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相信自己的腦袋,有時候它最會「欺騙」你

2021-02-08 愛寫雲海

最近一直很困擾我的問題就是,怎麼樣能讓自己的思考算做是深度的思考,是自己獨立的思考。

我知道自己沒什麼高的學歷,腦袋也不是很聰明,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除了普通的上班,平時沒事的時候也就讀了幾本閒書而已。

每當看到一些作者能寫出那麼富饒的書籍,說實在的,自己心裡挺羨慕的,有時候時常也在想,自己這麼普通的腦袋空空如也,生活也如常平凡,到底怎麼才能鍛鍊的能讓腦袋聰明一點,能獨立思考和能思考出一些有深度的東西呢。

一直都得不到答案。

可能這跟每個人與身俱來的天賦有關,一些你怎麼想也想不通的問題,別人會自帶光環的通透明理,但是我卻相信,無論天賦怎樣,後期的培養是能打過天賦這個頭銜的。

就今天在填表格的時候突然發現,我從2020改寫成2021時筆下的賊順暢,這10天來,從來沒有寫錯過。

回想起當初2019變成2020的時候,我都寫廢了好幾張表格。

然後又想到我大寶學習數數的時候也是,從1到9很順溜,但是從9拐到10、19拐到20的時候,每次都會打肯拐不下去,需要我給他提醒。

這就說明了,我們人的大腦真的喜歡直線性的東西,不喜歡拐彎,也很少會自覺的深度性思考的。

如果是順著往下走,就會很自然的反應順溜,一旦轉個彎,打個結了就反應不過來似的僵化住。

看來,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然,腦袋容易空空如也,只會順著走。

就像有時候我接到一些提問或者諮詢,空閒時看到這些題目,大腦就會自動給我分辨哪些容易回答,哪些是很複雜,不是三言兩語都能解釋清楚的,一般就都會迴避掉,然後挑那些簡單的問題回答別人。

起初我一直認為是自己能力的問題,那些複雜的問題自己沒辦法解釋,有些也是不太懂的領域,所以不能輕易下結論。

而那些簡單的問題呢,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一般也都遇到過,所以可以比較好的給別人說些經驗,能提供一些幫助。

現在我才反應過來,大腦是在有意識的規避它認為難的問題和深度性思考。

因為那些決定都是看到問題之後當時瞬間就做出來的,大腦看到那些問題就立馬分辨出來了,給我只挑簡單的應對,那些不喜歡的,一些複雜的話題,就自動排除在外了。

有了這個認識之後,我就知道了,我們的頭腦也會「欺騙」和「瞞報」我們。

因為腦袋是我們自己的,它太知道或者懂我們喜歡哪些,不喜歡哪些,有哪些偏好,有哪些深惡痛絕的東西了。

所以每次看到一個什麼事情或者問題,它就會立馬自動的分辨出來,你要怎麼做,也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保護你,讓你呆在安全的區域內,不越雷池一步。

那些不需要思考立馬就能做出來的決定,一方面是我們的習慣和反應結合在一塊兒做出來的;一方面是我們淺顯的認知來決定的;還有一方面是我們都懂的規則約束著我們那樣去選的;但更多的是我們的腦袋為了規避更麻煩的事情,而自動給你選了一條簡單便捷的方法讓你去做的。

就像每天早起穿衣、刷牙、洗臉,是我們從生下來就開始做的,養成了特定的習慣,就會想也不用想的反應出來去做了。

運動有益健康,是從上學的時候就知道的道理,出了校門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們就還是會特意抽時間運動,去泡健身房,這就是你認同中的淺顯的認知決定你去做這些事情的。

規則約束就是到處可見了,過馬路看紅綠黃燈來選擇當時怎麼過面前的路口;開車需要系安全帶再靠右行駛才符合規範;遛狗要牽繩,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等等,我們做這些事情的判斷時,都是有規則可依,受約束性才那樣做的。

還有其他的一些可以逃避的時候,都是大腦先給我們釋放了逃避的信號。

比如我們上學的時候,暑假作業明明可以先做,或者一天做一點的,可大腦會告訴我們:暑假那麼長,作業急什麼呢。

然後我們就悠哉悠哉的玩,到最後幾天發現要上學交作業了才瘋狂的補。

上班的時候也是,領導交代的任務大腦潛意識裡就會告訴你:還有時間的不著急,又不是立馬就要匯報的。

然後我們就一拖再拖,拖到最後一刻,領導催促了,才著急忙慌的去完成任務。

表面上這是我們的拖延症決定的,其實都是大腦在規避一些難題,特意給我們選了當時好走的路,這樣它就不用去費盡思考,你也樂得悠哉悠哉的。

知道了大腦是怎麼來決斷和運作的,拆穿了它的「欺瞞」和「謊言」之後,我們就算先一步覺醒於大腦。

以後做什麼決定之前,先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再看看還能不能有別的選擇,可不可以做得更好一點,別輕易被大腦立刻的反應給蒙蔽了。

有時候我們會比大腦反應給我們的事實,可能做得更優秀一點,雖然我們很普通。

以前我一直覺得自己的生活很普通,沒啥需要去想的,也沒啥可以記錄的,更別提要寫些什麼有意義的文章出來了。

後來生活經歷了一些變故,看了一些書,漸漸接觸到了不同的人群,才發現當初自己的想法是多麼無知,不管你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當下你是活著的個體,就有活著的必要和要找尋的意義。

我們活著不光是活著,不光是每天睜眼腦袋空空的一日如常的活著,更多的除了奔命生存之外,還有一點希望和生活本身帶來的美好嚮往。

以前鄉下總有人騎著自行車去叫喊:磨刀磨剪子嘞!姥姥聽到總要讓我們把家裡的剪子和刀都拿出去讓人家磨磨。

我那時好奇的說:姥,刀和剪子磨一次就少一點,那最後不都要磨沒啦!

姥姥笑我道:傻孩子,刀不磨會生鏽,不磨才是對它們的糟蹋,但凡東西啊,都是給人用的,都是越用越靈光的,就像人的手腳越用反應才越快,腦袋也是,越用越聰明。

也許你多思考一點多想一點,害怕累著你的大腦了,但就像姥姥說的,一些東西生來就是給人用的,尤其是腦袋,越用越聰明的,希望我們都能多一些思考,少一點煩惱。

相關焦點

  • 快醒醒,別讓直覺欺騙了你
    但是,我們這些由直覺與記憶產生的想法,不僅草率,而且會產生很多偏見,甚至是錯誤。今天分享的這本《思考,快與慢》就揭示了一個可怕的真相:我們的大腦太容易上當了,常常高估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我們根本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理性。
  • 再談SKU動銷率-----不要被數字欺騙了
    相信一直關注公眾號的朋友也許會發現,之前的文章是有關於SKU動銷率闡釋的,那麼為什麼又要拉出來叨叨,當然不是無病呻吟,而是近期看過關於指標類似的文章,我想有必要重新去做說明,以達到我們數據分析所達到的目的--分析數據而不被數據欺騙;1、關於計算方法;私下裡經常會用期間實際產生銷售的SKU去除以進貨SKU,但同時也會發現有的人用期間實際產生銷售
  • 換位置當然要換腦袋
    然而有時候在職場上換位置真是要換腦袋,不能再用舊的思維來做現在創新的事業,否則就有愧公司將你升遷到更高的位置,你必須用更高的角度更新的思維來思考整個事情的面向。就算不是升遷,只是調派到不同的部門或組織,也一樣要換位思考,換腦袋學習新事物,讓自己快速融入狀況,為組織做貢獻。
  • 別讓自己太累了
    嘿,你還要透支自己到什麼時候呢。身體和心都需要休息,別讓自己太累了哦。所以今天,動辦為各位定製了一份心靈按摩術,提煉自一本很厲害的書:《你其實不用這麼累》。書的作者,是美國非常有影響力,被稱為「哈佛人生職場教練」的:彼得·布雷格曼。
  • 「好漢不提當年勇」:別和自己的過去走得太近
    我先來「惡意」的揣測一下這句話的意思,能不能用一句話,其實是在告訴我「你別囉嗦」,而且要用一句大家都能聽懂的話,是在告誡我「你別拽,別用那些我們聽不懂的心理學理論和我說話,要說人話」。如果往好的地方想呢,這個小姑娘非常喜歡心理學,她覺得心理學很神秘,心理諮詢師也是一個很神秘的職業,她對我這個心理諮詢師是很尊重的,因為我擁有了一個令她感到神秘的身份。
  • 我們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嗎?
    當我們面對問題的時候,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資源,例如理性的分析、正確的推理,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會依靠自己的直覺行事
  • 如果讓你給2018年的自己打個分數,你會打幾分?
    如果讓你給2018年的自己打個分數,你會打幾分?2018年你有為了你的目標拼盡全力麼?你是真的很用心在努力還是只是假裝很努力?回顧過去一年,我想我只會給自己打3分。很多時候,你是不是不知道如何開始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會幹脆不去做,因為不知道哪條路才能通向它,總想要抄捷徑,最後發現好像每一條路都那麼難走,最後乾脆打消念頭,選了一條看起來更舒適的,但是卻往反方向而去的路,最終你把最初的夢想鎖進柜子,欺騙自己其實它不存在,好像看不見它,它就不存在一樣。
  • 心機重的人,都有4個「狡猾」的特徵,別再傻傻被「欺騙」!
    .1、說話總帶笑,講話卻往往扎人心窩:心機深重的人,不輕易得罪人,所以,他們養成了滿臉堆笑的習慣。3、遇事從來不會衝在最前:通常來說,我們會覺得這一類人沒有擔當,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我們會向他們投以鄙視的目光,同時凸顯自己的道德高尚。然而換一個角度來講,他們可能明知道衝的最前面會受到傷害,因此避免讓他人看到自己的鋒芒,做一個看上去與世無爭的小綿羊,既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且也不會成為他人的眼中釘。
  • 自信到底有多難:有幾個人是真正相信自己的?
    通常,我們在社交場合觀察他人的狀態,可能會有一些基本的判斷,會認為某人是自信的,而另一個人是不太自信的。但也許,大家並沒有深究過,自信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狀態,那些看起來自信的人一定是真正的自信嗎?一般說來,大家可以會以為自信是一種有比較有自我的狀態,在某些場合下,一個人敢於伸張自我,而另一些人則不太敢於展現自我。這是對通常的自信之理解。
  • 永遠不要相信老闆給你的承諾,相信的越多,你就越傻……
    永遠不要相信老闆給你的承諾,相信的越多,你就越傻……
  • 楚大:別把人想太好,也別把人想太壞
    腦海裡忽然蹦出一句話:別把人想太好,也別把人想太壞註定是一篇:半沉思半檢討文。微商做到現在,4個年頭了。說自己是做商業的不像,因為我是一個比較重感情的人。比如跟了我很久的代理,人家在我這裡拿了級別,貨沒賣掉,按理來說,你自己做的決定要為自己負責啊,我沒義務一定給你抗雷的。
  • 做人要懂得,別在這三件事上太「執著」
    前人有「拿著雞毛當令箭」一說,然而,雞毛它就是雞毛,永遠成不了真正的令箭,假如死皮賴臉地跑去充當令箭,就會超出它真正的價值,只會自討苦吃。
  • 可可愛愛,沒有腦袋
    這裡是可可愛愛沒有腦袋的小菜鳥。為什麼沒有腦袋,因為我不小心把資料落在辦公室了.事情是這樣的,下班的時候:哥哥&姐姐:那你再坐會兒!我們也捨不得你!(將計就計)這周我跟著哥哥和一一姐學非債投資業務,非債投資的投向主要是貨基、債基和同業理財等等,今天初步了解了同業業務的現狀、具體內容和發展歷程等等,但這些不是本篇文章的重點。
  • 別瞎焦慮!簡單四招讓你慢下來 領客專欄·電腦玩物
    電腦玩物中常常有讀者寫信問我:「每天面對這麼多工具與資訊,難道 Esor 你不會很焦慮?」是的,我不會,或者說不常會,就算開始產生焦慮時,我也有一些方法找回簡單專注的自己。我喜歡善用工具,愛研究新工具,但回到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中,我知道我要過得很簡單。我可以學習新工具的創意,但不一定要替換工具。我可以思考更精妙複雜的方法,但會適度調整回歸自己真的做得到的習慣。
  • 柔自取束 做人不能太軟弱
    最喜歡的就是罵人,每天必罵。反正總有一個同事會倒黴。而且這個主任說實話沒有什麼素質和修養,罵人的話很難聽,經常問候人家的母親。同事們都挺怕他,每天到了單位都戰戰兢兢,生怕他找茬。後來單位裡來了個部隊轉業的小夥子。因為是剛來,他自然少不了挨罵,反正不管啥事只要被主任看不順眼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罵,一個月罵他七八回都是正常的,小夥子開始還耷拉個腦袋聽著他罵,一個勁的認錯下保證以後做好工作。
  • 洗腦最厲害的十句話,第一句我就信了
    人這一路走來,就是因果的輪迴,假裝努力,最後欺騙的只有自己。一味地抱怨生氣,你註定是個弱者越抱怨,越想要抱怨,因為當你抱怨的時候,負能量還一直在積蓄。人啊,沒啥可抱怨的,再多的怨言,該吃的苦也得吃,該走的路也得走。
  • 相信自己!相信夥伴!
  • 2021年最犀利的社會語錄(太精闢)
    別指望所有的人都能懂你,因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做了蘿蔔,自然就做不成青菜。好人與濫好人,只有一步之遙。能力範圍內,儘自己所能去幫該幫的人,是好人;缺乏原則,不考慮自身就對人有求必應,是濫好人。想要讓一群人團結起來,需要的不是英明的領導,而是共同的敵人。
  • 做服裝,這樣的人是最容易被「淘汰」
    研究會把自己搞複雜,成功者都是簡單的人。選擇都是看第一感覺的。  詢問不懂行的人,想做服裝卻去問開寵物店的人,他會叫你開寵物店好了。詢問在同行沒做成功的人,開服裝店去問曾經倒閉過的人,你應問做成功賺了錢的人。  別人說的真那麼重要嗎?某某人結婚兩天就離婚了,我看你就別結婚了!某某人吃飯噎到了,我看你就別吃飯了,免得被噎到。
  • 2021年最犀利毒辣的社會語錄(太精闢!)
    1別指望所有的人都能懂你,因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做了蘿蔔,自然就做不成青菜。2好人與濫好人,只有一步之遙。能力範圍內,儘自己所能去幫該幫的人,是好人;缺乏原則,不考慮自身就對人有求必應,是濫好人。3想要讓一群人團結起來,需要的不是英明的領導,而是共同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