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我室決定在《決策參閱》期刊上印發《從「多請示」引發的思考》一文,就在籤發前一刻,我曾有過短暫的猶豫。說實話,在行政公文中,這篇文章的文風確實有些大膽,因為請示作為一種例行程序,它的尺度、分寸本身是很難拿捏的,而此文中我們對「多請示」可稱得上是「妄下言論」了。如果呈送了上級領導,萬一被認為是對上級領導的不尊重又當如何?可轉頭一想:請示是對的,但「多請示」,從形式上來看好像是對行政管理程序的一種敬畏,對決策者的一種尊重,實質上是一種迴避矛盾、怕擔責任、逃避責任的懦弱表現。於是,本著為決策者提供客觀決策參考的初衷,我們果敢的刊發了此文。
兜兜轉轉,再學習此文,我又從不同的角度產生了新的思考與認知。在應對當前加快追趕超越的新形勢,同步追隨建設西部深圳的步伐中,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都應具備一種「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氣魄和膽識,臨機決斷的果敢和擔當,勇毅篤行,主動作為,不依賴請示,不受累於請示,不被請示所羈絆,常懷一份「韓城興衰,我亦有責」的大氣之心。
但是我們實際幹工作,不僅應當擁有這一種胸懷和格局,更重要的還應具備「一次請示,請示到位」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在胸懷和氣度背後,具體落實工作的執行能力。
用全市現在正在集中開展的脫貧攻堅工作試舉一例。任何事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脫貧攻堅工作,也有它自己的規則、需要遵循的依據和尺度標準。我們在深刻領會了全市脫貧攻堅專題會議精神之後,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心力。而在具體開展工作中,為什麼還會出現不停地請示?究其原因,是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對脫貧攻堅幫扶政策的學習把握不深不透,心中沒底,導致工作難以順利開展,需要不斷地請示。這實際上就是缺乏執行能力的表現。
再如,工作人員如果對層級管理及運行規則不清不懂,很容易出現心中沒數、目標不明,會導致他不斷地請示,多次請示。不僅浪費時間、降低效率,甚至可能會貽誤戰機。說到根子上,就是學習不夠,研究不透,缺乏執行能力,在落實上出了問題。反之,如果政策學習懂了精了,工作程序清了明了,就會是一次請示,請示到位。
扶貧攻堅在基層,貴在跟進和落實。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遵從規則的前提下,用創造性思維提升執行能力,跟進落實。包聯幫扶的每一戶貧困家庭,首先要掌握清楚明確的劃分標準,做到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其次,在細緻摸清情況後,因戶施策,該志扶、物扶還是技扶,認認真真對待,研究制定出具體的幫扶措施,迅速執行落實即可,而不是不斷向上請示,等、靠、要政策。
聚焦追趕超越,建設西部深圳,我們要做領跑者。每一位黨員幹部,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應尊重規矩,讓胸懷擔當與執行能力並駕齊驅,爭取達到「一次請示,請示到位」的工作標準,致力成為最優秀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