語並練習口部操,因為我普通話不標準,平翹舌不分,在抖音上找到了提高的方法,每天半個小時,天天練習,期待能有效果!
  • 南寧律師年薪大概是多少 律師的工資一般多少
    可能有許多的朋友,就是在這一個綜藝播出之後,才了解到了律師這一個職業,認識到了維護法律權威的律師們。不過,說起這個行業,那大家好對它的印象如何?不太了解的朋友,那你就通過本期的內容,跟隨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維護正義與公平的律師這個職業吧!看看在廣西這邊,南寧律師待遇怎麼樣?
  • 律師、律師助理、trainee、paralegal 傻傻分不清,千萬別投錯簡歷啦!
    紛紛在後臺給我們發來這樣的疑問 「律師助理是秘書嗎?」「Paralegal做幾年可以升為律師呢?」「Trainee是實習生嗎?」……❓問題五花八門,不勝枚舉 😵歸根結底是因為,當代律所內部的人事劃分較為細緻和複雜,在稱呼、title上也各有偏好,因此導致了同學們對於各類職位的認知混亂。
  • 我是工作10年的女工程師,我想法考做律師
    今年7月初開始準備的,上班時候聽聽課,回到家總想一鼓作氣繼續認真看書,但是有時候聽到小寶寶在喊媽媽,我又不忍心只顧著看書不管他。等到小寶寶睡了,已經10點多了,自己都快睡著了……就這樣斷斷續續學了幾個月,中間周末還有假期也沒怎麼學習。成績出來了,是我預料的,沒過。前幾天考完心情也沒有特列差,最近心情越來越差,本來準備去一個律所實習的,因為有些原因也沒去。
  • 律師如何拓展人脈
    我的同學根本就不在法律圈,我做律師沒有人能幫我,。假如我是人大法學院的,那我的很多同學可能在公檢法,包括公司的法務啊等等等等。他幫助你會比較便利,而我這種可以改變嗎?改變不了。你是個北大法學院畢業的,我是在下面一個二本學校法學院畢業的,那我的同學雖然也都是法學院的同學,但是人大那些名校現在基本上都在比方說知名的城市裡面的知名的法庭,知名的公司裡面做法務等等等等,這個不可比,當然也不可複製。
  • 護士實習開始啦,你準備好了嗎?
    1、要稱呼科室的每個護士為『老師』,並且要處理好跟老師的關係,畢竟他們會手把手的教會你各種操作和知識,不要有逆反心裡,其實每個護士都有過實習的經歷,你們現在所做所想他們都經歷過,老師不會為難大家,但是大家也要我們是一個大家庭
  • 都說做律師苦,那是因為你沒選對律所
    與之前的聲譽排名不同,在這次評選中,律師們被要求就和自身生活質量最相關的幾個指標對律所們進行打分,包括工作滿意度(satisfaction),律所文化(firm culture),補償金(compensation),工作時間(hours),入職門檻(selectivity),律師或合伙人之間的關係(associate/partner relations),正式/非正式培訓和指導(formal
  • 【是咁的,法官閣下】做律師只是表面風光?
    【是咁的,法官閣下】做律師好風光律師是精英職業,小時候老師、家長都會鼓勵學生修讀醫科或法律,覺得這樣才算有出路,這樣才能做個有用的人。更覺得畢業後一定能當上大狀,維護法紀、為民請命。日前,無線為將於下星期一晚(29/10)播出的《是咁的,法官閣下》,在YouTube上載了一段名為「是咁的,律師未必好風光」的宣傳短片。
  • 又到畢業季,你準備好了嗎?!
    今天,希望能為大家錦上添花,帶來更多的職業選擇可能性。而無論是我們的在校同學或是應屆畢業生們,學會儘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一定令你受益匪淺!當角色從學生轉變為初入社會的新鮮人,無論是已有的準備工作或是職業和行業的選擇都將對大家的未來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每年的這個時候職場這個大圈子就會颳起一陣跳槽熱,誰都想把年前對公司的諸多抱怨化為一紙離職書,誰都渴望趁著新年新氣象的好兆頭找到滿意的新工作。然而事實上很多人並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只是隨波逐流般衝動的盲目的站到了離職的隊伍中。結果當霸氣的從先前的工作中脫離後就開始進入了苦思冥想的新一輪求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