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過,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都是活在關係裡的,而心理學認為人際關係的好壞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沒有好的人際關係,心靈就沒有出氣孔,產生的各種情緒就容易對自己造成傷害,自我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所以有一個好的人際關係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和他人建立關係,維持關係,從而有一個好的人際關係,縱觀那些人際關係不好的人,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往往是不明白這三點。
1、人際關係不好的人,不明白在關係中要對事不對人
人際關係不好的人,不明白的第一點就是在關係中要對事不對人,就是要把問題和人分開,這是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要務。
人們經常會因為別人一件事做的不好,而認為這個人的品質、道德都有問題,給他貼上負面的標籤,從而疏遠他;人們也會因為別人一件事做的不好,或者做錯了,而就跟這個人不聯繫了,就和他斷絕關係了。
這些都是典型的對事對人,是導致一個人的人際關係不好的常見的原因。
這樣對待別人的態度和方法來自於一個人的成長經驗,和他的原生家庭息息相關,一般來說,在他的原生家庭裡,就是對事對人的,我們不妨從下面這個心理諮詢的案例中來看:
來訪者李明,四十多歲,是一名工廠裡的技術員,性格內容,基本上沒有啥朋友。他對諮詢師,說現在人不懂得尊重行業裡的前輩,道德素質都比較低,工作上經常出問題,所以他不願意和他們交往。
實際的狀況是,他動不動就跟別人不說話,主動疏遠別人,原因就是別人某一個行為不符合工作的規範,某一件事做的不好,不符合他的心意。
回顧李明的小時候,父母對他特別嚴厲,特別是他的父親,經常會因為他一件事沒有做好而體罰他,批評他,說他這樣蠢笨,將來不會有啥出息。
在李明的成長環境裡,父母沒有對事不對人地對待他,因此他學會了,和他人相處的時候,就要對事對人。
如果一件事情別人做的不好,那就是說明這個人有問題,既然這個人有問題,所以就要遠離他,這是造成他人際關係不好的原因。
而實際上,問題是問題,人是人,我們把問題放在一邊,問題是才是我們的敵人,而我們是朋友,這才是人際關係中重要的態度。
2、人際關係不好的人,不明白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是自己教會的
人際關係不好的人,不明白的第二點就是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是自己教會的,與別人的關係不是很大。
在心理諮詢中經常會有人抱怨別人,說別人對待自己很過分,自己是一個受害者,仿佛在這個關係裡,責任都是別人的,與自己沒有關係。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來訪者麗麗,她性格軟弱,不善言辭,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前臺接待,她老是覺得別人在欺負自己,一起上班的同事老是讓她做很多事情,主管她們的老闆也是對她不友好,就連給公司送快遞的快遞員對她的態度也很差。
來到心理諮詢室,她向諮詢師一個勁地在抱怨這些人,仿佛她人際關係不好,這都是別人導致的,問題都出在別人身上。
而實際的狀況是別人這樣對她,是她配合的結果,是別人可以這樣對她,比如同事讓她做事的時候,她如果拒絕,那麼她就不會覺得同事在欺負她。
快遞員對她態度不好,她當場就說出來,讓快遞員對自己說話客氣一點,那麼下一次這個快遞員就可能會轉變對她的態度。
所以在這個例子中,來訪者麗麗的人際關係之所以不好,是因為她覺得別人老是欺負自己,所以不願意和別人交往,但是別人老是欺負自己,這是自己配合的結果,不單純地是別人的問題。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對待別人的方式和態度,別人對我們的方式和態度自然就會改變,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得以改變。
3、人際關係不好的人,不明白溝通的重要性
人際關係不好的人,不明白的第三點就是溝通的重要性,著名媒體人馬東在《奇葩說》裡說過,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即你只要開口說話,就會有人誤解你,所以溝通和澄清就顯得至關重要。
但是實際上有很多人不僅不會主動去溝通,甚至很多時候會放棄溝通,等著別人理解自己,如果不被理解,就遠離別人,這其實是很有問題的,時間長了,人際關係肯定會越來越不好。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不喜歡溝通,甚至放棄溝通的原因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渴望被理解,不喜歡溝通,這是一種本能
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過,成年人身上沒有新鮮事,成年人身上的性格特徵都是嬰兒特徵的延續,渴望被理解,不喜歡溝通也是如此。
因為嬰兒他不會說話,更不就不會溝通了,他有什麼需求,有怎麼樣的情緒,全靠撫養者的理解,撫養者能理解他,並且滿足他,就會很滿意,如果撫養者不能理解他,不能滿足他,他就會很生氣。
很明顯許多成年人身上都有這樣的特徵,這其實就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說的成年人的退行。
成年人表現出嬰兒的心理和行為,希望有一個人能像母親一樣,理解自己,滿足自己,而自己什麼也不用說。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越是嬰兒時期沒有被母親及時滿足的人,長大後就越是不願意和別人溝通,希望別人能理解自己。
以上就是一些人不願意和別人溝通,只希望別人理解自己的第一種原因,下面我們再看一下第二種原因。
第二種:主動和別人溝通,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意味著向別人示弱
對於一些人而言,主動袒露自己,主動和別人溝通,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意味著表現自己的虛弱,這會引起自我的羞恥感。
所以在別人不理解自己的時候,他就不願意放下面子,去和別人溝通,去向別人澄清自己的想法了。
以上就是導致一些人不願意和別人溝通的兩種原因,而現實是,不溝通就會被誤解,不溝通別人就很難知道你真實的想法,所以最終這樣的人,人際關係就會很不好。
最後我們簡單總結一下,人際關係不好的人,總是不明白下面這三點:
第一點:在人際關係中應該對事不對人,把人和問題分開來看對,這樣對自己和別人就會寬容一些,人際關係就會變得好一些,而之所以做不到對事不對人,這源於小時候的經歷。
第二點:在人際關係中,別人怎麼樣對待你,一定程度上是你自己教會別人的,所以要明白這一點。進而在關係中改變自己對待他人的方式和態度,這樣別人對自己的方式也就會發生改變,人際關係也會變好。
第三點:在人際關係中,主動地去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要明白這一點,有的人之所以不溝通,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是期望有人能理解自己,滿自己,亦或者是因為好面子,才不願意和別人溝通,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情緒。
不明白以上三點的人,人際關係往往就不好,那改變的方式,我們剛才也表達了,也是順著這三點入手,在關係中對事不對人,改變自己對待別人的方式,積極主動地去溝通。
這樣人際關係就會越來越好,自我的發展也會變得越來越順利!
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籤約作者,頭條、百度付費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