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工程師35歲過後

2021-02-25 51Testing軟體測試網

  最近企業不會招年過35歲的工程師的帖子好像又火起來了。當年我剛入行做IT,看到的這類帖子,嚇得不得了——差點就放棄了,還好我膽子大。所以今天有空,再看到這樣的帖子,總是忍不住要多說幾句。

  我大學裡學的專業是國際貿易,畢業後主要是做律師,也比較深入的涉足過裝飾行業,幾年前轉行做了IT。

  所以,我想,關於這個話題,我能給大家一個不同視角的啟示。當然,個人意見,僅供參考,這本來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

下面我就以下一些常見的觀點逐個的談一談。

  這我承認,我就是一個例子,呵呵,很多人罵的那種「進來搶了你們飯碗」的人。當年找工作的時候,很怕別人問我的專業,感覺低人一等。結果進來了,才發現,很多同事,原來都不是科班出身,而且他們做得很好!

  所以很多人就開始自怨自艾,當初選錯了專業,自己辛辛苦苦學了4年,結果出來什麼都不是了……

  但我想問的是:

  1.1 哪一種職業的門檻高?就我所經歷過的所有職業(國際貿易、英語教師、律師、室內裝飾)而言,工程師的門檻是最高的了!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啊!只要你願意學,其實沒有多少是你學不會的。農民都可以造飛機呀?!

1.2 你是不是真的在大學「辛辛苦苦」的學了4年?之所以有這樣的懷疑,第一,我4年大學,純粹是混過來的,包括幾乎我所有的同學;第二,我考「軟設」的時候,才發現,掛掉的,很多都是科班生(當然,他們可能才大一、大二,或者沒有像我一樣「應試」);第三,我知道有一些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大三大四的時候就已經有很高的技術水平,並藉此小有收入了,讓我直後悔,當時要是我學計算機……

  說這話的同學,說的無非就是「加班」和「沒技術含量」。

  我仍然想問的是:

  2.1 有多少職業不加班?我爸做建築,我做裝飾的時候,趕進度,睡工棚,通宵達旦,是常事。我弟弟,當公務員,周末出差還沒得調休,聽說我加了班還有調休,都要跳起來了。

2.2 據說微軟不加班、Google不加班,為什麼你不去,或者你去不了?為什麼你的工作沒「技術含量」?換過來想,你問一問,微軟、Google的工程師下班之後都在幹什麼?(如果有人剛好是微軟、Google的,回個話)

  我仍然想問的是:

  3.1 參考1.1和2.1,略。

  3.2 你為這個惡劣的軟體行業做過什麼?這聽上去要求有點高,但實際上,你多寫一份文檔、多規範一行代碼,多寫一篇技術博客……這些都可以是你的貢獻。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裡。正是由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份微薄的貢獻,才促使我們的生活一天一天的好起來。

  所以,年齡大的工程師的經驗積累沒有用,幹了10年8年,又得回頭和小夥子拼技術。

  我仍然想問的是:

  4.1 參考1.1和2.1,還是略!

  4.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在日新月異的計算機技術中,有沒有不變的東西?我見過的最常見的答覆是,「有,算法(思想/數據結構),算法是不會過時的」;然後很多人開始鑽研算法,但一會就有人冒出來了,「大家在實際工作中究竟有沒有用到過算法喲?」,而回答常常會令他們很傷心。(這個有時間另行談論)

  就我的理解,和任何技術一樣,軟體技術一樣是要講積累的!

  我是一開始就學C#、ASP.NET的,但學到一定的時候,我自己都知道,再也學不下去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你根本無法理解:引用類型/值類型?編譯時/運行時?hash是什麼?cookie/session是什麼?為什麼要分層?設計模式用來幹嘛……這些知識,不是買幾本《asp.net2.0入門》,《C#高級編程》之類的書可以解決的。

  進入工作之後,你發現問題更多:你一天都搞不定的bug,老工程師幾分鐘就搞定了;你絞盡腦汁也想不到的實現方式,老工程師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有了思路;客戶的需求文檔,你覺得爛得像狗屎一樣,根本就狗屁不通,但老工程師拿到就可以開始做……差距啊!

如果你發現你工作5年10年之後,你還沒有一個剛畢業的小夥子學新技術快,沒他學得好(理解的深度也相當重要),那可能有兩種情況:這小夥子天賦異稟,絕對屬於牛人級別的,這種情況你就認命吧,幾萬分之一的牛人都被你遇上了;另一種情況就是你這5年10年都白混了!

  其實,在學習的道路上,沒有多少捷徑可走,「絕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人回憶他們的成長經歷,都會覺得自己當年走了不少彎路。但要知道,你今天能認識到那是彎路,這就是你現在和過去不同的地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工程師,怎麼樣才算「好」?會一種誰也不會的語言?懂一種誰也不懂的算法?知道一種誰也不知道的設計模式?……其實不是,至少我認為不是。

  一個優秀的工程師,他的氣質是內實而外溢的。

  他基礎紮實,多年的孜孜以求,使他的根須,又深又密,他可以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知識,來供給他枝繁葉茂的成長;

  他經驗豐富,閱歷廣闊,見證了計算機技術的滄桑變遷,無論成功或失敗,他都有所收穫;

  他成竹在胸,所以淡定而從容,他沒有什麼抱怨,只有幾許堅持;

  他熱愛,所以他執著,所以他樂於分享;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歲月的洗禮,執著的堅持,不懈的奮鬥。否則,何謂「沉澱」?

中國的軟體開發起步很晚,可能最早的一批工程師也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走上工作崗位,而蓬勃興起,應該是在90年代末了。所以做IT的,大多數人看上去,都很年輕。但即使這樣,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應該已過而立之年。他們,都失業了嗎?都轉行了麼?很想做一個調查,但僅就我目所能及,他們,都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話說得很刻薄,但不如此,恐怕會有更多的年輕人背負莫名的恐懼和猶豫,而忘了,前行,是驅散前方陰霾的唯一手段。

相關焦點

  • 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 35 歲以上的人幹什麼去了?
    近日在網上筆者看到有位35歲的女碩士分享了他的工作經歷,女碩士在懷二胎之後就被公司領導輪番的針對,雖然在公司老闆或者主管並不會直接明說,但是在安排任務的時候
  • 財務自由:35歲,再不調整觀念就晚了!
    當前社會普遍認同,35歲是職場人的一個重要分水嶺。除去丁克等新興社會群體,35歲的人群,基本都處於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十多年的狀態。這個階段的職場人,是創造社會價值的中堅力量;這個年齡段,也是職場人群和周圍拉開差距的關鍵節點!
  • 35歲前一定要實現自我增值
    大學畢業後,我們在23歲到35歲之間該如何實現自我價值的增值,而不是陷入結婚生子、買房還貸的深淵中?人生有兩個階段特別重要,第一個階段是16歲到22歲,也就是從高中到大學這個階段。高中學習成績的好壞決定了我們能上什麼樣的大學,未來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所以這個階段非常重要。
  • 35歲真的是程式設計師一道坎嗎?
    毋須諱言的是,35歲以後你的一線coding能力一定是下降的,寫代碼絕對不如25歲的程式設計師快,效率高。但是這不重要,因為編程只是你整個武器庫當中相對最不重要的了,個人的經驗、視野、架構能力、管理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遠遠不局限於技術這個領域。
  • 35歲女子的自白
    還有一個月35歲。過去的一年,工作很忙碌,生活很閒。在所處的垂直領域終於有一點積累,去年底和幾個前同事出來創業,少許原始股,租了間辦公室,組建團隊、打雜、裝修、對接外包財務、社保、股權管理,很多細節,一遍趟下來,感覺開公司實屬不易。過去一年也在相親,見了五六個男生總有了吧,總是這樣那樣的原因放棄繼續了解。
  • 【原創】我患上了35歲憂慮症
    最近,我患上了一種叫做35歲憂慮症的病,病的起因是在看完一篇關於35歲後就要失業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在朋友圈裡看見的,當時就是很隨意的點擊進去。看完之後,心裡就沒有那麼輕鬆了。文章講的是你現在25歲,工作很容易找到。但,10年之後你又有什麼能力去和那些剛畢業的「狼崽子們」競爭。論體力,論精力,論拼勁都遠不及他們。
  • 醒醒吧,你35歲之後還能打工嗎?
    但他的問題也是「35歲焦慮」,過去七八年光舒服去了,現在市場競爭壓力大,按照他的情況,也是成家立業一大堆開支,生活成本大,而他的收入增長空間十分有限,於是就變得一肚子牢騷抱怨。他既想跳槽,又沒有什麼信心,在公司就成了負能量源頭,他還覺得自己是因為出於義氣不走的,搞得朋友煩不勝煩,最近狠下心決定給他找個體面方式離開。
  • 35歲的職場人,正在逐漸失去職場自由,很現實也很殘酷
    35歲好像成為了一個門檻,在這個門檻裡面,有35歲的人正在努力攀登。成功渡過的,現在又能緩下來鬆一口氣。
  • 35歲才是輝煌的開始.專注於孫子兵法應用於個人、企業的發展
    35歲以後,確實是多了一些壓力和焦慮。但說人到中年不如狗,我就不贊同!錢沒了,可以再掙,朋友沒了,可以再交!你什麼都不缺,就缺從頭再來的勇氣,你怕什麼?35歲之前,混得再牛,那都不一定是真牛!你見過幾個35歲前,發了大財又守得住的?!
  • 一個人職業生涯最掙錢的階段是35歲之後
    30歲、35歲,甚至40歲之前,最好不要為了錢財而跳槽,因為大學畢業到35歲,是練本事的時候,無論換到哪個公司、哪個崗位,那個公司、那個崗位也不會給你很多錢。 人在職業生涯中掙錢最多的階段是35歲之後。
  • 程式設計師35歲之後不寫程序了,該怎樣職業規劃?
    歲的魔咒得破,職業危機早晚得經歷,自然是越早準備越好,如果真的打算35歲之後不寫程序了,該怎麼做職業規劃?減少負資產,增加正資產,等到35歲真的碰上了職業危機,也能從容應對。趁年輕,多學,多做似乎這句話一說,就是老資本家了。站在自己的角度,完全不為公司考慮,這句話也不完全沒有道理。
  • 觸全電子有限公司生產工程師,電子工程師,品質工程師
    觸全電子招聘因公司發展需要,現向社會誠聘:生產工程師2名1.
  • 35歲即將失業怎麼辦?
    今年我35歲,生完孩子,工作卻出了問題!我萬萬沒有想到《找到你》這部電影中的焦慮會發生在我身上。
  • 35歲前多用利弊分析,35歲後要有「安全邊際」
    很明顯,安全邊際跟決策,也就是做決定,有很大的關係,下面我就用三個職場中常見的現象「方案選擇、跳槽、35歲現象」,來看看安全邊際是如何發生作用的。
  • 35歲程式設計師被電信雲、華為和阿里同時錄取,看到薪資比較後,太酸
    35歲程式設計師被電信雲、華為和阿里同時錄取,看到薪資比較後,太酸不過到了現在,努力卻不一定就是好的了。有時候做出再多的努力。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選擇或者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那麼努力白費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了。在最近的職場論壇上,就有這樣一個熱門的帖子:35歲程式設計師被電信雲、華為和阿里同時錄取,看到薪資比較後,太酸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我35歲,不工作,靠吃軟飯生活.」
    (這樣的生活,也太棒了吧……)今年生駒25歲,沒有正當職業,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靠女人吃飯」。並且,他不只靠一個女人吃飯。月入高達6萬(還不止),大概很多25歲的人都達不到吧(小編嫌棄地看了眼自己的工資單)。
  • 註冊工程師薪資揭秘!年收入超15萬?
    他開始思考一些問題:那些26歲買車買房的人是幹啥工作的?什麼時候才能迎來人生的拐點?但是有些證書是說它本身就值錢,比如註冊工程師證,掛出去,就算每天在家裡睡覺,每年都能收入幾十萬。 這些行業的往事真的假的,小李不清楚,但是這讓他記住了註冊工程師證書的含金量。 他在設計院裡打聽過,那些有證書的前輩每個月多幾百塊錢補貼是真的。
  • 35歲衝動辭職,沒找到工作感覺過不下去了,這三點幫你突破困境
    看了李哥的留言,我想說句您不愛聽的話,從你的現狀來看,辭職就是錯誤的,生活的壓力是明擺著的,又沒有去驗證自己是否能很快找下工作,要是25歲還好,偏偏還是35歲,上有老下有小,這麼敏感的年紀。所以我在這裡提醒大家,我們雖身在職場,工作排第一,但必備的感知預測能力也是要有的,不然下次你還會將自己陷入自己挖的陷阱。針對李哥的這種情況,我試著給出三點建議,希望能幫到他。
  • 讀工程師崗位工作31年退休的同事離職信有感
    讓痞子衡更感慨的是,這位同事在工程師崗位工作了31年,一直在從事技術開發工作,在現如今普遍35歲職業危機的輿論下,這種行為多少顯得有點不符常理。當下的社會環境裡,充斥著太多成功學、急功近利、官本位思想,似乎到了35歲不能升職,人生就要完了。然而35歲正值壯年,做好平凡工作,持續提升自己,照顧好家庭,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 今年35歲了國企上班,年收入8萬左右,想辭職,又不知道幹什麼?
    今年35歲了國企上班,年收入8萬左右,想辭職,又不知道幹什麼?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如果你不知道辭職後幹什麼,建議是先不辭職。35歲年薪8萬,也就是月薪6000元左右,加上年終獎等共計80000元的年薪,只要你不胡亂花錢,已經完全足夠養活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