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朗達·拜恩Rhonda Byrne是澳大利亞電視製片人和作家,於2007年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她被人熟知是因為她所寫的《秘密》一書,以及其參與製作的同名電影。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她的書賣了近四百萬本,而電影DVD賣了超過兩百萬張。
朗達·拜恩(Rhonda Byrne)還是實案犯罪系列《感應兇手》(Sensing Murder)的製作人,也曾參與製作了澳大利亞知名的實境求婚節目《嫁給我》(Marry Me)。
2007年,拜恩入選為美國《時代》雜誌全世界最有影響力100人。就像每個人一樣,朗達已經走在自我探索的旅途上。循著這個探索之旅,她凝聚了一個超強的團隊,從物理學家、風水師、作家、心理學家、教師、影像工作者、設計以及出版等相關人員,把這個秘密推廣到全世界,帶給全球逾千萬人喜悅的轉變,並因此於2007年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2011年出版《力量》一書,成為繼《秘密》之後,又一部暢銷經典。
(關注微信公眾號,持續更新)
點擊左上方綠色音頻按鈕播放音頻
主播微信:18919979297
29. 力量與金錢(一)
「貧窮始於感覺到貧窮。」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蘭(1803-1882)超驗主義作家
你對金錢的感覺如何?大多數人會說他們愛錢,但如果錢不夠用,他們對金錢的感覺就一點也不好。假如一個人有他所需要的錢,那麼很確定的是,他對金錢就會有好感。所以你可以分辨出你對錢的感受如何,因為如果你沒有自己所需的錢,那你對金錢就不會有好的感覺。
若你把眼光放到外面這個世界,會發現大多數人對錢的感覺並不好,因為世界上大部分的金錢和財富都掌握在百分之十的人手中。而有錢人和其他人唯一的差別就是,有錢人對金錢給出的美好感覺多於不好的感覺。事情就是那麼簡單。為什麼那麼多人對金錢沒有好感呢?不是因為他們從沒擁有過金錢——大多數的有錢人一開始也是一無所有。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對錢有不好的感受,是因為他們對金錢抱持著負面信念,而那些負面信念是在他們小時候就被灌輸到他們的潛意識裡,例如「我們買不起那個」「錢是萬惡之源」「有錢人一定不誠實」「要擁有很多錢,意味著要拼命工作」。當你還是個孩子時,你對父母、老師或社會告訴你的每件事,幾乎是照單全收。因此在沒有深入了解的情況下,長大後你對錢就有了負面感受。諷刺的是,有人告訴你想要錢是錯的,同時又有人告訴你必須賺錢謀生,即使那表示你得去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甚至有人或許會告訴你,你想謀生的話,只能做某些工作,種類有限。
這些事情沒有一件是真的。告訴你這些事的人不是有意的,他們只是在傳遞自己相信且認為真實的事,但是由於他們相信了,吸引力法則就會讓它在他們的生命中成真。現在你已經了解到,生命是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在運作,如果你的人生當中欠缺金錢,那是因為你對錢付出的壞感覺多於美好的感受。
「以無事取天下。」
老子(約公元前6世紀)——道家創始人
溫馨提示:
查看前28集,請點擊頂部藍色字樣「跟文老師學發聲」,到公眾號欄「欣賞欄」——「有聲書」收聽。或者訂閱關注喜馬拉雅電臺「聲音美容師文楓」,找到「吸引力法則」頻道專欄。也可以直接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