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正在寫作的新書《練功房》中摘錄的一段內容。如果想了解我新書的進展,請關注本公眾號「程式設計師練功房」。)
今天我推薦的閒書是中信出版社引進的《天才源自刻意練習》(Talent Is Overrated),作者是美國人傑夫·科爾文。這本書早些年間首次引進時的中文標題是《哪來的天才?》,所以如果你找到的是這個比較老的版本也沒問題,內容大同小異。
我記得NBA的著名投手、迄今為止保持著三分球命中總數紀錄的雷·阿倫曾經說,他不喜歡別人稱他為「天才投手」,因為這個稱謂貶低了他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苦練。在他的十多年NBA生涯中,他每天堅持投籃訓練,每場比賽之前的熱身訓練至少投進200個三分球。他投進的每一個三分球(包括2013年總決賽第六場那個拯救勒布朗·詹姆斯的壓哨三分),都是來自無數次的練習,而不是某種神秘不可言說的天賦。
很多人喜歡用「天賦」來解釋別人的成就——投籃準的是天才投手,下圍棋厲害的是圍棋神童,業績突出的是天生銷售員,讀書成績好的是文曲星下凡……在我看來,這種「天賦論」很多時候只是給我們這些平庸的人一個心理安慰:我沒有成就,是因為我天賦平平,而這一點我自己是控制不了的,所以我就不用為自己的平庸負責了。
但正如雷·阿倫所說,這種「天賦論」同時也貶低了那些通過辛勤練習取得成就者的汗水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天賦論」會讓我們找不到向成功者學習的方法,讓我們錯過改進和完善自我的機會。
這正是科爾文這本書的意義所在。這本書直白地指出:天賦的價值經常被高估了(Talent Is Overrated)。我們必須認識到,絕大多數獲得卓越成就的人,不是擁有什麼無可複製的天賦,而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技藝開展了長期的、艱苦的、有計劃有方法的刻意練習。我們也可以對自己的技藝開展同樣的刻意練習,從而達到同樣的卓越成就。
對於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是噩耗,因為它讓你無法再用「天賦論」來解釋和安慰自己的碌碌無為;同時這本書也可能是福音,因為它告訴你如何用一種無須任何天賦的方式來獲得卓越的技能與成就。至於怎麼選擇,那就全是讀者自己的事了。
我們的練功房,其實有雙重的意義。從技能的角度,我們在練功房裡練習TDD和重構;從習慣的角度,我們在練功房裡練習的是「如何開展有效的刻意練習」。我希望練功房的同學們掌握刻意練習的方法,未來你們可以用這個方法去精進各種技能。
關注公眾號「程式設計師練功房」
新書進展早知道