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鋒芒太露(深度好文)

2021-02-11 緘默人

幹得再好也有人評頭論足,做得再對也有人說長道短。

不要看別人那張臉辦事;不要用他人那把尺量身。

情商高的人,不光是會說話那麼簡單,更應該是情緒的把控者,懂得拿捏做人做事的分寸,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作「鋒芒畢露」,鋒芒本意是刀劍的尖端,後人將之比作一個人的聰明才幹。

鋒芒原本是好事,是事業成功的基礎,然而凡事都有利和弊,如果一個人鋒芒太露,自恃有才而狂妄自大、目中無人,那結果就不盡如人意了。

俗話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意思就是真正的聰明人往往身懷絕技而輕易不露,只等時機來臨一鳴驚人。

有才華固然好,但決不能整天頂在頭上到處炫耀。

如果過於炫耀自我,就會不可避免地壓制了他人的表現空間,招致眾人的一致嫉恨,使自己的前途和事業陷於非常危險的境地,可能隨時被人拉下馬。

在伐許前,鄭莊公在國都組織比賽,挑選先行官。

眾將見立功的機會來了,都躍躍欲試。

經過一番比試後,選出了六個人參加比箭項目,他們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為勝。

在這六位將領中,公孫子都武藝高強,年輕氣盛,向來不把別人放在眼裡。

只見他搭弓上箭,三箭連中靶心。

他昂著頭,瞟了最後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後那位射手是個老人,鬍子有點花白,他叫穎考叔,曾勸莊公與母親和解,莊公很看重他。

穎考叔上前,不慌不忙,三箭射出也連中靶心,與公孫子都射了個平手。

這時,莊公派人拉出一輛戰車來,說:

誰知公孫子都跑了一半時腳下一滑,跌了個跟頭。

等爬起來時,穎考叔已搶車在手。公孫子都哪裡服氣,前來奪車。

穎考叔一看,拉起來飛步跑去,莊公忙派人阻止,宣布穎考叔為先行官。

公孫子都懷恨在心。

穎考叔果然不負在公之望,在進攻許國都城時,手舉大旗率先從雲梯上衝上許都城頭。

眼見穎考叔大功告成,公孫子都心裡很嫉妒,竟然抽出一支箭,搭弓瞄準城頭上的穎考叔射去,穎考叔中箭後從城頭上栽了下來。

另一位大將假叔盈以為穎考叔被許兵射中陣亡了,忙拿起戰旗,指揮士卒衝城,最終攻下了許都。

這就是鋒芒太露而惹禍上身的典型事例。

強出風頭會讓你處處樹敵,生活就像踩高蹺一樣,當你站得越高,反而越是危險,而當你站得越低時,卻能夠更加穩定安心。

正因為這樣,我們需要放下自己的姿態,需要隱藏自己的鋒芒,只有低調的人才能夠更加安全地生活,謀求更多的機會。

真正聰明的人都會掌握「度」。

明代大政治家呂坤在《呻吟語》中說了一段十分精闢的話:

「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裡作用,古今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意思是:精明還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在「渾厚」中悄悄地運用。

古往今來,得禍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精明的人,沒有因渾厚而得禍的。

現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極點,這就是之所以愚蠢的原因。

雖然不露鋒芒,可能很難得到重任,但是如果鋒芒畢露,沒有掌握好尺寸的話,反而會弄巧成拙。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

言語露鋒芒,便很容易得罪旁人,得罪旁人便成為自己前進的阻力,成為自己成功的破壞者。

行動露鋒芒,便要招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將成為你的阻力,成為你的破壞者。

很多時候,鋒芒太露難免招致某些人的嫉恨和陷害。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需要依靠良好的自我表現來吸引他人眼球的年代,這是一個需要搏命上位謀求發展機會的年代,所以每個人都希望高調地展示自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但事實上一個人的價值和能力並不是依靠外在的鋒芒來展示的。

山不顯露自己的高度,不影響它的高聳雲端;海不炫耀自己的深度,不影響它的容納百川。

所以,凡是立志做大事業的人,都應該修煉「藏露」之功。

當智則智,當愚則愚,愚也是一種智。

必要時,裝一裝「低能兒」,做一做「糊塗人」,都乃明智之舉。

我們每個人都應掌握這種低調隱忍的做人學問,多一些深思熟慮,少一些鋒芒畢露。

若不懂這一道理,即使你再有才華,也終將難有大的作為和好的結局!

相關焦點

  • 鋒芒太露,荊棘滿布!切記!
    鋒芒太露容易沒飯吃——這是跌過跟頭的老祖宗們用鮮血和腦漿寫下的忠告!可惜很多人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認為自己聰明過人、能力超群,看誰都是豆腐渣,唯有自己是朵花,什麼都不放在眼裡。這種人最容易沒飯吃,甚至會為此丟掉性命。
  • 成功不愛老實人,做人不能太老實!(深度好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懂點做人和做事」
  • 人情世故,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深度好文)
    鋒芒太露沒飯吃——這是跌過跟頭的老祖宗們用鮮血和腦漿寫下的忠告!凡是做大事業的人,都應該修煉好「藏露」之功。當智則智,當愚則愚。必要時,甚至裝一裝「低能兒」,做一做「糊塗人」,都是明智之舉。天橋上擺攤算卦的老頭,隨便弄把鬍子就能冒充大師,糊弄那些貌似很精明的人們。為什麼可以得逞呢?人類趨吉避兇的本性使然。
  • 越是深藏不露的人,往往懂得這三條天規,懂一個,就很好!
    靜心才能平躁,少言才能沉潛,能夠深藏不露,才是做大事的品性。深藏不露的人往往懂得明哲保身、能屈能伸、收斂鋒芒,這是為人處世高明的手段。今天就來分享這個話題——越是深藏不露的人,往往懂得這三條天規,懂一個,就很好!1、明哲保身——乃生存之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個世界終歸不是一個人的世界,做人不能太自命清高。
  • 做人不要透支信任(深度好文)
    你透支了體力
  • 柔自取束 做人不能太軟弱
    所以做人不能太軟弱,更無須做忍者神龜。有時候你對別人表現的太軟弱,在別人的認知裡你就是個沒有脾氣、什麼事都可以忍受的慫包,別人不會因為你的軟弱就對你心慈手軟用同樣的方式對你,因為欺軟怕硬是很多人身上的劣根。《荀子·勸學》中說,「剛自取柱、柔自取束」。意思就是說,做人太直太剛就缺乏親和力,也容易遭人怨恨,但是太柔弱太懦弱也是對自己的束縛,被別人欺負。
  • (深度好文)
    即使再大的怒氣,也不要大喊大叫,你的大聲,除了擾亂自己的心神,並不能讓事情變得更好。歇斯底裡吼叫徵服不了別人,卻只會讓你在瘋狂中失去理智。  拍馬屁也是有風險的,不小心拍到馬蹄子上了,結果會適得其反,做人還是踏踏實實的好,奉承話不說為好。10.戒卑屈之言  不要低三下四,說奴言婢膝的話,因為德厚者無卑詞。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尊嚴,做人永遠不要低三下四,表現在言辭上就是不卑不亢。
  • 說話要軟,做事要硬(深度好文)
    精闢閱讀中國人必備閱讀寶庫,涵蓋人生哲學、職場智慧、教育經驗、情感文學,每日奉上有思想深度的營養套餐。與人說話,不能過於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不管是命令的口吻還是諂媚討好的語氣,都會使人不舒服,久而久之,朋友們就會敬而遠之了。龔華有一句名言「妙唱非關舌,多情豈在腰。只要發自內心,出於自然,什麼樣的語言都能取到好的效果」。與人說話,語氣真誠平和才是最重要的。
  • 在單位不能犯的三個大忌(深度好文)
    一個人只有能夠處理好和自己有工作關係的關係才叫能力。在單位你已經擁有的,一定要珍惜。也許時間久了,你會感到厭煩。要學會及時調整自己,使自己在枯燥無味的工作面前,有一種常新的感覺。你已經擁有的,往往失去了,才會感受到價值;而一旦失去,就不會回來,這往往讓人抱憾終生。把屬於自己的工作推給別人,不是聰明,而是愚蠢,除非是你不能勝任它。
  • 做人,不得不懂的七種「心計」!(行走社會必備)
    「心計」一、做人不要太愛面子:面子不能當飯吃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遊戲人生,但也不能為了面子太較真,認死理。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天平,做人不誠實,能騙人一時,卻不能騙人一生,相反,一旦被人發現,只會讓別人對你「敬」而遠之。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有一種深藏不露的心計,看似平庸,實則厚黑
    這種「心計」就是懂得低調做人,從不輕易炫耀自己的本事和才能。古人云:「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古人又云:「木高於林,風必摧之。」樹幹挺直而高大的樹木,不僅容易受到大風的摧殘,人們在建造房屋的時候,最先砍伐的也是這類樹木。同理,甘甜的井水,因為打水的人過多,往往也是最先乾涸的。
  • 「冷處理」是一種智慧(深度好文)
    哲學閱讀中國人必備閱讀寶庫,涵蓋人生哲學、職場智慧、教育經驗、情感文學,每日奉上有思想深度的營養套餐文:劉良軍一對年輕夫婦來到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要求辦理離婚手續,兩人都是怒氣衝衝,惡語相向。一個說早辦早解脫,一個說哪怕晚一分鐘也是一種折磨。
  • 本事都是逼出來的(深度好文)
    人生有「四寶」:做人、做事、吃苦、吃虧,做人是一種藝術,做事是一種享受,吃苦是一種財富,吃虧是一種福氣,吃苦才能不吃虧,不吃苦必然要吃虧;苦熬沒有頭,苦幹有奔頭,華羅庚講,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份才,勤勞是人生的不動產,苦累是一所大學校。
  • 做人再老實,也要掌握這三個對付小人的「狠招」,讓小人不敢惹你
    做人太老實的人,容易受人欺負,更容易受到那些欺軟怕硬的小人的欺負,這個道理在現實生活中,從不缺乏事例來證明。
  • 做人要謹言
    5.不要評價任何人,哪怕是你最看不起的人。    6.不要胡亂花錢,因為明天你就可能失業。    8.不要太過張揚,要明白沒有一個人會比你更弱小。總之,做人要低調一點。  人生在世,我們常常產生想解釋點什麼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釋起來,卻發現任何人解釋都是那樣的蒼白無力,甚至還會越抹越黑。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聳立雲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她作為承載萬物的地位…。別低估任何人,你沒那麼多觀眾,別那麼累。
  • 在單位不能犯的3個大忌(深度好文)
    那些能夠在一把手面前推薦你,說你好話的人是生命中的貴人,不能忘恩負義。在單位要克勤克敬,兢兢業業,而不是耍賴撒潑,妄自尊大。單位從來不按年齡的大小排序,而是按職務排序,誰以自己的年齡大小來說事,誰就是真正的傻瓜。沒有人只是因為你年齡大就從內心深處敬重你,有時候對年齡的尊重只是一種表面的應酬。互相補臺,好戲連臺;互相拆臺,一起垮臺;明爭暗鬥,兩敗俱傷;互相幫襯,相得益彰。
  • 尊重(深度好文)
    精髓閱讀中國人必備閱讀寶庫,涵蓋人生哲學、職場智慧、教育經驗、情感文學,每日奉上有思想深度的營養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